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171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真空泵连接管,进料管的底部前面活动连接有进料管阀门,进料管阀门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液体分散管,第一真空泵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真空泵保护壳。该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设置有第一层过滤网、第二层过滤网和第三层过滤网,菌体大的部分会在第一层过滤网截住,小的菌体透过第一层过滤网进入第二层过滤网,同理直至在最底层粒度最小的菌体被第三层过滤网截留,采用多层过滤装置不仅可以避免分离过程中过滤网被菌体堵塞,提高分离效率高,适合分离菌体,也可以保证菌体分离过程中损失少。也可以保证菌体分离过程中损失少。也可以保证菌体分离过程中损失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真菌研究的分离
,具体为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真菌其实很常见,真菌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病原真菌的一般特性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细胞生物,估计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它们的子实体小者用显微镜才能见到,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它们共同特征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产生孢子和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取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几丁质的微纤维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对人类和动物致病的真菌大约100余种,属于病原真菌。
[0003]在微生物领域中,常需要将菌体与培养基分离进行一系列科研实验,微生物实验常需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保证获取的菌体纯净而未被污染,在对真菌菌体分离过程中目前的分离方式较为容易染菌,且分离菌体效率低,真菌菌体形状、大小、性质各异,尤其菌种大小对于分离方式影响较大,真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菌体大小有所差异,导致在分离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真空泵连接管,所述进料管的底部前面活动连接有进料管阀门,所述进料管阀门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液体分散管,所述第一真空泵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真空泵保护壳,所述真空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真空泵连接管,所述第二真空泵连接管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筒形漏斗,所述第一圆筒形漏斗的底部外表面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层过滤网,所述第一层过滤网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层过滤网,所述第二层过滤网的两侧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筒形漏斗,所述第二圆筒形漏斗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圆筒形漏斗,所述第三圆筒形漏斗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层过滤网,所述第三层过滤网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培养基收集容器。
[0006]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顶部铰接有进料管盖,进料管盖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形漏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真空泵的前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形漏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液体分
散管,第一圆筒形漏斗的中部上端前面活动连接有进料管阀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层过滤网和第三层过滤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筒形漏斗。
[0010]优选的,所述培养基收集容器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卡块,卡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圆筒形漏斗,第三圆筒形漏斗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卡块,卡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筒形漏斗。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层过滤网、第二层过滤网和第三层过滤网的材质都相同,材质为石英滤板及滤膜,第一层过滤网是最大孔径石英滤板及滤膜,第三层过滤网是最小孔径石英滤板及滤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设置有液体分散管,真空泵通过第一真空泵连接管和第二真空泵连接管使该装置和进料管的内部处于真空状态,之后打开进料管阀门,真菌的液体培养基通过液体分散管依次进入第一层过滤网、第二层过滤网和第三层过滤网,液体分散管可以有效的将含有真菌的液体培养基均匀的通过过滤网,有效的避免过滤网被损坏。
[0014](2)该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设置有第一层过滤网、第二层过滤网和第三层过滤网,菌体大的部分会在第一层过滤网截住,小的菌体透过第一层过滤网进入第二层过滤网,同理直至在最底层粒度最小的菌体被第三层过滤网截留,采用多层过滤装置不仅可以避免分离过程中过滤网被菌体堵塞,提高分离效率高,适合分离菌体,也可以保证菌体分离过程中损失少。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截取的第一圆筒形漏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截取的第二圆筒形漏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进料管、2第一真空泵连接管、3进料管阀门、4液体分散管、5真空泵、6真空泵保护壳、7第二真空泵连接管、8第一圆筒形漏斗、9卡块、10第一层过滤网、11第二层过滤网、12第二圆筒形漏斗、13第三圆筒形漏斗、14第三层过滤网、15培养基收集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包括进料管1,进料管1的顶部铰接有进料管盖,进料管盖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进料管1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真空泵连接管2,进料管1的底部前面活动连接有进料管阀门3,进料管阀门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液体分散管4,真空泵5通过第一真空泵连接管2和第二真空泵连接管7使该装置和进料管1的内部处于真空状态,之后打开进料管阀门3,真菌的液
体培养基通过液体分散管4依次进入第一层过滤网10、第二层过滤网11和第三层过滤网14,液体分散管4可以有效的将含有真菌的液体培养基均匀的通过过滤网,有效的避免过滤网被损坏,第一真空泵连接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5,真空泵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真空泵保护壳6,真空泵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真空泵连接管7,第二真空泵连接管7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筒形漏斗8,第一圆筒形漏斗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5,真空泵5的前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第一圆筒形漏斗8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液体分散管4,第一圆筒形漏斗8的中部上端前面活动连接有进料管阀门3,第一圆筒形漏斗8的底部外表面卡接有卡块9,卡块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层过滤网10,第一层过滤网10、第二层过滤网11和第三层过滤网14的材质都相同,材质为石英滤板及滤膜,第一层过滤网10是最大孔径石英滤板及滤膜,第三层过滤网14是最小孔径石英滤板及滤膜,第一层过滤网10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层过滤网11,第二层过滤网11和第三层过滤网1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卡块9,卡块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筒形漏斗12,第二层过滤网11的两侧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筒形漏斗12,第二圆筒形漏斗1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圆筒形漏斗13,第三圆筒形漏斗13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层过滤网14,第一层过滤网10、第二层过滤网11和第三层过滤网14,菌体大的部分会在第一层过滤网10截住,小的菌体透过第一层过滤网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包括进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真空泵连接管(2),所述进料管(1)的底部前面活动连接有进料管阀门(3),所述进料管阀门(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液体分散管(4),所述第一真空泵连接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5),所述真空泵(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真空泵保护壳(6),所述真空泵(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真空泵连接管(7),所述第二真空泵连接管(7)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筒形漏斗(8),所述第一圆筒形漏斗(8)的底部外表面卡接有卡块(9),所述卡块(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层过滤网(10),所述第一层过滤网(10)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层过滤网(11),所述第二层过滤网(11)的两侧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筒形漏斗(12),所述第二圆筒形漏斗(1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圆筒形漏斗(13),所述第三圆筒形漏斗(13)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层过滤网(14),所述第三层过滤网(1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培养基收集容器(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真菌研究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的顶部铰接有进料管盖,进料管盖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东陈佳仪肖光文
申请(专利权)人:嘉应学院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