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14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及其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包括(1)熔炼:原料在熔炼炉熔化后进入保温炉精炼,保温炉采用炉底吹气工艺对铝液进行除气;(2)铸造:将铝液铸造成铝合金铸锭,铸锭宽度为298~598mm;(3)均质:对铝合金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出炉冷却后进行低倍、金相组织检测;(4)热挤压:热挤压合格铸锭,冷却后得到宽度为300~600mm的铝合金板材;(5)热处理:铝合金板材进行在线淬火、人工时效。该生产工艺可制造出宽度在300~600mm的铝合金厢板,且铝合金厢板的平整度高,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均能满足列车箱体使用要求。足列车箱体使用要求。

A kind of aluminum alloy widening panel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属于轻金属材料,是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铝合金除具备铝的一般特性外,根据其所添加的其他合金化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铝合金还具备一些合金的具体特性。铝合金的密度一般在2.63~2.85g/cm3,抗拉强度可达到110~650Mpa,导电、导热、耐蚀性及加工性好,非常适合作为列车厢板使用。
[0003]现阶段铝合金加工列车厢板受工艺限制,最宽仅能挤到240mm,超过该尺寸挤出的板面就会出现不平,影响使用。使用宽度不大于240mm的铝合金厢板制造列车时,厢板数量多,相邻厢板拼接时焊缝数量非常可观,将这些厢板焊接不仅耗时耗力,还必须花费巨大的焊材成本。同时,焊缝数量多还带来了焊接打胶不严密造成漏水事故发生的隐患,对于列车安全性存在严重影响。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铝合金厢板生产工艺不能满足厢板宽度大于240mm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及其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可制造出宽度在300~600mm的铝合金厢板,且铝合金厢板的平整度高,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均能满足列车箱体使用要求;使用所得厢板制造列车,既减少了焊缝数量,实现人力、物力和精力的三重节约,也大大降低了列车维修率,提升了列车的安全性。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1)熔炼:原料在熔炼炉熔化后进入保温炉精炼,保温炉采用炉底吹气工艺对铝液进行除气,得到铝液;
[0008](2)铸造:将铝液铸造成铝合金铸锭,铸锭宽度为298~598mm;
[0009](3)均质:对铝合金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出炉冷却后进行低倍、金相组织检测,得到合格铸锭;
[0010](4)热挤压:热挤压合格铸锭,冷却后得到宽度为300~600mm的铝合金板材;
[0011](5)热处理:铝合金板材进行在线淬火、人工时效,得到铝合金加宽厢板;
[0012]铝合金加宽厢板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
[0013]Si:0.20~0.60%、Fe≤0.35%、Cu≤0.10%、Mn≤0.10%、Mg:0.45%~0.90%、Cr≤0.1%、Zn≤0.10%、Ti≤0.10%,余量为Al。
[0014]进一步的,铝合金加宽厢板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
[0015]Si:0.25%~0.50%、Fe:0.10%~0.30%、Cu≤0.01%、Mn≤0.01%、Mg:0.45%~0.75%、Cr≤0.05%、Zn≤0.05%、Ti≤0.05%,余量为Al。
[0016]进一步的,步骤(1)熔炼温度为650~760℃,熔炼时间为3~10h;
[0017]精炼温度为680~760℃,精炼时间为20~80min。
[0018]进一步的,步骤(2)具体为铝液在690~730℃条件下进行半连续铸造,铸造速度为25~65mm/min,铸造成直径为298~598mm的铸锭。
[0019]进一步的,步骤(3)具体为铝合金铸锭在400~600℃条件下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处理时间为10~28h,出炉冷却至55℃以下后进行低倍、金相组织检测,得到合格铸锭。
[0020]进一步的,步骤(3)还包括对合格铸锭进行机加工,切头、切位、切定尺和车皮。
[0021]进一步的,步骤(4)具体为对温度为350~480℃的铝合金铸锭进行热挤压,热挤压设备出口温度为500~550℃,热挤压制品速度为5.0
±
0.5m/min,挤压后采用穿水冷却,得到宽度为300~600mm的铝合金板材,对得到的铝合金板材进行拉伸,拉伸量为1.0%~3.0%。
[0022]进一步的,步骤(5)具体为铝合金板材进行在线淬火,淬火温度为500~530℃,淬火时间为5~7h,淬火后进行人工时效,时效温度为150~180℃,时效时间为13~16h。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铝合金加宽厢板生产工艺制造的铝合金加宽厢板。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生产工艺,所选择的原料强度适宜,耐腐蚀性、成型性和焊接性好,适合生产加宽厢板,对厢板进行均质、热挤压、在线淬火和人工时效,可有效减少铝合金厢板在加工时的变形量,实现了厢板的加宽。
[002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生产工艺制造的铝合金加宽厢板,该厢板能够减少列车制造时的焊接工作量,并有效预防因焊缝不严导致的列车漏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列车生产、运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铝合金加宽厢板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
[0030]Si:0.38%、Fe:0.12%、Cu:0.003%、Mn:0.003%、Mg:0.54%、Cr:0.002%、Zn:0.002%、Ti:0.01%,余量为Al;按照如下生产工艺制造:
[0031](1)熔炼:原料在熔炼炉熔化后进入保温炉精炼,保温炉采用炉底吹气工艺对铝液进行除气,得到铝液;
[0032]熔炼温度为690℃,熔炼时间为9h,精炼温度为720℃,精炼时间为60min;
[0033](2)铸造:铝液在720℃条件下进行半连续铸造,铸造速度为50mm/min,铸造成宽度为320mm的铸锭;
[0034](3)均质:铝合金铸锭在550℃条件下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处理时间为12h,出炉冷却至25℃后进行低倍、金相组织检测,得到合格铸锭,对合格铸锭进行机加工,切头、切位、切定尺和车皮;
[0035](4)热挤压:对温度为450℃的铝合金铸锭进行热挤压,热挤压设备出口温度为520℃,热挤压制品速度为5.0
±
0.5m/min,挤压后采用穿水冷却,得到宽度为490mm的铝合金板材,对得到的铝合金板材进行拉伸,拉伸量为1.8%;
[0036](5)热处理:铝合金板材进行在线淬火,淬火温度为520℃,淬火时间为7h,淬火后进行人工时效,时效温度为180℃,时效时间为15h,得到铝合金加宽厢板。
[0037]按照GB/T 228.1

