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833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光学镜头、摄像机、图像采集卡、主控器、补光灯、光源控制器、驱动模块、伺服电机、轨道、电容器、夹具、报警模块、显示模块、供电模块、支架、料仓;所述的夹具包括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所述的夹具设置在轨道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供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通过采集电容器表面套管切断和收缩的效果图像信息,对套管顶部热缩膜收缩不均匀的样品进行及时判断,通过信号的反馈及时将不良品挑选出来,实现自动检测产品,解决传统检测方式存在的检测效率低,检测不精准的问题,且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以及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容器制造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依靠人工进行作业的产品或者工序都面临着速度慢,供应不及时以及供应不能满足巨大市场需求量等。这必然让自动化生产成为了一种急需的选择,其中图像采集信息代替人眼识别也逐渐得以发展,如何正确的判断边缘,降低误判率等问题是图像处理的重要因素,这个其中正确的判定边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长电容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套管工序,是自动将热缩膜准确地套接在电容器外表面,通过热套筒刺激热缩膜进行收缩,此工序的加工设备简单,无法保证全部合格品,热缩膜在圆周方向各接面平整凹凸不平,外管检查的缺陷项目常有套管顶部热缩膜收缩不均匀、毛刺、裂纹、污渍、翘曲、气泡、缝隙、沙粒、凹坑颜色不均匀等。传统的检测方式为人工检测,在检测过程人为的干预,存在检测效率低,检测不精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通过采集电容器表面套管切断和收缩的效果图像信息,对套管顶部热缩膜收缩不均匀的样品进行及时判断,通过信号的反馈及时将不良品挑选出来,实现自动检测产品,解决传统检测方式存在的检测效率低,检测不精准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镜头、摄像机、图像采集卡、主控器、补光灯、光源控制器、驱动模块、伺服电机、轨道、电容器、夹具、报警模块、显示模块、供电模块、支架、料仓;所述的夹具包括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所述的光学镜头设置在摄像机前方并与摄像机对接;所述的摄像机设置在支架下方;所述的摄像机通过支架固定在轨道上方;所述的补光灯设置在支架下方;所述的夹具设置在轨道上方。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摄像机通过图像采集卡与主控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补光灯垂直照射在轨道中的电容器上,所述补光灯亮度及角度为可调节。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在竖直方向可上下移动调节高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竖直方向可上下移动,改变摄像机与轨道之间的距离。
[0010]进一步的, 所述的轨道水平设置在摄像机下方,轨道由伺服电机带动。
[0011]进一步的, 所述的第一夹具、第三夹具分别设置在轨道的两端上方处,第二夹具设置在轨道中间上方处。
[0012]本技术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通过采集电容器表面套管切断
和收缩的效果图像信息,对套管顶部热缩膜收缩不均匀的样品进行及时判断,通过信号的反馈及时将不良品挑选出来,实现自动检测产品,解决传统检测方式存在的检测效率低,检测不精准的问题,且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以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模块连接示意图。
[0016]附图标号说明:1、光学镜头;2、摄像机;3、图像采集卡;4、主控器;5、补光灯;6、光源控制器;7、驱动模块;8、伺服电机;9、轨道;10、电容器;11、第一夹具;12、第二夹具;13、第三夹具;14、报警模块;15、显示模块;16、供电模块;17、支架;18、料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18]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镜头1、摄像机2、图像采集卡3、主控器4、补光灯5、光源控制器6、驱动模块7、伺服电机8、轨道9、电容器10、夹具、报警模块14、显示模块15、供电模块16、支架17、料仓18;所述的夹具包括第一夹具11、第二夹具12、第三夹具13;所述的光学镜头1设置在摄像机2前方并与摄像机2对接;所述的摄像机2设置在支架17下方;所述的摄像机2通过支架17固定在轨道9上方;所述的补光灯5设置在支架17下方;所述的夹具设置在轨道9上方。
[0019]光学镜头1设置在摄像机2前方并与摄像机2对接,光学镜头1通过对接与摄像机2形成一体,其中光学镜头1可拆卸更换不同的焦距光学镜头1,以适应对不同批次型号的电容器10。光学镜头1将焦距投射在轨道9上的电容器10的顶部。通过光学镜头1将电容器10的顶部的信息投射到摄像机2中的感光元件,摄像机2将生成的图像信息传输给图像采集卡3,由图像采集卡3收集处理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输给主控器4。
[0020]所述的补光灯5垂直照射在轨道9中的电容器10上,所述补光灯5亮度及角度为可调节。补光灯5是对轨道9上的电容器10进行照射,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中时,通过补光灯5补光,以提供合适的拍照环境,保证图像采集光线的要求。补光灯5与光源控制器6连接,光源控制器6与主控器4连接。补光灯5的亮度由光源控制器6控制,主控器4给出指令,控制光源控制器6调节补光灯5的亮度。补光灯5的照射角度可根据电容器的大小高度进行调节。
[0021]所述的支架17在竖直方向可上下移动调节高度。支架17竖直方向可上下移动,改变摄像机2与轨道9之间的距离。由于摄像机2设置在支架17下方,当支架17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摄像机2跟随着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此来调节摄像机2与轨道9的距离,获得合适的焦距以适应不同高度大小的电容器10的图像信息采集。
[0022]所述的轨道9水平设置在摄像机2下方,轨道9由伺服电机8带动。轨道9的运动方式由主控器4发出指令给驱动模块7,驱动模块7驱动伺服电机8带动轨道9转动,轨道9的运动为间歇性转动,每转动一次轨道9移动的距离为两个电容器10之间的长度。轨道9每转动一次,将一个电容器10运送到摄像机2的正下方。当摄像机2采集信息完毕,主控器4给出指令,驱动模块7驱动伺服电机8带动轨道9运动继续循环相同的转动。
[0023]所述的第一夹具11、第三夹具13分别设置在轨道9的两端上方处,第二夹具12设置
在轨道9中间上方处。第一夹具11为进料所用,第一夹具11将待测的电容器10夹取并放置到轨道9中,第一夹具11完成夹料动作后自动复位循环运行。第三夹具13为出料所用,第三夹具13将轨道9中检测完成的电容器10夹取放进料仓18中。第三夹具13完成夹料动作后自动复位循环运行。第二夹具12为夹取不良品所用。当摄像机2采集的信息由主控器4判断为不良品时,给报警模块14发出报警指令,主控器4给驱动模块9指令,暂停轨道9的转动,同时主控器4给出指令控制第二夹具12夹取不良品,将不良品挑选出来。完成不良品夹取后继续循环运转。显示模块15显示所有采集到的电容器10图像信息,完成对电容器10套管表面缺陷检测。
[0024]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镜头(1)、摄像机(2)、图像采集卡(3)、主控器(4)、补光灯(5)、光源控制器(6)、驱动模块(7)、伺服电机(8)、轨道(9)、电容器(10)、夹具、报警模块(14)、显示模块(15)、供电模块(16)、支架(17)、料仓(18);所述的夹具包括第一夹具(11)、第二夹具(12)、第三夹具(13);所述的光学镜头(1)设置在摄像机(2)前方并与摄像机(2)对接;所述的摄像机(2)设置在支架(17)下方;所述的摄像机(2)通过支架(17)固定在轨道(9)上方;所述的补光灯(5)设置在支架(17)下方;所述的夹具设置在轨道(9)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套管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像机(2)通过图像采集卡(3)与主控器(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甲显林薏竹
申请(专利权)人:丰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