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723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包括连接座,滑动变阻器,限压电阻,铁芯叠片,电流保护器,可加固固定壳结构,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可插接防护罩结构,一次线圈,二次线圈,报警器和控制器,所述的滑动变阻器螺栓连接在连接座的正表面左上角位置;所述的限压电阻螺栓连接在连接座的正表面左下角位置;所述的铁芯叠片螺栓连接在连接座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底板,插接板,防护罩,插接槽,报警器和控制器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将报警器和控制器设置在底板的正表面,然后通过插接板和防护罩对报警器和控制器进行防护工作,方便在工作中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属于电流互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如下:现有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较为简单,由相互绝缘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铁芯以及构架、壳体、接线端子组成,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基本相同,一次绕组的匝数(N1)较少,直接串联于电源线路中,一次负荷电流(I1)通过一次绕组时,产生的交变磁通感应产生按比例减小的二次电流(I2);二次绕组的匝数(N2)较多,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Z)串联形成闭合回路,由于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有相等的安培匝数,I1N1=I2N2,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比电流互感器实际运行中负荷阻抗很小,二次绕组接近于短路状态,相当于一个短路运行的变压器。但是现有的电流互感器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对报警设备进行防护工作,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铁芯叠片进行加固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提高线圈绝缘效果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以解决现有的电流互感器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对报警设备进行防护工作,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铁芯叠片进行加固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提高线圈绝缘效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包括连接座1,滑动变阻器2,限压电阻3,铁芯叠片4,电流保护器5,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7,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一次线圈9,二次线圈10,报警器11和控制器12,所述的滑动变阻器2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左上角位置;所述的限压电阻3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左下角位置;所述的铁芯叠片4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流保护器5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安装在铁芯叠片4的上端外壁;所述的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7安装在铁芯叠片4的右侧外壁;所述的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安装在连接座1的右侧;所述的一次线圈9缠绕在铁芯叠片4的左侧外壁;所述的二次线圈10缠绕在铁芯叠片4的右侧外壁;所述的报警器11安装在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控制器12安装在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包括固定底盒61,加固上盖62,倒U型卡接座63,加固槽64,第一连接板65和螺栓螺母66,所述的加固上盖62设置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所述的倒U型卡接座63分别胶接在加固上盖62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固槽64分别开设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中间位置和加固上盖6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连接板65分别焊接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左右两侧和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连接板65还焊接在加固上盖62的上端左右两侧和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螺栓螺母66的中螺栓贯穿第一连接板65的内部中间位置螺纹连接螺母。优选的,所述的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7包括固定板71,第二连接板72,插接盒73,插接杆74和通线孔75,所述的第二连接板72胶接在固定板71之间的左侧;所述的插接杆74分别胶接在插接盒73的左侧上部和左侧下部;所述的通线孔75分别开设在插接盒73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和下端内部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包括底板81,插接板82,防护罩83,插接槽84和抬动杆85,所述的插接板82螺栓连接在底板8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槽84开设在插接板82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罩83的后端插接在插接槽84的内部;所述的抬动杆85螺栓连接在防护罩83的正表面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滑动变阻器2设置在限压电阻3的上端;所述的铁芯叠片4设置在电流保护器5的左侧;所述的电器设备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倒U型卡接座63分别设置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底盒61和加固上盖62通过第一连接板65与螺栓螺母66相互配进行连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铁芯叠片4贯穿加固槽64的内部;所述的固定底盒61和加固上盖62分别包裹在铁芯叠片4的上端外壁。优选的,所述的插接盒73通过插接杆74插接在第二连接板72的左侧;所述的插接杆74分别贯穿第二连接板72的左侧上部和左侧下部;所述的插接盒73采用透明的PVC盒。优选的,所述的插接盒73和固定板71分别套接在铁芯叠片4的右侧外壁;所述的固定板71的右侧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的插接盒73的左侧下端和左侧上端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的二次线圈10设置在插接盒73的内部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罩83采用透明的PVC罩;所述的抬动杆85采用U型的PPC杆。优选的,所述的底板81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报警器11螺钉连接在底板81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控制器12螺钉连接在底板81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报警器11和控制器12分别设置在插接板82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所述的底板81,插接板82,防护罩83,插接槽84,报警器11和控制器12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将报警器11和控制器12设置在底板81的正表面,然后通过插接板82和防护罩83对报警器11和控制器12进行防护工作,方便在工作中进行防护。