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022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和调节机构,主体结构用于装盛消毒液,其包括消毒液壶本体,消毒液壶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加液口,加液口内卡接有壶塞,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主体结构消毒液的喷洒方向,其包括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垂直且固定的安装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杆,圆形内腔内部固定安装有软管,活动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喷头,软管的端部贯穿圆形内腔与喷头相连通,本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便于对柜底等局限性大的地方喷洒消毒液、防止存在消毒死角,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洒消毒液的范围,保证了病患居住空间的干净卫生,保证了病患的身体健康。保证了病患的身体健康。保证了病患的身体健康。

A nursing and disinfection device for infection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医院感染科因为常接收感染病患者,所以对病房卫生要求较高,护理时对卫生消毒要求严格,消毒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消毒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0005]感染科工作人员会定期对医疗器械、医患衣物、和居住空间等,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消毒灭菌工作,防止病菌传播,营造出干净卫生的治疗环境,对病人进行悉心的护理工作,但是在工作人员对居住空间进行消毒时,由于居住空间内部存在柜子等家具,而由于柜底离地高度的限制,使得工作人员需要弯腰或者趴在地上,才能对柜底喷洒消毒液,十分不便,同时劳动强度较大,喷洒范围不够全面,容易存在消毒死角,影响病患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柜底离地高度的限制,使得工作人员需要弯腰或者趴在地上,才能对柜底喷洒消毒液,十分不便,同时劳动强度较大,喷洒范围不够全面,容易存在消毒死角,影响病患的健康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和调节机构,所述主体结构用于装盛消毒液,其包括消毒液壶本体,所述消毒液壶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加液口,所述加液口内卡接有壶塞;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主体结构消毒液的喷洒方向,其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消毒液壶本体的一侧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垂直且固定的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活动杆的内部均设置有圆形内腔,所述圆形内腔内部固定安装有软管,所述活动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软管的端部贯穿所述圆形内腔与所述喷头相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壶塞打开消毒液壶本体,然后将消毒液通过加液口装进消毒液壶本体内部,通过顺时针拧转旋钮,带动蜗杆旋转,使得蜗轮随之转动,在蜗轮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转动圆杆随着蜗轮的转动而转动,从而拉动连接绳,通过第一销座与第
二销座的配合,使得连接绳通过第二转动圆杆带动活动杆向上转动,当活动杆与第二连接杆垂直时,停止拧转旋钮,然后将活动杆伸入需要进行喷洒消毒液的地方,打开控制阀,使消毒液经过软管后从喷头处喷洒出,便于对柜底等局限性大的地方喷洒消毒液、防止存在消毒死角,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洒消毒液的范围,保证了病患居住空间的干净卫生,保证了病患的身体健康。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销座,所述第一销座上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销座相互配合的第二销座,所述第二销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销孔相互配合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内部插接有销轴,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活动杆之间通过所述销轴活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销座与第二销座的相互配合,使得活动杆便于向上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消毒液壶本体上活动安装有活动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动把的作用,便于拿取消毒液壶本体,提高了本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的便捷性。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部通过第一滚珠轴承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珠轴承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贯穿圆孔,且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部通过第二滚珠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圆杆,所述第一转动圆杆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蜗杆相互配合的蜗轮,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的内部通过第三滚珠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圆杆,所述第一转动圆杆与所述第二转动圆杆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绳。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蜗杆与蜗轮的配合,便于对连接绳施加牵引力,从而使得连接绳能够带动活动杆向上转动,便于对柜底等局限性大的地方喷洒消毒液、防止存在消毒死角,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洒消毒液的范围,保证了病患居住空间的干净卫生,保证了病患的身体健康。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活动杆上均固定安装有卡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扣对连接绳形成限位作用,防止连接绳出现移位。
[0017]优选的,所述旋钮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条纹。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条纹的作用,增大了手部与旋钮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拧转旋钮,防止在拧转旋钮的过程中,手指出现打滑的现象。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圆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卡环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动圆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卡环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卡环之间,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卡环之间。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的作用下,通过与卡扣相互配合,提高了对连接绳的限位作用。
[0021]优选的,第一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消毒液喷洒速度的控制阀。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阀的作用下,便于控制消毒液的流速。
[0023]优选的,所述喷头设置为雾化喷头。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喷头设置为雾化喷头,使得消毒液雾化后再喷洒,使得消毒液喷洒的更加均匀。
[002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可以通过拧转旋钮,在蜗杆和蜗轮以及第一转动圆杆的相互配合下,使得连接绳对活动杆形成牵引力,从而带动活动杆向上转动,便于对柜底等局限性大的地方喷洒消毒液、防止存在消毒死角,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洒消毒液的范围,保证了病患居住空间的干净卫生,保证了病患的身体健康;2.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护罩壳和第二防护罩壳,有效防止了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内部出现积灰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的未加防护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的已加防护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的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和调节机构;其中,所述主体结构用于装盛消毒液,其包括消毒液壶本体(1),所述消毒液壶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加液口(11),所述加液口(11)内卡接有壶塞(12);其中,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主体结构消毒液的喷洒方向,其包括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与所述消毒液壶本体(1)的一侧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垂直且固定的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二连接杆(3)与所述活动杆(5)的内部均设置有圆形内腔(6),所述圆形内腔(6)内部固定安装有软管(7),所述活动杆(5)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喷头(8),所述软管(7)的端部贯穿所述圆形内腔(6)与所述喷头(8)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销座(37),所述第一销座(37)上开设有第一销孔(371),所述活动杆(5)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销座(37)相互配合的第二销座(54),所述第二销座(5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销孔(371)相互配合的第二销孔(541),所述第一销孔(371)与所述第二销孔(541)内部插接有销轴(512),第二连接杆(3)与所述活动杆(5)之间通过所述销轴(512)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液壶本体(1)上活动安装有活动把(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染科护理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31),所述第一矩形槽(31)的内部通过第一滚珠轴承(311)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雅孙敏姚野彬丁玲玲陈燕季璇赵烨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