大蒜播种机用滚筒式单粒取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190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蒜播种机用滚筒式单粒取种装置,用于解决大蒜播种过程中的单粒取种问题,主要包括漏斗、端盖、转轴、导槽、钢丝耙、机架、导管、挡圈、分流隔板和滚筒。向滚筒内加入适量蒜种,为转轴提供动力,带动滚筒顺时针转动,当钢丝耙进入导槽后将蒜种紧紧压住,随着滚筒的转动将蒜种从料斗中带出。当蒜种被裹挟至导槽右侧时,出料窗与左挡圈和右挡圈之间的矩形开口对齐,蒜种挣脱钢丝耙并落入漏斗,最终完成分离。钢丝耙在橡皮筋的拉力下回复原位,随滚筒继续转动并重复蒜种分离过程。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传统蒜种分离装置存在的空取、卡壳和多取问题,可实现大蒜播种过程中的单粒取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蒜播种机用滚筒式单粒取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大蒜播种机配套的取种装置,尤其是大蒜播种机用滚筒式单粒取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蒜播种过程中,需要将大蒜种子从料仓中一粒粒分离出来,而后单粒播种于土壤中,以确保大蒜产量。由于大蒜形状不规则、颗粒较大,现有单粒取种装置的分离效果并不佳。专利“CN111919559A”提出了一种大蒜播种机单粒取种机构,其取种部分采用“链勺式”结构,但由于料斗中的蒜种处于静止堆放状态,加之大蒜表面由两个平面和一个曲面构成,在播种机行进过程中的振动作用下蒜种堆放较密实,取种后的空位难以及时填补,因此链勺在上升过程中容易出现空取、卡壳、多取的故障。目前解决该故障的办法多以人工填补为主,即由专人负责监视取种过程,发现有空缺及时手工补缺,若发现有多取则手工剔除,由此增加了劳动量。由此可见,有必要开发一种取种成功率更高、人工劳动量更小的大蒜单粒取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取种成功率高、人工劳动量小的大蒜单粒取种装置,包括:漏斗、端盖、转轴、导槽、钢丝耙、机架、导管、挡圈、分流隔板和滚筒。其中:两个端盖插入滚筒两端后焊接固定,两个转轴分别焊接在两个端盖的外侧中央,转轴在机架内自由转动。左挡圈和右挡圈相对放置且保持一定距离后套装在滚筒外面,左挡圈和右挡圈的中部加工有矩形缺口。左挡圈和右挡圈外侧沿周向焊接有数对辐条,辐条外端焊接在导槽内侧且将导槽撑起。在滚筒上沿着左挡圈和右挡圈之间的间隙处,等间距地加工有数个矩形的出料窗,出料窗内侧两边,对称地焊接有一对套筒,套筒之间安装有钢丝耙,钢丝耙的一端处在滚筒内,另一端从出料窗伸出。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钢丝耙上部,另一端固定在滚筒外壁上。滚筒内壁避开出料窗的部位,沿周向焊接有数个人字形的分流隔板。滚筒外壁开设有数个加料口,加料口外侧安装有加料口盖。滚筒下方前侧的机架上安装有数根导管,导管上端固定有漏斗,漏斗对应于每对左挡圈和右挡圈的中线。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料斗处于持续旋转状态,大蒜种子时刻保持松散,取种过程中不会出现卡壳和空取的现象;2、钢丝耙和出料窗配合,确保每次只能送出一颗蒜种,不会出现多取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该技术的正视半剖图。图2为图1中放大了的A-A视图。图中:1.漏斗2.端盖3.转轴4.套筒5.导槽6.钢丝耙7.辐条8.加料口盖9.橡皮筋10.机架11.导管12.右挡圈13.左挡圈14.分流隔板15.滚筒16.出料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大蒜播种机用滚筒式单粒取种装置,包括:漏斗1、端盖2、转轴3、导槽5、钢丝耙6、机架10、导管11、分流隔板14和滚筒15。如图1、图2所示,两个端盖2插入滚筒15两端后焊接固定,两个转轴3分别焊接在两个端盖2的中央外侧,转轴3在机架10内自由转动。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相对放置且保持一定距离后套装在滚筒15外面,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的中部加工有矩形缺口。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外侧沿周向焊接有数对辐条7,辐条7外端焊接在导槽5内侧且将导槽5撑起。