本技术中,所述的固定底盒61,加固上盖62,加固槽64,第一连接板65和螺栓螺母66以及铁芯叠片4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固定底盒61和加固上盖62包裹在铁芯叠片4的上端外壁,方便在工作中进行铁芯叠片4加固工作。本技术中,所述的固定板71,第二连接板72,插接盒73,插接杆74,铁芯叠片4和二次线圈10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固定板71和第二连接板72以及插接盒73包裹在二次线圈10的外壁,方便在工作中对二次线圈10进行防护工作同时提高二次线圈10的绝缘效果。本技术中,所述的固定板71,第二连接板72,插接盒73和插接杆74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插接杆74和第二连接板72插接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第二连接板72和插接盒73拆卸工作,方便对二次线圈10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本技术中,所述的固定底盒61,加固上盖62,倒U型卡接座63,加固槽64,第一连接板65和螺栓螺母66的设置,有利于在加固铁芯叠片4的过程中通过倒U型卡接座63卡接在铁芯叠片4的上端外壁,方便进行铁芯叠片4对齐工作。本技术中,所述的底板81,插接板82,防护罩83,插接槽84和抬动杆85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防护罩83和插接槽84插接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防护罩83拆卸工作,有利于在工作中对报警器11和控制器12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本技术中,所述的固定板71,第二连接板72,插接盒73,插接杆74,通线孔75,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包括连接座(1),滑动变阻器(2),限压电阻(3),铁芯叠片(4),电流保护器(5),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7),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一次线圈(9),二次线圈(10),报警器(11)和控制器(12),所述的滑动变阻器(2)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左上角位置;所述的限压电阻(3)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左下角位置;所述的铁芯叠片(4)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流保护器(5)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安装在铁芯叠片(4)的上端外壁;所述的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7)安装在铁芯叠片(4)的右侧外壁;所述的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安装在连接座(1)的右侧;所述的一次线圈(9)缠绕在铁芯叠片(4)的左侧外壁;所述的二次线圈(10)缠绕在铁芯叠片(4)的右侧外壁;所述的报警器(11)安装在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控制器(12)安装在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包括固定底盒(61),加固上盖(62),倒U型卡接座(63),加固槽(64),第一连接板(65)和螺栓螺母(66),所述的加固上盖(62)设置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所述的倒U型卡接座(63)分别胶接在加固上盖(62)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固槽(64)分别开设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中间位置和加固上盖(6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连接板(65)分别焊接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左右两侧和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连接板(65)还焊接在加固上盖(62)的上端左右两侧和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螺栓螺母(66)的中螺栓贯穿第一连接板(65)的内部中间位置螺纹连接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包括连接座(1),滑动变阻器(2),限压电阻(3),铁芯叠片(4),电流保护器(5),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7),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一次线圈(9),二次线圈(10),报警器(11)和控制器(12),所述的滑动变阻器(2)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左上角位置;所述的限压电阻(3)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左下角位置;所述的铁芯叠片(4)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流保护器(5)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安装在铁芯叠片(4)的上端外壁;所述的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7)安装在铁芯叠片(4)的右侧外壁;所述的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安装在连接座(1)的右侧;所述的一次线圈(9)缠绕在铁芯叠片(4)的左侧外壁;所述的二次线圈(10)缠绕在铁芯叠片(4)的右侧外壁;所述的报警器(11)安装在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控制器(12)安装在可插接防护罩结构(8)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加固固定壳结构(6)包括固定底盒(61),加固上盖(62),倒U型卡接座(63),加固槽(64),第一连接板(65)和螺栓螺母(66),所述的加固上盖(62)设置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所述的倒U型卡接座(63)分别胶接在加固上盖(62)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固槽(64)分别开设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中间位置和加固上盖(6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连接板(65)分别焊接在固定底盒(61)的上端左右两侧和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连接板(65)还焊接在加固上盖(62)的上端左右两侧和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螺栓螺母(66)的中螺栓贯穿第一连接板(65)的内部中间位置螺纹连接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自带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插接绝缘防护管结构(7)包括固定板(71),第二连接板(72),插接盒(73),插接杆(74)和通线孔(75),所述的第二连接板(72)胶接在固定板(71)之间的左侧;所述的插接杆(74)分别胶接在插接盒(73)的左侧上部和左侧下部;所述的通线孔(75)分别开设在插接盒(73)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和下端内部中间位置。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祥龙沈作荣於红华刘艳王迎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富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