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人脑记忆特征客观检测的身份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0151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员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含有以下步骤:把公共信息库输入计算机;在被检测者头部安放检测电极;计算机依据输入的被检测者身份确定其经历相关及无关信息;根据输入的分级等级,确定测试次数;根据输入的靶刺激类型确定靶刺激及非靶刺激;根据靶刺激类型设定靶信息组及非靶信息组,靶信息占总信息单元数的1/3以下;随机组成视/听记忆诱发刺激序列;向被检测者发送上述刺激序列,用电极提取脑电波;用相干分析法提取靶刺激的P300电位波形;根据设定的靶刺激类别确定身份。测试结果表明,平均纯测试时间为30秒,检测率和误检率均达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员身份识别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身份鉴别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必要前提,在金融、国家安全、司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应用领域,都需要准确的身份鉴别,如某人是否有权进入安全区域(安全系统),是否有权进行特定交易,如何为某些特殊信息提供单独设置口令或密钥的保护等。现有的身份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类1.传统识别目前广泛使用的个人身份鉴别方法主要是ID卡(如身份证、工作证、智能卡、计算机标志卡和储蓄卡等)和密码等,然而这些手段存在携带不便、容易遗失,或者由于使用过多或不当而造成损坏、不可读,以及密码易被破解等诸多问题。因此,这些普通的依靠证件、个人识别号码、口令等的传统方法来确认个人身份的技术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2.生物识别利用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已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生理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和基于行为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前者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DNA等,后者包括语音识别、签名识别等。其他的生物识别还包括DNA识别和气味检测等。以上的识别方法均是基于人体物理存在的特征,与待识别的人体可以分离,因此存在遗失、伪造等缺陷,有时还可能由于犯罪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同时目前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对个体的识别方法,不能进行群体身份的识别。而群体的识别在有些场合识必要的,如要识别恐怖分子等。身份识别有三个过程1、提取特征;2、保存特征;3、比较特征。这三个过程均会受到盗用、伪造等安全性攻击。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是对身份识别系统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对于进行身份识别的系统首先要求其安全性,其次是准确性,再次是实时性。其他方面也需要考虑,比如个人隐私、传统风俗、宗教信仰等。由于身份识别是与人打交道,因此系统既要实现识别身份的目的,又要尽可能的人性化,尽量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人脑的意识特征(如记忆等)是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的,基于可以意识信息的身份识别克服以上问题。同时人们往往有公共的记忆特征,可以通过该特征实现群体身份识别。P300电位是一种诱发脑电电位,源于大脑高级皮层活动,与人们的认知、注意、智能等加工过程有关。利用P300电位进行身份识别,是对P300电位的一种全新应用,可以实现基于人记忆信息的身份识别。这个方法将身份识别的三个过程(提取特征、保存特征、比较特征)均与待识别个体联系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遗失、伪造等缺陷不足。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立在诱发P300电位的经典刺激模式上的基于人脑记忆客观检测的身份识别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含有以下步骤步骤1,把公共信息库或指定信息库的特定信息以数组形式输入计算机,所述信息库各自分别包含以下内容社会成员其中包括被检测人员的身份类别及相应的类别编号;所述每一个身份类别中的各社会成员的相对于该成员的经历事件的经历相关记忆和非经历事件的经历无关记忆,该经历相关记忆是指按其身份应该了解的事件的必要信息,该经历无关记忆是指按其身份不必须了解的事件的非必要信息;所述记忆是通过与所述经历相关的或无关的记忆诱发刺激来激发的,该记忆诱发刺激是指包括图像,照片及文字在内的视觉信号,或者是包括声音在内的听觉信号;所述记忆诱发刺激是由所述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向被检测人员发送的;步骤2,把脑电测试电极放在被检测者头顶的中部Cz位置,或者稍后的Pz位置,把参考电极放在被检测者的耳部,接地电极接地,所述各电极得到的脑电信号经放大和模/数变换后送往所述计算机的USB或者其他数字接口;步骤3,所述计算机在收到检测请求信息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31,根据输入的被检测者的身份确定