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和电池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597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的气体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和电池模块。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和设置在相邻隔板之间的波纹换热片,相邻隔板限定换热区,同换热区中波纹换热片的波峰均与一个隔板相贴合,波谷均与另一个隔板相贴合,使得隔板与波纹换热片之间限定多个流道,流道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高温侧流道和低温侧流道,相邻换热区的高温侧流道通过热气连通结构依次串接形成热气通路,相邻换热区的低温侧流道通过冷气连通结构依次串接形成冷气通路。该阴极换热器充分利用了空间,增大换热面积,同时多流程的换热方式可以实现均匀换热,热量损失和压损较小,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和电池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的气体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和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CO2近零排放的合成气发电系统中,为实现热量平衡,阴极空气量通常为阳极燃气量的10~15倍,阳极气量较小,其热量平衡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较小,采用更为紧凑的板翅式换热器即可解决。阴极气量较大,对系统的热量平衡和流阻压损都占主导地位。现有技术的主要问题如下:传统的板翅换热器通常采用方形结构,需要外置于模块外部,不利于多堆集成的发电模块的集成,无法有效利用空间和换热面积,造成系统比表面积增大,散热损失大,影响热效率;阴极换热器布置在环形系统最外侧低温侧,其表面积较大,流量大、散热损失较大;阴极气体流程较长,热量损失大,压损较大,易形成电堆进出口超压问题;采用流体单流程布置,换热面积较小,流通面积较小,影响换热效率和压力控制;阳极尾气处理后的烟气直接混入了阴极出口,虽然进行了尾气余热利用,无法直接进行CO2捕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空间利用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1)和设置在相邻所述隔板(1)之间的波纹换热片(2),相邻所述隔板(1)限定换热区,/n同一所述换热区中,所述波纹换热片(2)的波峰均与限定该换热区的一个隔板(1)相贴合,所述波纹换热片(2)的波谷均与限定该换热区的另一个隔板(1)相贴合,使得所述隔板(1)与所述波纹换热片(2)之间限定多个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用于流通阴极尾气的高温侧流道(15)和用于通入阴极原料气的低温侧流道(16),/n相邻所述换热区的所述高温侧流道(15)通过热气连通结构依次串接形成热气通路,相邻所述换热区的所述低温侧流道(16)通过冷气连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1)和设置在相邻所述隔板(1)之间的波纹换热片(2),相邻所述隔板(1)限定换热区,
同一所述换热区中,所述波纹换热片(2)的波峰均与限定该换热区的一个隔板(1)相贴合,所述波纹换热片(2)的波谷均与限定该换热区的另一个隔板(1)相贴合,使得所述隔板(1)与所述波纹换热片(2)之间限定多个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用于流通阴极尾气的高温侧流道(15)和用于通入阴极原料气的低温侧流道(16),
相邻所述换热区的所述高温侧流道(15)通过热气连通结构依次串接形成热气通路,相邻所述换热区的所述低温侧流道(16)通过冷气连通结构依次串接形成冷气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为圆筒形隔板(1),多个所述隔板(1)间隔套接,最内侧的所述隔板(1)设置为用于通入纯氧烟气的高热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隔板(1)贴附的两组所述波纹换热片(2)的波峰、波谷的数量相同,其中一组所述波纹换热片(2)的波峰均与一组所述波纹换热片(2)的波谷对应设置,使得串接的所述流道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结构或第二间隔结构,所述第一间隔结构包括一层所述隔板(1),所述第二间隔结构包括一层所述隔板(1)和与所述隔板(1)相贴的两层所述波纹换热片(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连通结构包括用于连通第一间隔结构两侧所述低温侧流道(16)的第一冷通结构和用于连通第二间隔结构两侧所述低温侧流道(16)的第二冷通结构,所述第一冷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1)延伸方向第一端的第二通气孔(52),使得相邻所述换热区的所述低温侧流道(16)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52)串接;
所述热气连通结构包括用于连通第一间隔结构两侧所述高温侧流道(15)的第一热通结构和用于连通第二间隔结构两侧所述高温侧流道(15)的第二热通结构,所述第一热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1)延伸方向第二端的第一通气孔(53),使得相邻所述换热区的所述高温侧流道(15)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53)串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系统阴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换热片(2)延伸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上环形盖帽(4)和用于封堵所述换热区的第一端的上环形端板(3),所述第二热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环形盖帽(4)内的第一混合腔和设置在所述上环形端板(3)上的多个第一输气孔(31),所述第一混合腔通过所述第一输气孔(31)与相邻所述换热区的所述高温侧流道(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翰林郭中山李初福赵建宁姚金松王峰张国民李中鹤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