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100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包括房体,通过设置托板、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固定装置、定位装置和限位装置的配合使用,挤压板移动带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对接闪器夹紧,MEB盒底部的引地线插入左侧的连接槽内,转动转板带动螺栓挤压垫片底部引地线,完成了对接地防雷设施的便捷安装,解决了使用者在对房屋进行安装接地防雷装置时,由于现有接闪器都是通过焊接与房屋顶部支柱进行固定,连接过程中费时费力,而且引地线在与接地极进行固时也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因为设置接地防雷工期过长,则容易发生在焊接接地防雷装置时发生突然暴雨和雷电,而导致新屋内电气发生损坏的问题。内电气发生损坏的问题。内电气发生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房屋接地防雷
,尤其涉及一种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静电接地,防止静电产生危害,随着储罐阴极保护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保护效果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防雷接地规范与阴极保护规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0003]防雷接地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在雷电击中建筑物时将雷电的电流导入大地之中,继而保护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综上所述,使用者在对房屋进行安装接地防雷装置时,由于现有接闪器都是通过焊接与房屋顶部支柱进行固定,连接过程中费时费力,而且引地线在与接地极进行固时也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因为设置接地防雷工期过长,则容易发生在焊接接地防雷装置时发生突然暴雨和雷电,而导致新屋内电气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及安装方法,具备便捷安装和拆卸的优点,解决了使用者在对房屋进行安装接地防雷装置时,由于现有接闪器都是通过焊接与房屋顶部支柱进行固定,连接过程中费时费力,而且引地线在与接地极进行固时也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因为设置接地防雷工期过长,则容易发生在焊接接地防雷装置时发生突然暴雨和雷电,而导致新屋内电气发生损坏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包括房体,所述房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接闪器,所述接闪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雷针,所述接闪器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托板,且托板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接闪器的底部,所述托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托板顶部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托板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靠近移动块的一侧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接闪器靠近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一侧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接触,所述托板内腔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托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定位装置,所述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底部与房体固定连接,所述接闪器的底部焊接有防雷引下线,且防雷引下线的数量为十六个,并均匀焊接于接闪器的底部,所述防雷引下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MEB盒,所述MEB盒靠近房体的一侧与房体固定连接,所述MEB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地线,所述MEB盒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接地极,所述接地极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引地线靠近连接槽内壁的一侧与连接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接地极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
[0006]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的安装流程;
[0007]第一步:雷击通过引雷针引入接闪器内,电流经过接闪器底部焊接的防雷引下线进入MEB盒内;
[0008]第二步:在经过MEB盒处理后的电流经过引地线引入接地极内,接地极内的电流会导入地面,使雷击无法对房屋或屋内电器造成损坏;
[0009]第三步:接闪器便捷安装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大大节省了安装人员在布控接闪器时的时间;
[0010]第四步:通过使用螺栓挤压垫片,便于对引地线位置进行限位,便于使用者进行更换。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挤压板,两个挤压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收纳槽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连接杆靠近通孔的一侧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活动槽的内腔,所述移动块靠近挤压板的一侧与挤压板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收纳槽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靠近滑槽内壁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接触。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远离挤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挤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连接杆靠近定位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定位板靠近轴承内圈的一侧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板。
[00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引地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垫片,所述螺栓的底部穿过螺纹孔并与垫片接触。
[00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前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配合使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槽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槽的内壁接触。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新型通过设置托板、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固定装置、定位装置和限位装置的配合使用,挤压板移动带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对接闪器夹紧,MEB盒底部的引地线插入左侧的连接槽内,转动转板带动螺栓挤压垫片底部引地线,完成了对接地防雷设施的便捷安装,解决了使用者在对房屋进行安装接地防雷装置时,由于现有接闪器都是通过焊接与房屋顶部支柱进行固定,连接过程中费时费力,而且引地线在与接地极进行固时也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因为设置接地防雷工期过长,则容易发生在焊接接地防雷装置时发生突然暴雨和雷电,而导致新屋内电气发生损坏的问题,值得推广。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装置,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在与接闪器接触后,通过弹簧对挤压板的压力,完成了对移动块位置的限位,起到接闪器不会在托板顶部发生移动的作用。
[0020]3、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挤压板移动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减少了挤压板与收纳槽之间的摩擦力,起到了挤压板不会在收纳槽内发生卡死的作用。
[0021]4、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装置,移动块移动带动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脱离
接触后,拉板会带动定位板移动至活动槽外侧,然后转动拉板带动带动定位板旋转与托板接触,完成了对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位置的限位,便于使用者安装接闪器。
[0022]5、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引地线与接地极连接后,通过螺栓在活动槽内挤压引地线,完成了对引地线位置的限位,起到了引地线不会发生脱离的作用。
[0023]6、本技术通过设置垫片,垫片与引地线顶部接触后,通过螺栓对垫片的挤压,增加了引地线限位后的稳定性,增加了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及安装方法的实用性。
[0024]7、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接触后带动限位块,完成了对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位置的限位,便于对接。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引雷针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接闪器与托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包括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接闪器(2),所述接闪器(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雷针(3),所述接闪器(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托板(4),且托板(4)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接闪器(2)的底部,所述托板(4)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移动孔(5),所述移动孔(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移动块(6),所述托板(4)顶部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7),所述托板(4)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8),所述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靠近移动块(6)的一侧与移动块(6)固定连接,所述接闪器(2)靠近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的一侧与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接触,所述托板(4)内腔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9),所述托板(4)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活动槽(10),所述活动槽(10)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定位装置(11),所述托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柱(12),所述支柱(12)的底部与房体(1)固定连接,所述接闪器(2)的底部焊接有防雷引下线(13),且防雷引下线(13)的数量为十六个,并均匀焊接于接闪器(2)的底部,所述防雷引下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MEB盒(14),所述MEB盒(14)靠近房体(1)的一侧与房体(1)固定连接,所述MEB盒(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地线(15),所述MEB盒(1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接地极(16),所述接地极(16)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17),所述引地线(15)靠近连接槽(17)内壁的一侧与连接槽(17)的内壁接触,所述接地极(16)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地防雷系统用预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9)包括收纳槽(901),所述收纳槽(901)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挤压板(902),两个挤压板(90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03),所述连接杆(903)的表面套设有弹簧(904),所述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妍姜丛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