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月海专利>正文

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及带壳藜麦茶技术

技术编号:292797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及带壳藜麦茶,属于茶制作技术领域。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包括获取带壳藜麦原料,优选红藜麦,进一步优选台湾红藜麦;对带壳藜麦原料进行筛选,除杂处理;将稀释后的蒲公英酵素均匀喷洒到带壳藜麦上,再用40度温水对其进行浸泡4-8小时,水和藜麦的比例为0.75-1:5,须浸透外壳;对浸泡后的带壳藜麦采用传统铁锅小火精心温炒15到18分钟,使藜麦内部完全熟化后取出,同时外壳不被炒糊;将取出的带壳台湾红藜麦散开放凉;将放凉后的带壳藜麦灭菌灌装。带壳藜麦茶,采用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对藜麦外壳和藜麦米进行全保护,营养不流失,同时又达到最佳状态的食效调理功效。又达到最佳状态的食效调理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及带壳藜麦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制作
,具体涉及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及带壳藜麦茶。

技术介绍

[0002]藜麦在中国还处于起步推广阶段,目前市场上对科研机构分析出的藜麦所含的营养物质还没有进行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对藜麦壳更加缺少认知了解。市场上大多对藜麦和藜麦米混淆不清,很多称呼为藜麦的其实是脱壳的藜麦米而不是带壳的藜麦。台湾地区是把带壳的黎麦和脱壳的藜麦米进行明确区分的,带壳儿藜麦更是特别标出,因为藜麦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藜麦籽粒中80-90%的皂苷和几乎全部的花青素都集中在藜麦壳上,而且藜麦壳的纤维素量要远远高于藜麦米。然而,由于藜麦壳中的皂苷是非常苦的,不符合人们的饮食口味,因此,现有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大多是以脱壳后的藜麦米为原料的,即使是以带壳的藜麦为原料进行制作,也是出于制作中对藜麦米进行保护的考虑,以免炒制过程中将藜麦米炒糊、保证藜麦米粒完整,炒制结束后还是会进行脱壳处理的,最终还是以藜麦米做为藜麦茶的,并不对藜麦壳做保护和保留处理,造成高营养含量的藜麦壳被舍弃,藜麦壳的营养功效得不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及带壳藜麦茶。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
[0005](1)获取带壳藜麦作为原料;
[0006](2)对带壳藜麦原料进行筛选,除杂处理;
[0007](3)首先将稀释后的蒲公英酵素均匀喷洒到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带壳藜麦上,然后再用40度温水对其进行浸泡4-8小时,其中水和藜麦的比例为0.75-1:5,须浸透外壳;
[0008](4)对浸泡后的带壳藜麦采用传统铁锅小火精心温炒15到18分钟,使藜麦内部完全熟化,同时外壳不被炒糊;
[0009](5)将步骤(4)取出的带壳藜麦散开放置,直至放凉;
[0010](6)将步骤(5)中放凉后的带壳藜麦灭菌后,进行密封灌装。
[0011]根据所述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所述步骤(4)中对浸泡后的带壳藜麦采用滚筒燃气电热炒货机进行炒制,则设定恒温110-120℃,炒制15到20分钟,使藜麦内部完全熟化后取出,同时外壳不被炒糊。
[0012]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藜麦为红藜麦。
[0013]优选地,所述的红藜麦为台湾红藜麦。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壳藜麦茶,采用上述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0015]优选地,一种带壳红藜麦茶,采用上述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且步骤(1)中的藜麦为红藜麦制作得到。
[0016]优选地,一种带壳台湾红藜麦茶,采用上述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且步骤(1)中的藜麦为台湾红藜麦制作得到。