在滚筒15上沿着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之间的间隙处,等间距地加工有数个矩形的出料窗16,出料窗16内侧两边,对称地焊接有一对套筒4,套筒4之间安装有钢丝耙6,钢丝耙6的一端处在滚筒15内,另一端从出料窗16伸出。橡皮筋9一端固定在钢丝耙6上部,另一端固定在滚筒15的外壁上。滚筒15内壁避开出料窗16的部位,沿周向焊接有数个人字形的分流隔板14。滚筒15外壁开设有数个加料口,加料口外侧安装有加料口盖8。滚筒15下方前侧的机架10上安装有数根导管11,导管11上端固定有漏斗1,漏斗1对应于每对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的中线。该技术的工作过程为:1、备料。如图1,打开加料口盖8,将蒜种倒入滚筒15内,蒜种数量不超过滚筒15容积的一半,盖上加料口盖8,启动设备,使转轴3顺时针低速转动。2、分离:如图2,其中一个钢丝耙6从滚筒15的右侧刚好接触到蒜种,滚筒15转动时,蒜种在重力和分流隔板14的作用下,逐渐掩埋上述钢丝耙6,于是,某颗蒜种正好处于钢丝耙6左侧。随着滚筒15继续转动,上述蒜种不断靠近钢丝耙6,而其周围蒜种向钢丝耙6的两侧流动,当钢丝耙6转动至导槽5下端时,钢丝耙6受阻后逆向旋转,将上述蒜种逆时针压紧,钢丝耙6发生一定形变后进入导槽5,橡皮筋9被拉伸。3、送出:钢丝耙6在导槽5内顺时针划过,上述蒜种被钢丝耙6裹挟着顺时针运动。当钢丝耙6滑动接近导槽5右侧末端时,出料窗16正好与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之间的矩形开口对应,在钢丝耙6的压力下,蒜种从出料窗16挣脱,经过上述矩形开口后在重力作用下相继落入漏斗1和导管11,最终被送出滚筒15。钢丝耙6从导槽5内脱离,在橡皮筋9的拉力下回复原位。滚筒15转动过程中,每个钢丝耙6都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于是,可持续地实现大蒜播种时的单粒取种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蒜播种机用滚筒式单粒取种装置,包括:漏斗(1)、端盖(2)、转轴(3)、导槽(5)、钢丝耙(6)、机架(10)、导管(11)、分流隔板(14)和滚筒(15),其特征在于:两个端盖(2)插入滚筒(15)两端后焊接固定,两个转轴(3)分别焊接在两个端盖(2)的外侧中央,转轴(3)在机架(10)内自由转动,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相对放置且保持一定距离后套装在滚筒(15)外面,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的中部加工有矩形缺口,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的外侧沿周向焊接有数对辐条(7),辐条(7)外端焊接在导槽(5)内侧且将导槽(5)撑起,在滚筒(15)上沿着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之间的间隙处,等间距地加工有数个矩形的出料窗(16),出料窗(16)内侧两边,对称地焊接有一对套筒(4),套筒(4)之间安装有钢丝耙(6),钢丝耙(6)的一端处在滚筒(15)内,另一端从出料窗(16)伸出,橡皮筋(9)一端固定在钢丝耙(6)上部,另一端固定在滚筒(15)外壁上,滚筒(15)内壁避开出料窗(16)的部位,沿周向焊接有数个人字形的分流隔板(14),滚筒(15)外壁开设有数个加料口,加料口外安装有加料口盖(8),滚筒(15)下方前侧的机架(10)上安装有数根导管(11),导管(11)上端固定有漏斗(1),漏斗(1)对应于每对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的中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蒜播种机用滚筒式单粒取种装置,包括:漏斗(1)、端盖(2)、转轴(3)、导槽(5)、钢丝耙(6)、机架(10)、导管(11)、分流隔板(14)和滚筒(15),其特征在于:两个端盖(2)插入滚筒(15)两端后焊接固定,两个转轴(3)分别焊接在两个端盖(2)的外侧中央,转轴(3)在机架(10)内自由转动,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相对放置且保持一定距离后套装在滚筒(15)外面,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的中部加工有矩形缺口,左挡圈(13)和右挡圈(12)的外侧沿周向焊接有数对辐条(7),辐条(7)外端焊接在导槽(5)内侧且将导槽(5)撑起,在滚筒(15)上沿着左挡圈(1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壮贾云琦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