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884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因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包括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包括第三段毛细管,所述第三段毛细管上设置有检测窗,所述检测窗上设置有通孔,多模光纤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多模光纤与波长分离器连接,所述波长分离器均与激光器和检测器连接;所述检测窗的对侧设置有聚焦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荧光检测光路通过多个光学镜头组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问题,通过在毛细管原检测窗处打一个通孔,再将多模光纤引入孔内,避免使用多个光学镜头组合,提高检测光路的稳定性,并且可以用于小型化、微型化的基因检测装置中。微型化的基因检测装置中。微型化的基因检测装置中。

A coaxial optical fiber fluorescence gene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检测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下在司法鉴定身份识别、法医的罪犯DNA鉴定、临床基因变异检测的金标准方法是核酸的毛细管电泳短片段(STR)分析,该方法是要把不同靶点的引物标记上不同的染料,然后把多种标记了荧光染料的PCR引物混合扩增,扩增后的产物经过变性后上毛细管电泳基因分析仪进行电泳后荧光分析从而确定样品的原始信息。现有商用的毛细管电泳基因分析仪,荧光的检测的光路是是靠多个光学镜头组合,最后信号收集位于毛细管的另一侧90
°
或180
°
的位置,这种光路设计易受环境及仪器移动的影响而跑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荧光检测光路通过多个光学镜头组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毛细管原检测窗处打一个通孔,再将多模光纤引入孔内,激光发射的光直接通过多模光纤照射到毛细管电泳区,从而使得荧光染料被激发产生特异性的发射荧光,该荧光靠近多模光纤的部分直接通过多模光纤传回波长分离器,靠近毛细管另一侧的部分经过聚焦镜聚焦后也通过该多模光纤回传到波长分离器中,波长分离器将特定波长的荧光直接传给检测器,从而实现荧光信号的检测与收集;整个检测过程中避免使用多个光学镜头组合,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不会影响检测光路的稳定性,并且可以用于小型化、微型化的基因检测装置中,可以使得基因检测装置的体积小便于携带,从而可以用于现场检测基因。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所述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包括:
[0005]样品池,所述样品池与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的进样端通过第一段毛细管连接,所述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的出样端与缓冲槽通过第二段毛细管连接,所述第一段毛细管与高压电场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段毛细管与高压电场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段毛细管上安装有电泳凝胶注射器;
[0006]所述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包括第三段毛细管,所述第三段毛细管的进样端与所述第一段毛细管连通,所述第三段毛细管的出样端与所述第二段毛细管连通;所述第三段毛细管上设置有检测窗,所述检测窗上设置有通孔,多模光纤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多模光纤与波长分离器连接,所述波长分离器均与激光器和检测器连接;所述检测窗的对侧设置有聚焦镜。
[0007]通过在毛细管原检测窗处打一个通孔,再将多模光纤引入孔内,激光发射的光直接通过多模光纤照射到毛细管电泳区,从而使得荧光染料被激发产生特异性的发射荧光,
该荧光靠近多模光纤的部分直接通过多模光纤传回波长分离器,靠近毛细管另一侧的部分经过聚焦镜聚焦后也通过该多模光纤回传到波长分离器中,波长分离器将特定波长的荧光直接传给检测器,从而实现荧光信号的检测与收集;整个检测过程中避免使用多个光学镜头组合,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不会影响检测光路的稳定性,并且可以用于小型化、微型化的基因检测装置中,可以使得基因检测装置的体积小便于携带,从而可以用于现场检测基因。
[0008]通过胶水粘接与片基固定,实现密封和支撑,将多模光纤引入孔内。光路通过光学来实现,只有波长分束。
[0009]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泳凝胶注射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段毛细管与所述高压电场的连接处和所述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之间。
[001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50~75μm;所述多模光纤引入通孔内的距离为30~50μm。
[0011]在毛细管原检测窗处打一个50~75μm的通孔,将多模光纤引入孔内30~50μm,整个检测过程中避免使用多个光学镜头组合,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不会影响检测光路的稳定性,并且可以用于小型化、微型化的基因检测装置中,可以使得基因检测装置的体积小便于携带,从而可以用于现场检测基因。
[0012]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波长分离器的激光入口端与所述激光器连接,所述波长分离器的激光出口端与所述波长分离器的荧光入口端相同,所述波长分离器的荧光出口端与所述检测器连接。
[0013]荧光染料被激发产生特异性的发射荧光,该荧光靠近多模光纤的部分直接通过多模光纤传回波长分离器,靠近毛细管另一侧的部分经过聚焦镜聚焦后也通过该多模光纤回传到波长分离器中,波长分离器将特定波长的荧光直接传给检测器,从而实现荧光信号的检测与收集。通过波长分离器从而将激光和发射荧光分离,在同一个多模光纤中实现不同的光信号传输,避免使用多个光学镜头组合,提高了检测光路的稳定性。
[0014]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的激光波长为488nm。
[0015]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器为CCD(电荷耦合器件)检测器或CWDM(粗波分复用器)检测器。
[0016]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毛细管原检测窗处打一个通孔,再将多模光纤引入孔内,激光发射的光直接通过多模光纤照射到毛细管电泳区,从而使得荧光染料被激发产生特异性的发射荧光,该荧光靠近多模光纤的部分直接通过多模光纤传回波长分离器,靠近毛细管另一侧的部分经过聚焦镜聚焦后也通过该多模光纤回传到波长分离器中,波长分离器将特定波长的荧光直接传给检测器,从而实现荧光信号的检测与收集;整个检测过程中避免使用多个光学镜头组合,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不会影响检测光路的稳定性,并且可以用于小型化、微型化的基因检测装置中,可以使得基因检测装置的体积小便于携带,从而可以用于现场检测基因。
附图说明
[0017]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18]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的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示意图。
[0019]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的波长分离器中激发起发射的激光路线示意图。
[0020]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的波长分离器中检测器检测到的荧光路线示意图。
[0021]元件标号说明
[0022]1-样品池;2-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201-第三段毛细管,202-检测窗,203-多模光纤,204-波长分离器,205-聚焦镜,206-激光器,207-检测器;3-第一段毛细管;4-缓冲槽;5-第二段毛细管;6-高压电场;7-电泳凝胶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光纤荧光基因检测装置包括:样品池(1),所述样品池(1)与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2)的进样端通过第一段毛细管(3)连接,所述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2)的出样端与缓冲槽(4)通过第二段毛细管(5)连接,所述第一段毛细管(3)与高压电场(6)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段毛细管(5)与高压电场(6)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段毛细管(5)上安装有电泳凝胶注射器(7);所述同轴光纤荧光检测装置(2)包括第三段毛细管(201),所述第三段毛细管(201)的进样端与所述第一段毛细管(3)连通,所述第三段毛细管(201)的出样端与所述第二段毛细管(5)连通;所述第三段毛细管(201)上设置有检测窗(202),所述检测窗(202)上设置有通孔,多模光纤(203)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多模光纤(203)与波长分离器(204)连接,所述波长分离器(204)均与激光器(206)和检测器(207)连接;所述检测窗(202)的对侧设置有聚焦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戈江白雪叶健王晓维袁友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戈江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