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724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包括测容架、上料机构和第二升降台,测容架设有若干个测容室,测容室设有若干个测容针,上料机构包括可升降的载物架、顶升运输小车和第一升降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升降台将退役的动力电池送至测容架上,再通过顶升运输小车将动力电池运送至测容室进行测容,最后通过第二升降台完成卸料,全程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化上料、检测和卸料,并且测容架具有多个测容室,可以同时大批量检测,大大提高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退役动力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退役动力电池根据电池容量的多少也分为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电容在20%~80%可以做梯次利用,电池余量低于20%需进行回收再生处理,梯次利用使得退役锂电池的利用得到充分的挖掘,而梯次利用的产品可以用在通讯基站,小型分布式储能、变电站直流充电系统、小型动力电车上,尤其是5G基站覆盖面积小,数量将是4G基站的5倍,预计未来5年通信基站电池需求量将超过50+GWh,因此对于梯次利用产品的需求会有大幅度的增加。余能检测系统是梯次利用的重要检测环节,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来检测电池的容量,然后对相近电容的动力电池单体进行配组,余能检测其实是为后一步的配组分类提供数据支持。现有梯次利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余能检测大多是人工或半自动,而且效率低,配组错误率高,不适合大批量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自动化大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测容架(100),为垂直式多层架体结构,每层设有若干个测容室(140),每个所述测容室(140)的内部上方设有若干个测容针(110);/n上料机构,包括可升降的载物架(300)、顶升运输小车(400)和第一升降台(200),所述第一升降台(200)设于所述载物架(300)的旁侧进行升降运动,所述顶升运输小车(400)可运动至所述载物架(300)的下方并将所述载物架(300)抬起,所述顶升运输小车(400)可来回移动于所述测容架(100)和所述第一升降台(200)之间;/n上料时,所述载物架(300)装载着动力电池(600)并通过所述第一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容架(100),为垂直式多层架体结构,每层设有若干个测容室(140),每个所述测容室(140)的内部上方设有若干个测容针(110);
上料机构,包括可升降的载物架(300)、顶升运输小车(400)和第一升降台(200),所述第一升降台(200)设于所述载物架(300)的旁侧进行升降运动,所述顶升运输小车(400)可运动至所述载物架(300)的下方并将所述载物架(300)抬起,所述顶升运输小车(400)可来回移动于所述测容架(100)和所述第一升降台(200)之间;
上料时,所述载物架(300)装载着动力电池(600)并通过所述第一升降台(200)上升至所述载物架(300)的任意层,再通过所述顶升运输小车(400)将所述载物架(300)运输至所述测容室(140),所述载物架(300)将动力电池(600)抬升直至动力电池(600)的电极与所述测容针(110)接触;
第二升降台(500),位于所述载物架(300)的旁侧进行升降运动,所述顶升运输小车(400)可来回移动于所述测容架(100)和所述第二升降台(500)之间,卸料时,所述顶升运输小车(400)运送所述载物架(300)到达所述第二升降台(500)并随所述第二升降台(500)降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容针(110)包括套筒(111)和针头(112),所述套筒(111)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针头(112)从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套筒(111)内设有弹簧(113),将所述针头(112)往所述套筒(111)方向推进可使弹簧(113)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12)与所述通孔之间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役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军吴金东谢英豪张学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