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34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包括旋转式避雷器支架、避雷器、固定式避雷器支架和车载平台,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的顶端与避雷器的底端连接,且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的底端与车载平台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由避雷器安装板、支架加强筋、支架立柱、支架横梁、支架固定座、轴承、转轴、圆形支撑筒、挡板、固定槽、固定螺孔和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支架组成。该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通过旋转式避雷器支架,保证三相避雷器运行时保持正常的安全电气距离,而又不占据大量的车载平台空间。适用于变电站。适用于变电站。适用于变电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工装备
,具体为一种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变电站检修、迎峰度夏、大型施工工程等场景下,为实现持续可靠供电,需采取负荷转供或临时应急电源方式,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承载车辆空间有限,而需安装的电气设备较多,如避雷器、组合电气、变压器等,尤其是对220kV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而言,由于带电体的电气安全距离不小于2m,如果避雷器采用传统支架方式,三相避雷器需要采取三角形安装或一字排开,此方式不仅浪费有限的车载平台空间,且不方便一次接线,因此需要一种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运行时可以通过旋转支架一定角度保持三相避雷器正常电气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达到了保证三相避雷器运行时保持正常的安全电气距离,而又不占据大量的车载平台空间的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包括旋转式避雷器支架、避雷器、固定式避雷器支架和车载平台,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的顶端与避雷器的底端连接,且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的底端与车载平台的上表面连接。
[0005]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由避雷器安装板、支架加强筋、支架立柱、支架横梁、支架固定座、轴承、转轴、圆形支撑筒、挡板、固定槽、固定螺孔和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支架组成,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的右侧设置有支架固定座,所述支架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支架固定座的内部上下侧均螺栓连接有转轴,并且所述支架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圆形支撑筒,所述圆形支撑筒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位,所述圆形支撑筒的内部上下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承,上下侧所述转轴靠近圆形支撑筒的一端伸入安装孔位,并且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支撑筒远离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横梁,所述支架横梁靠近圆形支撑筒的一端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支架横梁远离圆形支撑筒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架立柱,所述支架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支架,所述支架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避雷器安装板,且所述支架立柱和避雷器安装板之间,以及支架立柱和支架横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架加强筋。
[0006]优选的,所述圆形支撑筒的上下侧两端内部均设置有沉台,轴承嵌入到圆形支撑筒的沉台上,并且转轴采用“凸”字型结构,凸出部分嵌入轴承的内圈。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螺孔为M10螺孔。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槽为腰形槽,其宽度为15mm,槽的长度为挡板长度的1/2,并且支
架横梁旋转到位后固定螺孔和固定槽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螺孔和固定槽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载平台两侧上端,所述固定式避雷器支架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载平台的中部,并且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可以有效解决车辆运输过程超宽问题,以及为避免超宽运输前需要将避雷器及支架拆除,运输到场后重新安装的施工过程,有效提高了移动变转场投运的效率。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电压等级相间安全电气距离要求,设置支架横梁的长度,以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要求,采用滚动轴承的方式,摩擦力小,人工便能旋转,现场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负荷转供装置避雷器支架旋出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负荷转供装置避雷器支架旋进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01避雷器安装板、102支架加强筋、103 支架立柱、104支架横梁、105支架固定座、106轴承、107转轴、108圆形支撑筒、109挡板、1010固定槽、1011固定螺孔、1012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支架、2避雷器、3固定式避雷器支架、4车载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包括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避雷器2、固定式避雷器支架3和车载平台4,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3的顶端与避雷器2的底端连接,且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3 的底端与车载平台4的上表面连接,具体的,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载平台4两侧上端,所述固定式避雷器支架3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载平台4的中部,并且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3 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0019]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由避雷器安装板101、支架加强筋102、支架立柱 103、支架横梁104、支架固定座105、轴承106、转轴107、圆形支撑筒108、挡板109、固定槽1010、固定螺孔1011和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支架1012 组成,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的右侧设置有支架固定座105,支架固定座105 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09,挡板109上开设有固定槽1010,固定槽1010为腰形槽,其宽度为15mm,槽的长度为挡板109长度的1/2,并且支架横梁104旋转到位后固定螺孔1011和固定槽1010对应,通过螺栓将支架横梁104固定在支架固定座105上,避免支架横梁104转动,支架固定座105的内部上下侧均螺栓连接有转轴107,并且支架固定座105的内部设置有圆形支撑筒108,圆形支撑筒108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位,
圆形支撑筒108的内部上下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承106,上下侧转轴107靠近圆形支撑筒108的一端伸入安装孔位,并且与轴承106的内圈固定连接,具体的,圆形支撑筒108的上下侧两端内部均设置有沉台,轴承106嵌入到圆形支撑筒108的沉台上,并且转轴107采用“凸”字型结构,凸出部分嵌入轴承106的内圈,并且上下侧的转轴107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固定座105上下底板上,并将轴承106及圆形支撑筒108固定压紧,圆形支撑筒108远离挡板1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横梁104,支架横梁104靠近圆形支撑筒108的一端开设有固定螺孔1011,固定螺孔1011为M10螺孔,支架横梁104远离圆形支撑筒108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架立柱103,支架立柱10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支架1012,支架立柱103的顶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负荷转供装置用可旋转式避雷器支架,包括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避雷器(2)、固定式避雷器支架(3)和车载平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3)的顶端与避雷器(2)的底端连接,且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和固定式避雷器支架(3)的底端与车载平台(4)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由避雷器安装板(101)、支架加强筋(102)、支架立柱(103)、支架横梁(104)、支架固定座(105)、轴承(106)、转轴(107)、圆形支撑筒(108)、挡板(109)、固定槽(1010)、固定螺孔(1011)和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支架(1012)组成,所述旋转式避雷器支架(1)的右侧设置有支架固定座(105),所述支架固定座(10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09),所述挡板(109)上开设有固定槽(1010),所述支架固定座(105)的内部上下侧均螺栓连接有转轴(107),并且所述支架固定座(105)的内部设置有圆形支撑筒(108),所述圆形支撑筒(108)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位,所述圆形支撑筒(108)的内部上下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承(106),上下侧所述转轴(107)靠近圆形支撑筒(108)的一端伸入安装孔位,并且与轴承(106)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支撑筒(108)远离挡板(1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横梁(104),所述支架横梁(104)靠近圆形支撑筒(108)的一端开设有固定螺孔(1011),所述支架横梁(104)远离圆形支撑筒(108)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架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珊珊张雷张伟杜玮宋友文正其全江华董诗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