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893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16
本申请属于有机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该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其中,L选自包含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螺接的芴环;该含氮化合物能够改善电子元件的性能。够改善电子元件的性能。够改善电子元件的性能。够改善电子元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有机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含氮化合物、应用该含氮化合物的电子元件和应用该电子元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科学的进步,用于实现电致发光或者光电转化的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类电子元器件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和阳极,以及设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功能层。该功能层由多层有机或者无机膜层组成,且一般包括能量转化层、位于能量转化层与阳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位于能量转化层与阴极之间的电子传输层。
[0003]举例而言,当电子元件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其一般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空穴传输层、作为能量转化层的电致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当阴阳两极施加电压时,两电极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阴极侧的电子向电致发光层移动,阳极侧的空穴也向发光层移动,电子和空穴在电致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进而使得电致发光层对外发光。为了提高实现电致发光或者光电转化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在能量转化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电子阻挡层。
[0004]在实现电致发光或者光电转化的电子元器件中,位于阳极和能量转化层之间的膜层的空穴传输性能,对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KR1020130106255A、KR1020180137315A、CN108137500A等申请了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制备空穴传输层的材料。然而,依然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的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0005]所述
技术介绍
分申请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的性能。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含氮化合物,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
[0009][0010]其中,L选自包含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螺接的芴环;
[0011]Ar1和Ar2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6-4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
原子数为3-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
[0012]所述Ar1、Ar2和L中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氚、卤素、氰基、碳原子数为1-10烷基、碳原子数为3-10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芳基、碳原子数为3-20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10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烷硫基、碳原子数为6-18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18芳硫基、碳原子数为6-18芳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18烷基甲硅烷基。
[0013]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元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和阴极,以及设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含上述的含氮化合物。
[0014]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子元件。
[0015]本申请将咔唑和三芳胺基通过带有金刚烷螺接的芴环连接,其中金刚烷螺接的芴环具有富电子特征,将其和三芳基胺组合时将使材料具有高的空穴迁移率;该基团同时具有强的刚性,将其和咔唑基团连接时,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第一三重态能量,因此,将该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阻挡层时,可以在保证空穴向发光层注入效率的同时阻挡激子的流出,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附图说明
[0016]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17]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光电转化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00、阳极;200、阴极;300、功能层;310、空穴注入层;321、空穴传输层;322、电子阻挡层;330、有机电致发光层;340、空穴阻挡层;350、电子传输层;360、电子注入层;370、光电转化层;400、第一电子装置;500、第二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0024]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25]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主要技术创意。
[0026]本申请提供一种含氮化合物,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
[0027][0028]其中,L选自包含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螺接的芴环;
[0029]Ar1和Ar2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6-4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
[0030]所述Ar1、Ar2和L中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氚、卤素、氰基、碳原子数为1-10烷基、碳原子数为3-10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芳基、碳原子数为3-20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10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烷硫基、碳原子数为6-18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18芳硫基、碳原子数为6-18芳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18烷基甲硅烷基。
[0031]在本申请中,Ar1及Ar2的碳原子数,指的是所有碳原子数。举例而言,若Ar2选自碳原子数为22的取代的芳基,则芳基及其上的取代基的所有碳原子数目为22;若Ar1选自碳原子数为20的取代的杂芳基,则杂芳基及其上的取代基的所有碳原子数为20。
[0032]在本申请中,“取代或未取代的”这样的术语是指,在该术语后面记载的官能团可以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下文为了便于描述,将取代基统称为Rs)。例如,“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是指具有取代基Rs的芳基或者非取代的芳基。其中上述的取代基即Rs例如可以为氘、卤素基团、氰基、杂芳基、芳基、三烷基硅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等;当同一个原子上连接有两个取代基Rs时,这两个取代基Rs可以独立地存在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其中,L选自包含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螺接的芴环;Ar1和Ar2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6-4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所述Ar1、Ar2和L中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氚、卤素、氰基、碳原子数为1-10烷基、碳原子数为3-10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芳基、碳原子数为3-20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10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烷硫基、碳原子数为6-18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18芳硫基、碳原子数为6-18芳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18烷基甲硅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选自如下式1-1至1-4所组成的组:其中,表示化学键;**表示上述取代基用于与基团连接;*表示上述取代基用于与基团连接;R1至R
11
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氚、卤素、氰基、碳原子数为1-10烷基、碳原子数为3-10的硅烷基、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芳基、碳原子数为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硫基;R
1-R
11
以R
m
表示,n1~n
11
以n
m
表示,n
m
表示R
m
的个数,其中的m表示变量并选自1~11的任意整数;n1、n2、n3、n4、n5、n6、n8、n
11
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0、1、2或3;n7、n9、n
10
选自0、1、2、3或4;且当n
m
大于1时,任意两者R
m
相同或不同;优选地,所述R1至R
11
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氚、卤素、氰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10的硅烷基、碳原子数为5-1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15的芳基、碳原子数为5-15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4的烷硫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Ar2和L中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卤素、氰基、碳原子数为1-7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0的环烷
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5-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7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7的烷硫基、碳原子数为6-1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10的芳硫基。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Ar2和L中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卤素、氰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5-12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4的烷硫基、碳原子数为3-7的三烷基硅基、三苯基硅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6-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25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如下化学式i-1至化学式i-15所组成的组:15所组成的组:
其中,M1选自单键或者G1~G5各自独立地选自N或者C(F1),且G1~G5中至少一个选自N;当G1~G5中的两个以上选自C(F1)时,任意两个F1相同或者不相同;G6~G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N或者C(F2),且G6~G
13
中至少一个选自N;当G6~G
13
中的两个以上选自C(F2)时,任意两个F2相同或者不相同;G
14
~G
23
各自独立地选自N或者C(F3),且G
14
~G
23
中至少一个选自N;当G
14
~G
23
中的两个以上选自C(F3)时,任意两个F3相同或者不相同;G
24
~G
33
各自独立地选自N或者C(F4),且G
24
~G
33
中至少一个选自N;当G
24
~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伟马天天南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