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生物处理系统的具有歧管的缓冲液管理系统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专利申请要求享有2019年12月31日提交的名称为“Buffer Management System with Manifold for Bioprocessing System(用于生物处理系统的具有歧管的缓冲液管理系统)”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955,836的优先权的权益,该临时专利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生物处理系统的具有歧管的缓冲液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4]缓冲液管理系统通常包括数个生物容器袋,其容纳用于生物处理应用的缓冲溶液。常规的缓冲液管理系统使用秤,通常是称重传感器,来确定生物容器袋中的液体的重量,以用于填充水平检测,该重量被传送到自动化系统。使用换算系数将通过秤检测到的重量转换为计算的体积值。
[0005]在常规系统中,缓冲溶液以充分的强度制成并大量生产,以存储在它们各自的搬运箱中。对于典型的生物处理应用,使用多种缓冲溶液,其中每种缓冲溶液的需求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冲液管理系统的歧管,该歧管包括:混合接头;缓冲液入口管线,该缓冲液入口管线与混合接头流体连通;注射用水(WFI)入口管线,该WFI入口管线与混合接头流体连通;排出管线,该排出管线经由混合接头与缓冲液入口管线和WFI入口管线两者流体连通;第一泵部件,该第一泵部件设置在缓冲液入口管线中,第一泵部件配置成与第一泵马达可操作地布置,以在缓冲液入口管线内选择性地产生流体排量;第二泵部件,该第二泵部件设置在WFI入口管线中,第二泵部件配置成与第二泵马达可操作地布置,以在WFI入口管线内选择性地产生流体排量;缓冲液特性传感器,该缓冲液特性传感器设置在排出管线中,缓冲液特性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排出管线中的流体的缓冲液特性的值并生成指示缓冲液特性的感测值的缓冲液特性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其中缓冲液入口管线包括与缓冲液入口管线流体连通的多个缓冲液入口端口,WFI入口管线包括与WFI入口管线流体连通的水端口,排出管线包括与排出管线流体连通的多个缓冲液排出端口,所述多个缓冲液排出端口与所述多个缓冲液入口端口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其中缓冲液入口管线、WFI入口管线和排出管线包括适于被夹管阀选择性地堵塞的管道,该夹管阀在外部安装到所述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歧管,其还包括:排放接头,该排放接头与排出管线流体连通;废弃物管线,该废弃物管线经由排放接头与排出管线流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歧管,其中缓冲液特性传感器包括第一缓冲液特性传感器,所述歧管还包括:第二缓冲液特性传感器,该第二缓冲液特性传感器设置在废弃物管线中,第二缓冲液特性传感器配置成检测废弃物管线中的流体的缓冲液特性的值并生成指示废弃物管线中的缓冲液特性的感测值的第二缓冲液特性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歧管,其中第一缓冲液特性传感器和第二缓冲液特性传感器均包括电导率传感器。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歧管,其中排放接头包括第一排放接头,所述歧管还包括:第二排放接头,该第二排放接头与WFI管线和废弃物管线两者流体连通,使得WFI管线经由第二排放接头与废弃物管线流体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歧管,其中缓冲液入口管线与废弃物管线流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歧管,其还包括:第三排放接头,该第三排放接头与缓冲液入口管线和WFI入口管线流体连通并插置在缓冲液入口管线和WFI入口管线之间;其中缓冲液入口管线经由第三排放接头、WFI管线和第二排放接头与废弃物管线流体连通。10.一种稀释橇,其包括:第一泵本体和第二泵本体;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与第一泵本体和第二泵本体电通信,该控制单元配置成选择性地操作第一泵本体和第二泵本体;单次使用歧管,该单次使用歧管与第一泵本体和第二泵本体可操作地布置,所述歧管包括第一入口管线、第二入口管线以及与第一入口管线和第二入口管线两者流体连通的排出管线,所述歧管包括第一泵压头和第二泵压头,第一泵压头设置在第一入口管线中并且与第一泵本体可操作地布置,以通过操作第一泵本体在第一入口管线内选择性地产生流体排量,第二泵压头设置在第二入口管线中并且与第二泵本体可操作地布置,以通过操作第二泵本体在第二入口管线内选择性地产生流体排量。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稀释橇,其还包括:多个控制阀,所述多个控制阀中的每个控制阀与控制单元电通信并且与歧管成可操作的关系,以选择性地堵塞第一入口管线、第二入口管线和排出管线中...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