其经历事件和非经历事件,再根据经历事件和非经历事件从所述公共信息库或指定信息库中从其中的经历事件信息子库提取经历相关信息,从其中的非经历事件信息子库提取经历无关信息;步骤32,根据输入的事件分级等级,把这些信息分成与分级级数相对应的若干层次,形成经历相关信息组和经历无关信息组,由初级到高级分级检测,分级按其信息与受试者关系的密切程度给出;步骤33,根据输入的靶刺激的类型,所述计算机确定是以经历相关记忆诱发刺激还是以经历无关记忆诱发刺激作为靶刺激,一旦确定,则相对应的另一个记忆诱发刺激便成为非靶刺激;步骤34,把步骤33中的所述靶刺激按视/听信号划分为各个靶单元,把非靶刺激也按视/听信号划分为各个非靶单元,所述计算机从这些靶单元和非靶单元中随机抽取相应的信息后构成由靶信息组和非靶信息组随机构成的视/听记忆诱发刺激序列,但其中,靶刺激应为新奇刺激,其数量占据由靶刺激和非靶刺激信息组构成的总信息数量的1/3以下;所述靶单元和非靶单元重复使用,所述记忆诱发刺激序列供多次分级检测使用,每次只取一部分经历相关或经历无关的记忆诱发刺激;步骤35所述计算机根据刺激内容直接或控制其他装置发出所述视/听记忆诱发刺激序列,该序列中各相邻刺激的间隔大于300ms,以通过人的视/听感觉系统给被检测者以感觉信息输入,被检测者便会对靶刺激作出可以在脑电波中检测到的心理反应,但对非靶刺激则没有心理反应;步骤36计算机在发出光电同步信号同时,通过所述测试电极记录脑电波,分别提取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的P300电位,所述P300电位是指被检测者辨认新奇刺激时在其头皮记录的、潜伏期称为300ms的晚期正波,所述步骤36依次包含以下操作首先对脑电波作滤波处理,以排除50Hz工频干扰;其次作基线处理,去除基线漂移使各脑电波都成为平稳的,均值接近为0的信号;再次,减少眼电伪迹,去掉包含眼动的那次刺激所对应的数据;然后,把每次脑电电位的刺激时刻对齐,再用相干平均方法对脑电电位求取平均值;最后,所述计算机根据波峰提取法或面积提取法提取P300波形;步骤37所述计算机根据输入的靶刺激类型经历相关信息或经历无关信息,以及靶刺激组和非靶刺激组的P300电位确定被检测者的身份;若在靶刺激组内出现P300电位,则被检测者当前等级的身份测试,否则不通过,退出测试;步骤38若通过当前等级的身份测试,则返回步骤32,提高测试等级,重复步骤32-37,进行下一等级测试,一直到受试者通过所有等级的测试,确认其身份。)该方法中计算机系统输入信息编码(1)用于刺激的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单元以数组形式预先输入计算机(2)每次测试需要输入以下信息 (3)刺激随机序列编码格式为(000010),其中0表示非靶刺激,1表示靶刺激,每次测试随机出现在第1到第6的位置,此时靶刺激作为新奇刺激出现的概率是1/6。计算机系统输出信息编码受试者身份符合设定的范围,则输出为1,否则为0经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基于可以记忆信息的身份识别方法,其依据是非物理信息的意识信息且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的。具有安全性、准确性、实时性等特定。(2)传统身份识别有三个过程分别是提取特征、保存特征和比较特征。这三个过程均会受到盗用、伪造等安全性攻击。与传统身份识别不同本方法存储信息为公共信息,而提取特征和比较特征过程必须有受试者共同参与。从而保证其可靠性。(3)可以实现非单个人的群体特征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人脑记忆特征客观检测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把公共信息库或指定信息库的信息以数组形式输入计算机,所述信息库各自分别包含以下内容:    社会成员其中包括被检测人员的身份类别及相应的类别编号;    所述每一个身份类别中的各社会成员的相对于该成员的经历事件的经历相关记忆和非经历事件的经历无关记忆,该经历相关记忆是指按其身份应该了解的事件的必要信息,该经历无关记忆是指按其身份不必须了解的事件的非必要信息;所述记忆是通过与所述经历相关的或无关的记忆诱发刺激来激发的,该记忆诱发刺激是指包括图像,照片及文字在内的视觉信号,或者是包括声音在内的听觉信号;所述记忆诱发刺激是由所述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向被检测人员发送的;    步骤2,把脑电测试电极放在被检测者头顶的中部Cz位置,或者稍后的Pz位置,把参考电极放在被检测者的耳部,接地电极接地,所述各电极得到的脑电信号经放大和模/数变换后送往所述计算机的USB或者其他数字接口;    步骤3,所述计算机在收到检测请求信息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31,根据输入的被检测者的身份确定其经历事件和非经历事件,再根据经历事件和非经历事件从所述公共信息库或指定信息库中从其中的经历事件信息子库提取经历相关信息,从其中的非经历事件信息子库提取经历无关信息;    步骤32,根据输入的事件分级等级,把这些信息分成与分级级数相对应的若干层次,形成经历相关信息组和经历无关信息组,由初级到高级分级检测,分级按其信息与受试者关系的密切程度给出;    步骤33,根据输入的靶刺激的类型,所述计算机确定是以经历相关记忆诱发刺激还是以经历无关记忆诱发刺激作为靶刺激,一旦确定,则相对应的另一个记忆诱发刺激便成为非靶刺激;    步骤34,把步骤33中的所述靶刺激按视/听信号划分为各个靶单元,把非靶刺激也按视/听信号划分为各个非靶单元,所述计算机从这些靶单元和非靶单元中随机抽取相应的信息后构成由靶信息组和非靶信息组随机构成的视/听记忆诱发刺激序列,但其中,靶刺激应为新奇刺激,其数量占据由靶刺激和非靶刺激信息组构成的总信息数量的1/3以下;所述靶单元和非靶单元重复使用,所述记忆诱发刺激序列供多次分级检测使用,每次只取一部分经历相关或经历无关的记忆诱发刺激;    步骤35:所述计算机根据刺激内容直接或控制其他装置发出所述视/听记忆诱发刺激序列,该序列中各相邻刺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小榕洪波高上凯张志广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