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54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草泥砖为长方体结构,草泥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包括:错列设置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该草泥砖解决了现有建筑用砖保温性能差、重量大、强度刚度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拥有各式各类的节能建筑材料,可用于各类建筑用途及节能和环保需求。但是,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地区且昼夜温差大,现有普通土坯烧制砖等建筑材料保温性能差,运输生产成本高,且建筑垃圾不易处置,采用草泥材料制成砖体作为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并且可以充分利用高原丰富的植物材料,便于制作和运输。草泥砖的结构直接影响到草泥砖的强度、刚度以及保温性能等,因此,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草泥砖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以解决现有草泥砖保温性能差,重量大以及强度刚度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草泥砖为长方体结构,草泥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包括:错列设置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该草泥砖整体呈长方体结构,与现有建筑用砖结构相匹配,便于建筑施工,在砖体上开设有通孔,能够减轻砖体重量,节省材料且便于运输,并且能增强砖体保温性能,通孔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错列设置,即任意第一通孔和任意第二通孔的轴线在草泥砖的长、宽和厚方向上均不共线,在一个面上,相邻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三角形结构排列,从而避免草泥砖沿开孔位置断裂从而强度降低,另外,孔的合理布置又增强草泥砖允许变形的抗破坏能力;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沿草泥砖的厚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通孔沿草泥砖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通孔的外围。在砖体开设的通孔分别沿砖体的厚度以及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直径较小的第二通孔设置在砖体靠近边缘的位置,直径较大的第一通孔设置在砖体靠近中部的位置,这种设置结构可以保证砖体的整体强度,在保证较大的孔隙率同时,不会使砖体的边缘或者某个方向上的强度过低。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草泥砖的厚度、宽度以及长度的比例为1:4:8,并且草泥砖的厚度为6~6.5cm。该尺寸的草泥砖结构更便于使用和施工,符合高原人民建筑需求。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5~2.0c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8~1.0cm,并且相邻通孔的孔距不小于2cm。通孔的孔径与砖体整体尺寸相配合,可以在孔隙率较大的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砖体整体强度。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的边缘与相邻草泥砖边缘的距离不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直径较小的第二通孔设置在砖体的边缘处,可以避免砖体边缘强度过渡减小,并且砖体边缘的强度不仅与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关,第二通孔距砖体边缘的距离也会影响砖体边缘的强度,当第二通孔的边缘距砖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时,可以在保证砖体整体孔隙率的基础上保证其边缘强度。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草泥砖内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条状的草纤维和粒状的草籽。草泥砖中设置条状的草纤维和粒状的草籽,草纤维的方向不做具体限定,条状的草纤维可以作为加强筋,并且条状的草纤维和粒状的草籽由于其结构不同,可以起到协同效应,避免砖体开裂,增强砖体强度,并且粒状的草籽可以增强材料的粘结强度,进一步避免砖体开裂。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草纤维的长度为30mm~50mm,草籽的粒径不大于2mm。草纤维的长度和草籽的粒径在该范围内时,相互协同配合效果较佳,可以增强砖体的强度。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该草泥砖上设有通孔,可以增大砖体的孔隙率,由于空气相对于砖体其传热系数较低,则当砖体中开设通孔时,可以增强砖体的保温效果;并且,本技术草泥砖上开设的通孔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排布结构以及尺寸使得其可以在充分增加砖体孔隙率的同时还能保证砖体强度,该砖体内部还设有条状草纤维和粒状草籽,可以通过其协同效应提高砖体强度,该砖体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质量轻,便于运输,能够满足高原建筑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草泥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草泥砖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该草泥砖为长方体结构,草泥砖的厚度、宽度以及长度的比例为1:4:8,在本实施例中,草泥砖的厚度为6cm,则其对应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为24cm和48cm,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草泥砖的厚度还可以为6~6.5cm之间的任意值;草泥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包括:错列设置的直径较大的第一通孔1以及直径较小的第二通孔2,第一通孔1沿草泥砖的厚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通孔2沿草泥砖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第二通孔2设置在第一通孔1的外围,即第二通孔2设置在草泥砖靠近边缘的位置,第一通孔1设置在草泥砖靠近中部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在草泥砖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通孔1设有两排,参照图2,沿草泥砖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通孔1有三个,并且任意一个第一通孔1和任意一个第二通孔2在草泥砖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错列设置,第一通孔1与相邻的第二通孔2呈三角形结构排列,第一通孔1的直径为2.0cm,第二通孔2的直径为1.0cm,并且相邻第一通孔1之间孔距为4cm,相邻第二通孔2之间孔距为2cm,第二通孔2与相邻的第一通孔1之间的孔距为3cm,第二通孔2距砖体长边边缘的距离为1cm,距短边边缘的距离为2.5cm。在本专利技术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的直径还可以为1.5cm~2.0cm之间的任意值,第二通孔2的孔径还可以是0.8~1.0cm之间的任意值。该砖体整体为泥土,其中设有草纤维和菜籽,在本实施例中,草纤维采用青稞麦草秸秆,其长度为30mm,菜籽粒径为2m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泥砖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草泥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错列设置的第一通孔(1)和第二通孔(2),所述第一通孔(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2)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泥砖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草泥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错列设置的第一通孔(1)和第二通孔(2),所述第一通孔(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2)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沿所述草泥砖的厚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通孔(2)沿所述草泥砖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通孔(2)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泥砖的厚度、宽度以及长度的比例为1:4:8,并且所述草泥砖的厚度为6~6.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秉栋郑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