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和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60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源适配器,通过蓝牙控制电路获取蓝牙通讯链路发送的用电设备的充电参数信息,并根据该充电参数信息输出调节信号至电压适配电路,以使电压适配电路根据调节信号将市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压并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本申请的电源电路能够根据用电设备的不同电压需求将市电转换成不同电压对其进行供电,以使电源电路能够适配不同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增大了电源电路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电路和电源适配器
本申请属于电源适配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电子产品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由于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其对于供电的电压等级需求不同,应该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对应一种电压等级的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无法通用在不同电压等级需求的电子产品,这导致了电源配置器数量的增加,而且电源适配器会随着电子产品的使用终结而废弃,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电源电路无法适配不同电压等级需求的电子产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电压适配电路,配置为根据调节信号将市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压对用电设备供电;蓝牙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压适配电路连接,配置为接收蓝牙通讯链路发送的所述用电设备的充电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充电参数信息输出所述调节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供电电压相匹配。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适配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直流调压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配置为将所述市电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直流调压电路分别与所述蓝牙控制电路和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调节信号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转换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组件、变压组件、转换控制组件以及滤波组件;所述整流组件配置为将所述市电转换成第三直流电压;所述变压组件与所述整流组件连接,配置为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直流电压转换成第四直流电压;所述滤波组件与所述变压组价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四直流电压转换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所述转换控制组件与所述变压组件连接,配置为检测所述第四直流电压,并且根据所述第四直流电压输出所述转换控制信号。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组件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熔断丝、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共模扼流圈、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熔断丝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至所述整流组件的市电相线输入端,所述熔断丝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二端共接且连接至所述整流组件的市电零线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共接,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四端、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共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且连接至电源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且连接至所述整流组件的第三直流电压输出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组件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以及变压器;所述滤波组件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八电阻以及第一电感;所述转换控制组件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光耦、可控精密稳压源、第一场效应管以及同步降压芯片;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且连接至所述变压组件的第三直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共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电源端共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共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共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门极控制端连接,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电流检测端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补偿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电压反馈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且连接至所述滤波组件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光耦的正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光耦的负极、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负极共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控制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的第二端、所述光耦的发射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正极以及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接地端均与电源地连接。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调压电路包括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二电感、第二共模扼流圈、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第十二二极管;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九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共接且连接至所述直流电压压电路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压适配电路,配置为根据调节信号将市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压对用电设备供电;/n蓝牙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压适配电路连接,配置为接收蓝牙通讯链路发送的所述用电设备的充电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充电参数信息输出所述调节信号;/n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供电电压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适配电路,配置为根据调节信号将市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压对用电设备供电;
蓝牙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压适配电路连接,配置为接收蓝牙通讯链路发送的所述用电设备的充电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充电参数信息输出所述调节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供电电压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适配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直流调压电路;
所述开关电源电路配置为将所述市电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
所述直流调压电路分别与所述蓝牙控制电路和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调节信号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转换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组件、变压组件、转换控制组件以及滤波组件;
所述整流组件配置为将所述市电转换成第三直流电压;
所述变压组件与所述整流组件连接,配置为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直流电压转换成第四直流电压;
所述滤波组件与所述变压组价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四直流电压转换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
所述转换控制组件与所述变压组件连接,配置为检测所述第四直流电压,并且根据所述第四直流电压输出所述转换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组件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熔断丝、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共模扼流圈、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熔断丝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至所述整流组件的市电相线输入端,所述熔断丝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二端共接且连接至所述整流组件的市电零线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共接,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四端、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共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且连接至电源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且连接至所述整流组件的第三直流电压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组件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以及变压器;
所述滤波组件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八电阻以及第一电感;
所述转换控制组件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光耦、可控精密稳压源、第一场效应管以及同步降压芯片;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且连接至所述变压组件的第三直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共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电源端共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共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共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门极控制端连接,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电流检测端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同步降压芯片的补偿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志勇边玉龙苏小满李亚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双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