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63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58
一种电子设备,在减少边框宽度的同时,抑制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画质降低。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具有可显示区域,该可显示区域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呈阵列状设置的显示光学系统;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可显示区域重叠并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并且至少具有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及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该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坐标;以及图像获取部,基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最近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话、PC(Personal Computer)等电子设备在显示部的框架(边框)上配置有摄像头,可以轻松进行视频通话、视频拍摄。由于智能手机、移动电话通常放在口袋或包中携带,因此必须使外形尺寸尽可能紧凑。另一方面,如果显示屏幕的尺寸小,则显示分辨率越高,显示的字符尺寸越小,而难以辨认。因此,正在研究减小显示屏幕周围的边框宽度,以便在不增大电子设备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显示屏幕的尺寸。
[0003]但是,由于电子设备的边框通常安装有摄像头等,因此边框宽度不能小于摄像头的外径尺寸。此外,边框配置有摄像头时,例如在视频通话时,视线通常集中在显示屏幕的中心附近,因此视线偏离摄像头的光轴,会得到与视线不匹配而感到不协调的拍摄图像。
[0004]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提出了将摄像头模块配置在与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并通过摄像头来拍摄穿过显示部的被摄体光。
[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公报2018/0069060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要解决的问题][0009]然而,由于穿过显示部的光的一部分产生反射或衍射而入射到摄像头,因此受到反射引起的眩光、衍射的影响而导致拍摄图像的画质降低。
[0010]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在减小边框宽度的同时,能够抑制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画质降低的电子设备。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0012]根据一实施方式,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具有可显示区域,该可显示区域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呈阵列状设置的显示光学系统;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可显示区域重叠并配置在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该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至少具有: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以及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坐标;以及图像获取部,基于由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这样,通过使至少两个拍摄光学系统的位置错开,能够改变拍摄图像中产生眩光的位置。例如,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是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任意选择的两个光学系统。即,下面列举的构成也可以是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对应的特征。此外,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也可以是基于不同组合的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的特征。这样,也可以是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具备以下特征。
[0013]在电子设备中,光也可以通过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光学系统,从显示部的显示面传播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而且,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均为不同光学特征,也可以一部分具有相同光学特征。这样,至少两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在从显示面传播的光的光路中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通过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可以改变所产生的眩光的特征。
[0014]电子设备可以在显示部设置使从显示面入射的光进行传播的开口,从显示面入射的光可以通过开口传播到拍摄光学系统。例如,可以通过该开口形成上述光学特征。
[0015]使光传播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与使光传播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可以具有不同的布局。通过该布局可以形成不同的光学特征。
[0016]使光传播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与使光传播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形成衍射图像。例如,使光传播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的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方向的尺寸,使光传播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的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方向的尺寸。这样,通过不同的开口使衍射图像形成在不同方向上,从而在两个拍摄光学系统中可以使眩光的所产生方向不同。
[0017]电子设备可以具备第三拍摄光学系统,第三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和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相同,图像获取部根据基于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三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而取得的信息、以及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即,相对于某两个拍摄光学系统的组合,以这两个拍摄光学系统的任一个为中心进一步配置在相反方向具有相同视差的拍摄光学系统。
[0018]在显示面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中心附近,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三拍摄光学系统隔着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显示面的边界附近,相比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及第三拍摄光学系统,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三方向上面向显示面的区域小。即,第二、第三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显示面的两端,相比这两个拍摄光学系统不显眼的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中心附近。
[0019]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具有不同坐标。这样,两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仅在第一方向具有不同坐标,仅在第二方向具有不同坐标,或者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具有不同坐标。即,在显示面中,两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沿水平方向排列,可以沿垂直方向排列,或者可以沿任意方向排列。
[0020]图像获取部将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数据与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数据合成时,基于在作为合成结果的图像数据中强度低的数据来获取拍摄结果。在获取数据中,眩光很多时候具有比拍摄物体高的亮度、光强度,因此图像获取部在获取图像数据时,可以基于从两个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号中的低强度信号来获取图像。
[0021]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各自具有优先反映的方向,在各方向的输出产生规定值以上的差分时,图像获取部可使用任意结果来获取拍摄结果。例如,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一方向产生眩光,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二方向产生眩光时,图像获取部可以基于眩光小的拍摄光学系统的输出来获取图像数据。
[0022]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可以进行遮光。这样,可以对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进行遮光,抑制光学系统的相互影响。
[0023]图像获取部可以使用训练后的模型,合成由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
统获取的信息。这样,例如可以使用由机器学习生成的模型来合成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输出的数据。
[0024]该训练后的模型可以基于从多个电子设备收集的数据来进行训练。例如,可以基于相同型号的电子设备1来生成模型。此外,即使在相同型号中,也可以基于拍摄模式等来变更模型进行训练。
[0025]图像获取部可以在由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多个图像中的视差超过规定量时进行校正。例如,从眩光所产生的区域检测出视差,可以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图像处理来获取图像数据。
[0026]至少一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由微透镜阵列构成。这样,一个拍摄系统内可以设置透镜系统,而不是一个透镜。
[0027]可以在设置有微透镜阵列的区域中配置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这样,可以使用一个微透镜阵列来形成多个拍摄光学系统。
[0028]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可以通过同一拍摄元件获取信息。这样,在一个拍摄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具有可显示区域,所述可显示区域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呈阵列状设置的显示光学系统;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可显示区域重叠并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所述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至少具备: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以及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坐标;以及图像获取部,基于由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光通过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光学系统,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显示面传播到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拍摄元件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拍摄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显示部具备使从所述显示面入射的光进行传播的开口,从所述显示面入射的光通过所述开口传播到所述拍摄光学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使光传播到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所述开口与使光传播到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所述开口具有不同的布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备第三拍摄光学系统,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和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相同,所述图像获取部根据基于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而取得的信息、以及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所述图像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显示面的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中心附近,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隔着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所述显示面的边界附近,相比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面向所述显示面的区域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获取部将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征志金井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