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体机器人及其声波驱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特别是一种软体机器人,以及一种软体机器人的声波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软体机器人是一种多用柔软的材料制成的新型机器人。不同于传统的刚性材料制成的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可以更好的适应非结构环境,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更为安全的人机交互体验。目前的柔性机器人主要与仿生领域相关,典型代表有虫型、蛇型、章鱼型、水母型等软体机器人。
[0003]柔性机器人的驱动目前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技术: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压电材料、介电弹性体驱动(DE)、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驱动(IPMC)、形状记忆合金驱动(SMA)、形状记忆聚合物驱动(SMP)等等。但是目前依靠的这几种驱动方式必须依靠外接电源线供电,或者是输气输液管为其提供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软体机器人的活动能力及其应用领域。人们更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实现电源内置或者无拴驱动,如此方能让软体机器人更好地投入实际应用之中。
[0004]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都已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机器人机身,包括一个筒形状的柔软躯干以及至少两个且细长形状的弹性部件;所述柔软躯干内形成一个共鸣腔;其中,每个弹性部件径向贯穿柔软躯干,其与柔软躯干相固定,且始终保持预张紧状;每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端部位于柔软躯干的对称两侧,通过折弯成悬臂梁状的足部分后,两者保持的夹角≤90
°
;所有弹性部件沿柔软躯干的轴向分布,且在柔软躯干的同一侧的所有足部分位于同一空间基准平面上;所有足部分的长度保持相同;其中,根据足部分的振动固有频率计算出振动波长,后取半波长的整数倍作为共鸣腔的直径;以及,用于驱动机器人机身的声波发生装置,其输出频率与机器人机身的足部分的固有频率相同的声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机器人机身,包括一个筒形状的柔软躯干以及至少两个且细长形状的弹性部件;所述柔软躯干内形成一个共鸣腔;其中,每个弹性部件径向贯穿柔软躯干,其与柔软躯干相固定,且始终保持预张紧状;每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端部位于柔软躯干的对称两侧,通过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庆超,陈玉婷,张晟,杨灿军,刘辰,尚方方,徐铃辉,杨巍,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