[0017]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保留藜麦的外壳。制作方法中的发酵和炒制中的物理变化,使得藜麦植物体得以胶化,从而很好的包裹藜麦米粒,能够对藜麦的外壳和藜麦米进行全面保护,原有藜麦中外壳和藜麦米的组织结构均不被破坏,营养不被流失。而且,制茶过程中挥发出的麦香味掩盖了藜麦壳中皂苷的大部分苦味儿,由本专利技术制作方法得到的带壳藜麦茶在食用时仅有点微微的苦味,经过用户食用验证,用户可以接受。本专利技术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既保留了藜麦米本身的营养成分,藜麦壳里原有的营养属性和食用药效也不被挥发破坏,达到最佳状态的食效养生调理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
[0020]步骤(1):获取带壳的藜麦作为原料;
[0021]通过对现有1000多种藜麦比对,发现红藜麦茶食效较好,其中又尤以花青素含量较多的台湾红藜麦茶食效最快,其中花青素药理作用最为明显突出。因此获取藜麦原料时以红藜麦为优,台湾红藜麦更优。台湾红藜麦为红藜麦的一个品种,台湾红藜麦的壳最厚、藜麦米最小,因此其藜麦壳的营养含量最高,对乳腺癌,直肠癌有明显的预防,抑制和修复作用。
[0022]步骤(2):对藜麦原料进行筛选,除杂处理;
[0023]选取籽粒饱满、外壳颜色鲜艳的藜麦去杂质,吹风除尘,保证藜麦干净无杂质。
[0024]步骤(3):首先将稀释后的蒲公英酵素均匀喷洒到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带壳藜麦上,然后再用40度温水对其进行浸泡4-8小时,须浸透外壳,浸泡时水和藜麦的比例为 0.75-1:5,即500克藜麦中加入75克至100克水。
[0025]本实施方式中喷洒到带壳藜麦上的蒲公英酵素是按照1:1000的比例进行稀释的,蒲公英酵素的加入:一方面酵素发酵特定的水温(40度)可以使藜麦壳和藜麦米充分发酵,缩短浸泡时间,最短仅需4小时,最长8小时即可浸透外壳,另一方面,被称为天然“下火草”的蒲公英,有很好的去火消炎的效果,添加蒲公英酵素后将会使得蒲公英的功效附加到藜麦中,增加食用功效。浸透外壳是为了保证外壳充分吸收水分饱满后在后面的炒制步骤中可以达到最好的外壳胶化包裹,使得炒制更均匀,藜麦内外均完全熟化,即达到了不损伤营养又能得到想要的色泽和麦香,而且在这种工艺下炒制出来的麦香味可以掩盖外壳皂苷的大部分苦味。
[0026]另外,经过实践验证本专利技术上述浸泡时水与藜麦的比例合理,不会存在积水,不需要过滤多余的水分,外壳上的花青素不会流失。
[0027]步骤(4):对浸泡后的带壳藜麦采用传统铁锅小火精心温炒15到18分钟,使藜麦内部完全熟化后取出,同时外壳不被炒糊。炒制时,以铁锅内无湿气挥发、藜麦籽粒均匀炸响为易。优选地,量产时可以采用滚筒燃气电热炒货机进行炒制,则设定恒温110-120℃,炒制 15到20分钟,无湿气挥发、籽粒均匀炸响为易。
[0028]步骤(5):将步骤(4)取出的带壳藜麦散开放置,直至放凉;
[0029]步骤(6):将步骤(5)中放凉后的带壳藜麦灭菌后,进行密封灌装。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中的各步骤都是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结合,互相影响的,且通过对各步骤工艺参数的限定,使得所制备出的带壳藜麦茶具有良好的食效。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壳藜麦茶,采用上述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壳红藜麦茶,采用上述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得到,且步骤(1)中的藜麦为红藜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壳台湾红藜麦茶,采用上述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得到,且步骤(1)中的藜麦为台湾红藜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壳藜麦茶可以泡饮,冲泡后的带壳藜麦茶带有浓郁的麦香味和淡淡的可以接收的苦味,一泡时茶色鲜艳,再泡时茶色变淡但是仍然具有宜人的麦香味,可以一直泡饮,不想再泡饮时或者没有茶色时,建议将泡后的带壳藜麦茶直接食用为宜。
[0032]本实施方式将上述的带壳台湾红藜麦茶进行实施,病例如下:
[0033]病例1:
[0034]邢先生:39岁,病症:十几年的口腔异味口臭,牙龈出血,常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构成:(1)获取带壳的藜麦作为原料;(2)对带壳藜麦原料进行筛选,除杂处理;(3)首先将稀释后的蒲公英酵素均匀喷洒到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带壳藜麦上,然后再用40度温水对其进行浸泡4-8小时,其中水和藜麦的比例为0.75-1:5,须浸透外壳;(4)对浸泡后的带壳藜麦采用传统铁锅小火精心温炒15到18分钟,使藜麦内部完全熟化后取出,同时外壳不被炒糊;(5)将步骤(4)取出的带壳台湾藜麦散开放置,直至放凉;(6)将步骤(5)中放凉后的带壳藜麦灭菌后,进行密封灌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壳藜麦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月海
申请(专利权)人:邢月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