2010/ASTM E8

08及YS/T 420

2000规定的检测方法,对铝合金加宽厢板的力学性能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加宽厢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熔炼:原料在熔炼炉熔化后进入保温炉精炼,保温炉采用炉底吹气工艺对铝液进行除气,得到铝液;(2)铸造:将铝液铸造成铝合金铸锭,铸锭宽度为298~598mm;(3)均质:对铝合金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出炉冷却后进行低倍、金相组织检测,得到合格铸锭;(4)热挤压:热挤压合格铸锭,冷却后得到宽度为300~600mm的铝合金板材;(5)热处理:铝合金板材进行在线淬火、人工时效,得到铝合金加宽厢板;铝合金加宽厢板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Si:0.20~0.60%、Fe≤0.35%、Cu≤0.10%、Mn≤0.10%、Mg:0.45%~0.90%、Cr≤0.1%、Zn≤0.10%、Ti≤0.10%,余量为Al。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加宽厢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铝合金加宽厢板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Si:0.25%~0.50%、Fe:0.10%~0.30%、Cu≤0.01%、Mn≤0.01%、Mg:0.45%~0.75%、Cr≤0.05%、Zn≤0.05%、Ti≤0.05%,余量为Al。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加宽厢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熔炼温度为650~760℃,熔炼时间为3~10h;精炼温度为680~760℃,精炼时间为20~80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亮韩文来韩长宏孙恒杰焦汝萍刘宝证杨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