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815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灌注系统,包括供料装置和灌装阀,灌装阀包括竖直设置且具有阀腔的阀体,阀体的底端设有阀口,在阀腔内设有能上下滑动并能抵靠在阀口上端的阀芯,在阀体的上部侧壁设有与阀腔连通的进料口,阀口的下端构成出料口。供料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纯液态物料的第一物料桶以及用于盛装颗粒物料的第二物料桶,在阀体的底部侧壁设有与阀腔连通的颗粒进口,第一物料桶通过第一泵送装置与进料口连接,第二物料桶通过第二泵送装置与颗粒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灌注系统,将纯液体物料和颗粒物料分开灌注,能有效保证灌装颗粒产品中颗粒含量的均匀性。的均匀性。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系统


[0001]本技术是属于灌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灌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灌注系统在食品、饮料等行业广泛应用,例如,利乐TT3灌装机灌注系统。针对纯液体物料(也可以称为基料,例如酸奶、果汁等)与颗粒物料(例如含颗粒的果酱、黄桃、燕麦等)制成的饮品(例如黄桃酸奶等),在进行灌注时普遍采用先将纯液体物料与颗粒物料按照比例在较大容积的混料罐中混合起来,然后将混合后的料液通过管道输送至供料装置中,再由供料装置通过管道输送至灌装阀,经灌装阀灌注至产品包中。
[0003]但是,由于纯液体物料粘度较低,果酱等颗粒物料粘度较高,纯液体物料的粘度大约为颗粒物料粘度的十分之一,且颗粒物料在成品中的添加比例较小,通常在15%以下,使得纯液体物料与颗粒物料混合后得到的料液粘度较低。同时由于混料罐与供料装置之间连接的管道一般在20

30m之间,长度较长,混合后的料液在管道内输送的过程中,颗粒物料在混合体系中就很容易发生沉降、颗粒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将混合后的料液由供料装置通过管道输送至灌装阀时,管道中也会存在颗粒沉降现象,导致最终灌注到产品包中就会出现每个产品包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各产品包内的颗粒含量很不均匀,影响了消费者体验。
[0004]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灌注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系统,将纯液体物料和颗粒物料分开灌注,能有效保证灌装颗粒产品中颗粒含量的均匀性。<br/>[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灌注系统,包括供料装置和灌装阀,灌装阀包括竖直设置且具有阀腔的阀体,阀体的底端设有阀口,在阀腔内设有能上下滑动并能抵靠在阀口上端的阀芯,在阀体的上部侧壁设有与阀腔连通的进料口,阀口的下端构成出料口,供料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纯液态物料的第一物料桶以及用于盛装颗粒物料的第二物料桶,在阀体的底部侧壁设有与阀腔连通的颗粒进口,第一物料桶通过第一泵送装置与进料口连接,第二物料桶通过第二泵送装置与颗粒进口连接。
[000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灌注系统还包括一端开口的产品包,产品包设在灌装阀的正下方且产品包的开口端正对出料口设置。
[000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颗粒进口由设在阀体侧壁的倾斜圆管形成,倾斜圆管的轴线与出料口的中心点相交,倾斜圆管的管壁形成的圆形通道沿其轴线方向的投影穿过出料口并投射在产品包的内侧壁上。
[000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投影位于产品包上的顶点与产品包的开口端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5mm。
[001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倾斜圆管的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为45~60
°

[00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泵送装置和第二泵送装置均为柱塞泵。
[001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物料桶的侧部和底部分别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泵送装置的进口端连接,第一泵送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与进料口连接;第二物料桶的侧部和底部分别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泵送装置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泵送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道与颗粒进口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上分别设有一单向阀。
[001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物料桶内设有第一搅拌器,在第二物料桶内设有第二搅拌器。
[00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为框式搅拌器或桨叶式搅拌器。
[0016]由上所述,本技术中的灌注系统,在灌装阀上增设颗粒进口并与专门盛装颗粒物料的第二物料桶连接,在灌装时可以将颗粒物料和纯液体物料分开灌注,但可以先后灌注到同一个产品包内。同时由于纯液体物料的添加量大于颗粒物料的添加量,在灌装时先灌装颗粒物料,之后再灌装纯液体物料,即便阀体内残留有部分颗粒物料,也能被纯液体物料在灌注过程中带入到产品包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先将两者混合后再进行灌注的方式而言,有效避免了颗粒物料在管道中发生沉降、颗粒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保证了每个产品包内的颗粒含量更加均匀,提高了消费者体验。
附图说明
[001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灌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灌装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灌装阀与产品包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图4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1、供料装置;11、第一物料桶;111、第一入口;112、第一出口;113、第一搅拌器;12、第二物料桶;121、第二入口;122、第二出口;123、第二搅拌器;
[0025]2、灌装阀;21、阀体;22、阀腔;23、阀芯;24、进料口;25、出料口; 26、颗粒进口;27、倾斜圆管;271、延长线;28、安装孔;29、驱动件;
[0026]3、第一泵送装置;31、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
[0027]4、第二泵送装置;41、第三管道;42、第四管道;
[0028]5、单向阀;
[0029]6、产品包;
[0030]7、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灌注系统,包括供料装置1和灌装阀 2,灌装阀2包括竖直设置且具有阀腔22的阀体21,阀体21的底端设有阀口,在阀腔22内设有能上下滑动并能抵靠在阀口上端的阀芯23,在阀体21的上部侧壁设有与阀腔22连通的进料口24,阀口的下端构成出料口25。供料装置1包括用于盛装纯液态物料的第一物料桶11以及用于盛装颗粒物料的第二物料桶12,在阀体21的底部侧壁设有与阀腔22连通的颗粒进口26,第一物料桶11通过第一泵送装置3与进料口24连接,第二物料桶12通过第二泵送装置4与颗粒进口 26连接。
[0033]其中,如图2所示,阀体21为长管状结构,阀芯23为杆状结构;在阀芯23 的上部且位于阀腔22内还套设有用于密封的隔膜片(在图2中并未示出),进料口24位于隔膜片的下方;阀芯23的上端伸出阀腔22并与一驱动件29连接,该驱动件29可以为伺服电机,以驱动阀芯23在阀腔22内上下滑动;当阀芯23 向上移动脱开阀口上端后,灌装阀2打开,进料口24和颗粒进口26与出料口25 连通;当阀芯23向下移动并抵靠在阀口上端后,灌装阀2关闭,进料口24和颗粒进口26与出料口25不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系统,包括供料装置和灌装阀,所述灌装阀包括竖直设置且具有阀腔的阀体,所述阀体的底端设有阀口,在所述阀腔内设有能上下滑动并能抵靠在所述阀口上端的阀芯,在所述阀体的上部侧壁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进料口,所述阀口的下端构成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纯液态物料的第一物料桶以及用于盛装颗粒物料的第二物料桶,在所述阀体的底部侧壁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颗粒进口,所述第一物料桶通过第一泵送装置与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桶通过第二泵送装置与所述颗粒进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一端开口的产品包,所述产品包设在所述灌装阀的正下方且所述产品包的开口端正对所述出料口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进口由设在所述阀体侧壁的倾斜圆管形成,所述倾斜圆管的轴线与所述出料口的中心点相交,所述倾斜圆管的管壁形成的圆形通道沿其轴线方向的投影穿过所述出料口并投射在所述产品包的内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位于所述产品包上的顶点与所述产品包的开口端之间的竖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峰张亮巴根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