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及扫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50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及扫地机。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包括:进尘腔,进尘腔的前端设置有进尘口,进尘腔的后端设置有出尘口;吸风腔,设于进尘腔上方,吸风腔的前端设置有吸风口,进尘腔和吸风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孔;支撑件,设于连通孔处,且支撑件能透过气流;挡片,设于支撑件上方,当进尘腔中的气流吹向支撑件时,挡片能被该气流顶起,以使该气流进入吸风腔中;当吸风腔中有气流吹向支撑件时,挡片能贴在支撑件上以封闭支撑件,阻止该气流进入进尘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对尘盒进行垃圾回收时,能使尘盒内产生足够大的负压差,提高回收效率的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及扫地机。风结构的尘盒及扫地机。风结构的尘盒及扫地机。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ust box and a floor sweeper with a one-way ventilation structure with a filter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及扫地机


[0001]本技术涉及扫地机
,尤其涉及一种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及扫地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对扫地机功能的多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扫地机尘盒容量较小,经常工作一段时间就要取出尘盒倒垃圾,因此出现了可以回收垃圾的大容量的充电座,通过扫地机自动回收垃圾功能来解决人工频繁倒垃圾的问题。
[0003]一般的,带有垃圾回收站的扫地机的尘盒上设置有吸风口、进尘口和出尘口三个开口。当扫地机进行垃圾回收时,气体会同时从扫地机的吸风口和进尘口进入尘盒,相当于扩大了尘盒进风口的横截面积,导致尘盒进风口的横截面远大于出尘口的横截面积,外界大气压下气体可以快速充满尘盒,导致尘盒内无法产生足够大的负压差,会严重影响尘盒内垃圾回收到回收站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及扫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扫地机在进行垃圾回收时,尘盒内负压差不够,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包括:
[0007]进尘腔,所述进尘腔的前端设置有进尘口,所述进尘腔的后端设置有出尘口;
[0008]吸风腔,设于所述进尘腔上方,所述吸风腔的前端设置有吸风口,所述进尘腔和所述吸风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孔;
[0009]支撑件,设于所述连通孔处,且所述支撑件能透过气流;
[0010]挡片,设于所述支撑件上方,当所述进尘腔中的气流吹向所述支撑件时,所述挡片能被气流顶起,以使气流进入所述吸风腔中;当所述吸风腔中有气流吹向所述支撑件时,所述挡片能贴在所述支撑件上以封闭所述支撑件,阻止气流进入进尘腔。
[0011]可选的,所述进尘口处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能控制所述进尘口的开和闭;
[0012]所述出尘口处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能控制所述出尘口的开和闭。
[0013]可选的,所述尘盒还包括:
[0014]上盖组件,所述吸风腔设于所述上盖组件内;
[0015]下盖组件,设于所述上盖组件下方,所述进尘腔设于所述下盖组件上;
[0016]联动组件,设于所述进尘腔内,所述第一盖板及所述第二盖板均设于所述联动组件上。
[0017]可选的,所述上盖组件包括所述支撑件及所述挡片,还包括:
[0018]上盖盖板,所述连通孔、所述支撑件及所述挡片均设于所述上盖盖板上;
[0019]上盖外壳,盖合在所述上盖盖板上方,所述上盖盖板与所述上盖外壳之间形成所述吸风腔;
[0020]滤网盖,所述滤网盖用于将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上盖盖板上,所述滤网盖上带网孔以使气流通过。
[0021]可选的,所述上盖盖板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挡片上设置有挂孔,所述挂钩设于所述挂孔中,以使所述挂钩能对所述挡片进行限位。
[0022]可选的,所述挂钩为多个,多个所述挂钩包括朝上的所述挂钩及朝下的所述挂钩。
[0023]可选的,所述连通孔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设置所述挂钩,所述挡片为两片,所述横梁两侧的所述挂钩分别设置在两片所述挡片上的所述挂孔中。
[0024]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为海帕。
[0025]一种扫地机,包括扫地机主体,设于所述扫地机主体上的如上所述的尘盒,以及设于所述扫地机主体上且设于所述尘盒的所述吸风口处的第一吸风机。
[0026]可选的,所述的扫地机还包括:
[0027]回收盒,所述回收盒内设置有用于回收所述尘盒内垃圾的回收腔,所述回收腔内设置有第二吸风机,所述回收盒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回收腔与所述回收盒外部的回收口,所述回收盒上还设置有充电装置。
[0028]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在尘盒的进尘腔和尘盒的吸风腔之间的连通孔处设置了支撑件和挡片,挡片设置在支撑件的上方,支撑件能透过气流,当进尘腔中的气流吹向支撑件时,挡片能被该气流顶起,以使该气流进入吸风腔中;当吸风腔中有气流吹向支撑件时,挡片能贴在支撑件上将支撑件封闭,阻止气流进入进尘腔,这样就实现了单向通风功能,当尘盒从出尘口将垃圾回收至尘盒外部时,气流无法从吸风口进入进尘腔,减小了垃圾回收时尘盒进风口的横截面积,使尘盒内产生足够大的负压差,提高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尘盒在回收垃圾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尘盒在扫地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尘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扫地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扫地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1、扫地机;10、尘盒;20、上盖组件;30、下盖组件;40、联动组件;50、地机主体;60、第一吸风机;70、回收盒;
[0038]11、进尘腔;12、吸风腔;13、支撑件;14、挡片;15、第一盖板;16、第二盖板;
[0039]21、上盖盖板;22、上盖外壳;23、滤网盖;
[0040]71、回收口;72、充电装置;
[0041]111、进尘口;112、出尘口;113、连通孔;
[0042]121、吸风口;
[0043]141、挂孔;
[0044]211、挂钩;212、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含义。
[00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尘腔(11),所述进尘腔(11)的前端设置有进尘口(111),所述进尘腔(11)的后端设置有出尘口(112);吸风腔(12),设于所述进尘腔(11)上方,所述吸风腔(12)的前端设置有吸风口(121),所述进尘腔(11)和所述吸风腔(12)之间设置有连通孔(113);支撑件(13),设于所述连通孔(113)处,且所述支撑件(13)能透过气流;挡片(14),设于所述支撑件(13)上方,当所述进尘腔(11)中的气流吹向所述支撑件(13)时,所述挡片(14)能被气流顶起,以使气流进入所述吸风腔(12)中;当所述吸风腔(12)中有气流吹向所述支撑件(13)时,所述挡片(14)能贴在所述支撑件(13)上以封闭所述支撑件(13),阻止气流进入所述进尘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尘口(111)处设置有第一盖板(15),所述第一盖板(15)能控制所述进尘口(111)的开和闭;所述出尘口(112)处设置有第二盖板(16),所述第二盖板(16)能控制所述出尘口(112)的开和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还包括:上盖组件(20),所述吸风腔(12)设于所述上盖组件(20)内;下盖组件(30),设于所述上盖组件(20)下方,所述进尘腔(11)设于所述下盖组件(30)上;联动组件(40),设于所述进尘腔(11)内,所述第一盖板(15)及所述第二盖板(16)均设于所述联动组件(4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滤网单向通风结构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20)包括所述支撑件(13)及所述挡片(14),还包括:上盖盖板(21),所述连通孔(113)、所述支撑件(13)及所述挡片(14)均设于所述上盖盖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斌陈志明易杰林郑卓斌王立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语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