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096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盖装置,包括传输部、第一压盖部和第二压盖部,所述传输部传输盖本体和待压盖产品;所述第一压盖部接收所述传输部的盖本体和待压盖产品,使所述盖本体位于所述待压盖产品上,随所述待压盖产品同步移动;所述第二压盖部接收所述第一压盖部的待压盖产品,将所述盖本体压至所述待压盖产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压盖装置,实现了自动化压盖,待压盖产品经过第一压盖部时,将盖本体带出,不需要额外的机构将每个盖本体放置在对应的待压盖产品上,携带盖本体的待压盖产品从所述第二压盖部移出就完成了整个压盖动作,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产效率高。产效率高。

Gl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压盖
,尤其是指一种压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中国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之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高新技术型产业高速发展,自动化产业也因此有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国家的富强有了质的跨越,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工厂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很多工厂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都在努力减少用工成本,开始大量导入自动化设备。
[0003]除湿盒,适用于室内及各种橱柜/其他贵重物品等等防潮除湿之处,吸附空气中甲醛、苯、TVOC等有毒有害气体,使用越来越广泛,在除湿盒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盖子压在盒体上,目前,采用人工压盖,耗时耗力,企业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的压盖通常是先将盖本体拿取,然后自上而下压在待加工产品上,采用这种方式压盖的压盖设备结构较为复杂,且生产效率不高,无论是盖本体还是待加工产品都需要经过多重步骤才能实现压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压盖耗时耗力、现有压盖方式形成的压盖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的压盖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盖装置,包括,
[0006]传输部,所述传输部传输盖本体和待压盖产品;
[0007]第一压盖部,所述第一压盖部接收所述传输部的盖本体和待压盖产品,使所述盖本体位于所述待压盖产品上,随所述待压盖产品同步移动;
[0008]第二压盖部,所述第二压盖部接收所述第一压盖部的待压盖产品,将所述盖本体压至所述待压盖产品上。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部包括供盖机构和盖体传输平台,所述供盖机构位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上,所述供盖机构包括壳体和叠放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盖本体,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供所述盖本体移出的第一开口;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通过分隔机构从所述壳体内转移至所述盖体传输平台。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机构包括分隔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分隔板插入的第二开口,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分隔板插入所述壳体内,使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脱离。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盖部包括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传输部,其第二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阻碍所述盖本体自所述移动轨道的第二端移出。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盖部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
移动轨道的第二端,用于限制所述盖本体靠近所述传输部的一端上翘。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盖部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移动轨道的高度。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盖部包括压盖平台,所述压盖平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底部高度逐步降低,所述待压盖产品在所述压盖平台底部从所述压盖平台的第一端移动至其第二端。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盖平台包括辅助传送机构,所述辅助传送机构用于辅助带动所述待压盖产品从所述压盖平台的第一端移动至其第二端。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盖部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压盖平台的高度。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动力装置,所述辅助动力装置作用于所述待压盖产品使所述盖本体从所述第一压盖部移出。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压盖装置,实现了自动化压盖,待压盖产品经过第一压盖部时,将盖本体带出,不需要额外的机构将每个盖本体放置在对应的待压盖产品上,携带盖本体的待压盖产品从所述第二压盖部移出就完成了整个压盖动作,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压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如图1所示的压盖装置中传输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如图1所示的压盖装置中第一压盖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如图1所示的压装装置中第二压盖部的使用示意图。
[0025]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传输部;2、第一压盖部;3、第二压盖部;4、供盖机构;5、盖体传输平台;6、待压盖产品传输平台;7、盖本体;8、待压盖产品;9、壳体;10、分隔机构;11、移动轨道;12、第一调节机构;13、阻挡件;14、定位件;15、辅助动力装置;16、第二调节机构;17、机架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7]参照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压盖装置,包括传输部1、第一压盖部2和第二压盖部3,所述传输部1包括供盖机构4、盖体传输平台5和待压盖产品传输平台6,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传输盖本体7,所述待压盖产品传输平台6传输待压盖产品8,所述供盖机构4位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传输平台4位于所述待压盖产品传输平台6的正上方且传输方向相同即I字型设置,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和待压盖产品传输平台6也可呈Y字型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和待压盖产品传输平台6均可采用传送带,优选地,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采用传送带,所述待压盖产品传输平台6采用链板线。所述供盖机构4包
括壳体9和叠放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盖本体7,若干所述盖本体7相互嵌套设置,所述壳体9的底部设有供所述盖本体7移出的第一开口,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9通过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的上方,且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有预定距离,以形成供所述盖本体7移出的开口;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7通过分隔机构10从所述壳体9内转移至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随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移动;所述分隔机构10包括分隔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壳体9设有供所述分隔板插入的第二开口,本实施例中,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7在初始状态位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上,由于若干所述盖本体7叠放,故其无法随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同步移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分隔板插入所述壳体内,使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7脱离,随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移动;本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支撑机构支撑使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7在初始状态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在竖直方向上有预定距离,以使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7不与盖体传输平台5存在摩擦。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供盖机构4包括两个,均位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上,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上设有阻隔件,以使所述盖本体7只能单个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5移出。
[0028]所述第一压盖部2包括移动轨道11,所述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部,所述传输部传输盖本体和待压盖产品;第一压盖部,所述第一压盖部接收所述传输部的盖本体和待压盖产品,使所述盖本体位于所述待压盖产品上,随所述待压盖产品同步移动;第二压盖部,所述第二压盖部接收所述第一压盖部的待压盖产品,将所述盖本体压至所述待压盖产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部包括供盖机构和盖体传输平台,所述供盖机构位于所述盖体传输平台上,所述供盖机构包括壳体和叠放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盖本体,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供所述盖本体移出的第一开口;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通过分隔机构从所述壳体内转移至所述盖体传输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机构包括分隔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分隔板插入的第二开口,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分隔板插入所述壳体内,使位于最底层的所述盖本体脱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盖部包括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传输部,其第二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阻碍所述盖本体自所述移动轨道的第二端移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花仙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