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车方法和乘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822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车方法和乘车系统。其中,所述乘车方法用于乘车系统,所述乘车系统包括智能分析设备和电动人行通道;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电动人行通道的移动可以带动需要下车的乘客往车门处移动,不需要下车的乘客向车厢后部移动,以方便乘客上下车,实现了车内乘客的均衡分布,提高了车内空间的利用率。间的利用率。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车方法和乘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智能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乘车方法和乘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共交通工具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由于公共交通的线路车辆数量少或者站点乘客人数过多等原因,容易导致车内乘客拥挤度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浪费公共交通的运载力及影响乘客上下车的乘车需求。
[0003]通常采用计算车内拥挤度的方法,使得车辆内外以及公交站点等候处的乘客在站点提前获取路上运营的公交车的拥挤程度,选择是否上车。
[0004]然而通常情况下,如果提前获取到目标车辆还有一定的运载能力,该乘客想乘坐该车但是由于车辆内部的拥挤度不均匀,前后门的入口处已经站满人根本没有办法挤进车内,从而使乘客错过目标车辆,浪费了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车方法和系统,能够有效改善车辆由于内部乘客分布不均而影响的乘客上下的问题,从而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乘车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乘车系统,所述乘车系统包括智能分析设备和电动人行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0007]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
[0008]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乘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智能分析设备以及电动人行通道;
[0010]所述智能分析设备设置于车内,用于检测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
[0011]所述电动人行通道设置于车内站立区,用于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
[0012]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智能分析设备以及电动人行通道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并根据乘客信息控制电动人行通道移动速度,以带动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通过移动电动人行通道可以将需要下车的乘客往车门处输送,将车上的乘客向车厢后部输送,方便乘客上下车,有利于实现车内乘客的均衡分布,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系统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人行通道各区域的人数分布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乘车方法的流程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乘车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乘坐公共交通的情况,典型的,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公交车乘车系统。其中,所述乘车系统包括智能分析设备和电动人行通道。参见图1,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0021]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以应用对象为公交车进行举例说明。
[0022]步骤110、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
[0023]参见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系统示意图。其中,智能分析设备22为具有拍摄以及分析运算能力的智能设备,可以安装在车内的前部和尾部区域,用于对车内的乘客进行检测。具体的,可以预设智能分析设备22的检测区域,由于公交车上容易形成乘客分布不均,上下车困难的区域通常为车厢的前部站立区、车厢的后部乘坐区以及车厢的后部站立区,因此可以将智能分析设备的检测区域预先设定为车厢的前部站立区、车厢的后部乘坐区以及车厢的后部站立区。
[0024]其中,乘客人数可以包括车内的乘客总人数、智能分析设备各检测区域的人数以及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
[0025]具体的,判断车上乘客是否有下车需求可以根据智能分析设备连续抓拍的多张用户面部图像移动方向确定,若乘客的面部位置向车门方向移动,则判断该乘客有下车需求,若乘客的面部向座位方向移动或无移动,则判断该乘客准备去或者继续留在乘坐区,没有下车需求。本实施例中,认为乘坐区有下车需求的乘客在启动该乘车系统之前已处于站立状态。
[0026]其中,乘客乘车状态可以包括乘客的站立状态以及乘坐状态,可以通过智能分析设备分析车内乘客的头部高度确定。
[0027]步骤120、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
[0028]继续参见图2,电动人行通道22和23设置于车内站立区,用于带动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电动人行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一条,本申请中,以2条为例。具体的,公交车上设置有电动人行通道22和23,一条设置于车厢的中前部站立区域,一条设置于车厢的后部站立区,为了让车厢后部的站立区域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设置于与车厢后部站立区的电动人行通道22与车尾处留有一定的距离。
[0029]具体的,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包括:
[0030]若所述车内总乘客人数大于乘客人数阈值,则控制车厢前端的电动人行通道23和车厢后端的电动人行通道22均朝车尾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朝车尾移动。
[0031]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电动人行通道22和23只有在公交车停稳的状态下才启动。
[0032]可选的,若智能分析系统21检测到车厢后端站立区需要下车的人数较多时,可以在公交车停稳的状态下,控制位于车厢后部的电动人形通道22向前移动,将位于电动人形通道22上的乘客向车门处输送,方便车厢后端的乘客下车。同时,为了确保处于车厢后端站立区无下车需求的乘客不会干扰车厢后端站立区及乘坐区有下车需求的乘客的下车速度,还可以通过确定在车厢后端处于乘坐区的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大于处于站立区的没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控制位于车厢后部的电动人形通道22向前移动,将位于电动人形通道22上的乘客向车门处输送。在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之后,若检测到车内总乘客人数大于乘客人数阈值,再将车内的乘客整体向后输送,从而疏散车厢前部的乘客,充分利用车内空间,实现车内乘客的均衡分布,最大程度的使用公交车运载和便民的能力。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并根据乘客信息控制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通过移动电动人行通道可以将需要下车的乘客往车门处输送,将不需要下车的乘客向车厢后部输送,方便乘客上下车,实现了车内乘客的均衡分布,提高了车辆的运载能力。
[0034]参见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车方法用于乘车系统,所述乘车系统包括智能分析设备和电动人行通道;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包括: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车厢后端的乘客是否处于站立状态,以得到车厢后端处于站立状态的乘客;若是,则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车厢后端处于站立状态的乘客是否有下车需求,以得到车厢后端有下车需求的乘客;根据所述车厢后端有下车需求的乘客的所属区域,分别确定车厢后端处于站立区的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和处于乘坐区的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车厢后端的乘客是否处于站立状态,包括: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车厢后端的乘客的头部高度;若所述车厢后端的乘客的头部高度大于第一高度阈值,则确定车厢后端的乘客处于站立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车厢后端处于站立状态的乘客是否有下车需求,包括: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获取车厢后端处于站立状态的乘客的至少两张面部图像;若根据任一乘客的所述至少两张面部图像,检测到该乘客的面部朝车门方向移动,则确定该乘客有下车需求。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包括:根据所述乘客人数和所述乘客乘车状态,确定车厢后端处于站立区的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大于处于乘坐区的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或确定车厢后端处于乘坐区的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大于处于站立区的没有下车需求的乘客人数时,则控制车厢后端的电动人行通道朝车门处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朝车门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青松祝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