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以及双堆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974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以及双堆燃料电池,歧管包括第一歧管元件、第二歧管元件和第三歧管元件,第一歧管元件包括设置有三个第一种三通流道和三个第二种三通流道的第一歧管主体,每个第一种三通流道和每个第二种三通流具有主流道接口、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第二歧管元件和所述第三歧管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歧管元件的左右两侧,均具有三个转向流道;第二歧管元件和第三歧管元件的每个转向流道的第一接口被设置为与二个电堆的外侧接口连通;每个第二种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经由管路分别与第二歧管元件和第三歧管元件的转向流道的第二接口两两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以及双堆燃料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以及双堆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自1839年英国化学家WilliamGrove专利技术燃料电池以来,燃料电池一直处于研究阶段。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将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飞机上,推动了燃料电池的进一步发展;70年代发生了石油危机,各国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纷纷制订了各种能源政策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到80年代人们的环保意识高涨,促使了发达国家寻求高效清洁能源,发展新能源产业。目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车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同时也推动了自身的发展。燃料电池可以用作汽车的动力电池,也可以用作辅助电源,人们考虑更多的是燃料电池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其动力源来自燃料电池而不是内燃机,这样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以氢作为燃料,从而完全实现了零排放。虽然燃料电池呈现处许多吸引人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严重的不足,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中的瓶颈是成本高。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只在几个特殊的领域具有经济竞争优势。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其中,所述歧管包括第一歧管元件(8)、第二歧管元件(9)和第三歧管元件(11),其中,/n所述第一歧管元件(8)用于设置在并列布置的两个电堆的端部中间,所述第一歧管元件(8)包括第一歧管主体,所述第一歧管主体设置有三个第一种三通流道和三个第二种三通流道,每个第一种三通流道具有主流道接口、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每个第一种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设置在面向两个电堆的背面并且分别与两个电堆的内侧接口连通;每个第二种三通流道具有主流道接口、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每个第二种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其中,所述歧管包括第一歧管元件(8)、第二歧管元件(9)和第三歧管元件(11),其中,
所述第一歧管元件(8)用于设置在并列布置的两个电堆的端部中间,所述第一歧管元件(8)包括第一歧管主体,所述第一歧管主体设置有三个第一种三通流道和三个第二种三通流道,每个第一种三通流道具有主流道接口、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每个第一种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设置在面向两个电堆的背面并且分别与两个电堆的内侧接口连通;每个第二种三通流道具有主流道接口、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每个第二种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和第二分流道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歧管主体的侧面;
所述第二歧管元件(9)和所述第三歧管元件(1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歧管元件(8)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歧管元件(9)包括第二歧管主体,所述第三歧管元件(11)包括第三歧管主体,所述第二歧管主体和所述第三歧管主体均设有三个转向流道,每个转向流道具有面向两个电堆的第一接口和面向所述第一歧管主体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歧管元件(9)的每个转向流道的第一接口被设置为与第一个电堆(12)的外侧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歧管元件(11)的每个转向流道的第一接口被设置为与第二个电堆(13)的外侧接口连通;
每个第二种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经由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歧管元件(9)的转向流道的第二接口两两连通,每个第二种三通流道的第二分流道接口经由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三歧管元件(11)的各转向流道的第二接口两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其中,所述三个第一种三通流道分别为氧化剂入口三通流道、冷却液入口三通流道和燃料出口三通流道;氧化剂入口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601)被设置成与第一个电堆的氧化剂入口(121)连通,氧化剂入口三通流道的第二分流道接口(602)被设置成与第二个电堆的氧化剂入口(134)连通;冷却液入口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401)被设置成与第一个电堆的冷却液入口(122)连通,冷却液入口三通流道的第二分流道接口(402)被设置成与第二个电堆的冷却液入口(135)连通;燃料出口三通流道的第一分流道接口(143)被设置成与第一个电堆的燃料出口(123)连通,燃料出口三通流道的第二分流道接口(144)被设置成与第二个电堆的燃料出口(136)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泮文李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