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421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该线圈组件包括:托盘;下线圈,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托盘;锁止机构,可运动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止机构可锁定或解锁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上线圈,盖设于所述下线圈,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所述锁止机构的触发。通过上线圈与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使得锁止机构锁定或解锁下线圈与托盘,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上线圈扣合或脱离下线圈实现锁止机构的控制,操作简单,便于下线圈与托盘状态的控制,提高操作效率,便于使用。使用。使用。

Coil assembl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成像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磁共振上的一些线圈,尤其是关节类线圈,放置在病床上,实现对某一位置的成像,保证成像效果。是线圈使用时,需要相对病床调节左右位置,然后通过某些锁定结构将线圈固定,以实现扫描时的位置恒定稳固。目前,锁定结构的常规设计,都是通过按钮、把手、旋钮等外置的开关来实现控制。但是,上述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影响操作效率,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0004]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0006]托盘;
[0007]下线圈,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托盘;
[0008]锁止机构,包括触动件和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至少部分露出所述下线圈,所述触动件连接所述锁定组件,且所述触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下线圈移动,以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下线圈的外部并抵接所述托盘。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触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1]上线圈,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线圈,且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扣合时,所述上线圈与所述触动件抵接,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锁定组件锁定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绳以及转向轮,所述转向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触动件,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绕设所述转向轮并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连接绳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定位件以及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定位件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触动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复位定位件,所述复位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复位定位件与所述触动件。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杆以及转动件,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触动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触动件与所述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齿条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第一齿条、所述齿轮及所述第二齿条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销、回位弹性件以及锁定定位件,所述锁定销连接所述传动组件,所述锁定定位件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定销可移动设置于所述锁定定位件,所述回位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锁定定位件与所述锁定销。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件,所述托盘具有滑槽,所述导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线圈,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滑槽,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
[0018]一种磁共振设备,包括具有磁体孔的成像机体和扫描床,还包括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
[0019]托盘;
[0020]下线圈,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托盘;
[0021]上线圈,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线圈;
[0022]锁止机构,包括触动件和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至少部分露出所述下线圈,所述触动件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扣合时,所述上线圈与所述触动件抵接,所述触动件相对所述下线圈移动,以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下线圈的外部并抵接所述托盘;或者,
[0023]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触动开关,所述上线圈扣合与所述下线圈后,通过传感触发或电控触发所述触动开关锁定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5]本技术的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下线圈可移动安装在托盘上,上线圈盖设于下线圈上,上线圈与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的触发,使锁止机构锁定或解锁下线圈与托盘。上线圈扣合到下线圈后,上线圈触发锁止机构运动,使得锁止机构锁定下线圈与托盘,下线圈被固定;当上线圈脱离下线圈后,锁止机构处于自由状态,锁止机构解锁下线圈与托盘,下线圈可相对于托盘移动。通过上线圈与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使得锁止机构锁定或解锁下线圈与托盘,有效的解决目前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上线圈扣合或脱离下线圈实现锁止机构的控制,操作简单,便于下线圈与托盘状态的控制,提高操作效率,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的线圈组件中下线圈安装于托盘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所示的线圈组件中锁止机构在下线圈中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的俯视图;
[0030]图5为图4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切开后的示意图;
[0031]图6为图3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的触动件的布局示意图;
[0032]图7为图2所示的线圈组件中锁止机构在下线圈中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33]图8为图7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切开后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2所示的线圈组件中锁止机构在下线圈中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9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切开后的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2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的锁止销与托盘接触的示意图;
[0037]图12为图2所示的下线圈中导向机构连接托盘后从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0038]图13为图12所示的下线圈中导向机构连接托盘后从另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0039]图14为图13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0]其中:
[0041]100、线圈组件;110、托盘;111、第二配合部;120、下线圈;121、下壳体;122、天线承载组件;1221、线缆;130、锁止机构;131、触动件;132、传动组件;1321、连接绳;1322、转向轮;1323、连杆;1324、转动件;132、第一齿条;1326、第二齿条;1327、传动齿轮;133、锁定组件;1331、锁定销; 13311、第一配合部;1332、锁定定位件;1333、回位弹性件;134、复位组件; 1341、复位定位件;1342、复位弹性件;140、上线圈;150、导向机构;151、导向件;152、滑槽;200、扫描床。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下线圈,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托盘;锁止机构,包括触动件和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至少部分露出所述下线圈,所述触动件连接所述锁定组件,且所述触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下线圈移动,以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下线圈的外部并抵接所述托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触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线圈,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线圈,且所述上线圈于所述下线圈扣合时,所述上线圈与所述触动件抵接,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锁定组件锁定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绳以及转向轮,所述转向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触动件,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绕设所述转向轮并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连接绳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定位件以及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定位件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触动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复位定位件,所述复位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复位定位件与所述触动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杆以及转动件,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触动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