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594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矿用搬运装置,包括架体、纵向移动装置、横向移动装置、机械手、辅助稳定装置、矿车、轨道和阻车器,架体设置于巷道内部,纵向移动装置纵向活动设置于架体上端,横向移动装置横向活动连接纵向移动装置,机械手活动设置于横向移动装置下表面,机械手在横向移动装置下可横向移动,横向移动装置可沿纵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辅助稳定装置设置于横向移动装置的移动架体上,用于使机械手在横向移动装置上稳定移动并提供导向,轨道设置与巷道地面,一端连接罐笼出口,另一端连接阻车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在金矿中使用,具有高稳定性,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以及高安全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井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内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经济的发展中矿山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冶金业的发展,矿冶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今,矿冶行业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和兼并,促使了市场对矿山机械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从矿山的开采生产流程的总体高度上考虑如何提高生产率、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矿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煤矿等非金属大型矿山推车机应用效果较好,但针对黄金矿山,原始结构的推车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很难进行推广。现有推车机实际使用过程中,推车机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和安全性能差、冲击大、易损坏等缺陷。现需一种矿用搬运装置,可实现在金矿中使用,具有高稳定性,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以及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推车机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和安全性能差、冲击大、易损坏、安全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矿用搬运装置,采用门式结构同时对移动部件设置稳定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用搬运装置,包括架体、纵向移动装置、横向移动装置、机械手、辅助稳定装置、矿车、轨道和阻车器,架体设置于巷道内部,纵向移动装置纵向活动设置于架体上端,横向移动装置横向活动连接纵向移动装置,机械手活动设置于横向移动装置下表面,机械手在横向移动装置下可横向移动,横向移动装置可沿纵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辅助稳定装置设置于横向移动装置的移动架体上,用于使机械手在横向移动装置上稳定移动并提供导向,轨道设置与巷道地面,一端连接罐笼出口,另一端连接阻车器,矿车首尾均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插销座、插销、三环链和碰头;碰头和插销座均与矿车固定连接;插销座设置于碰头的上端;插销设置于插销座内;三环链的通过插销设置于两个插销座之间;横向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机械手固定座和移动轮组,第一工字钢两端固定连接纵向移动装置,第二工字钢两端固定连接横向移动装置,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之间相互平行,移动轮组固定设置于机械手固定座两侧,移动轮组工作面高于机械手固定座上表面,机械手固定座通过移动轮组活动设置于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之间;辅助稳定装置包括移动轮组稳定器和整体稳定器,移动轮组稳定器设置于移动轮组上,与第一工字钢和第二工字钢分别接触,整体稳定器固定安装于机械手固定座两侧,用于机械手固定座与第一工字钢、机械手固定座与第二工字钢之间的稳定。横向移动装置和纵向移动装置分别负责机械手在矿井巷道内部的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使得机械手在水平面内可移动至任意位置,机械手相对于机械手固定座可旋转,机械手本身使用多级动力结构,本身在竖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使得机械手的功能区,可遍布巷道内部。机械手功能区可为抓取或吸附等多种结构。金矿内部罐笼出口连接巷道入口,矿车通过搭载罐笼实现升降运送物料,由于罐笼安装于矿井副井,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坠落危险,而传统的推车方式是工作人员手动将矿车从罐笼推入巷道内,吉林夹皮沟金矿曾因此造成推车工一人坠井身亡的安全事故。而现有的推车机多为线型和绳式,使用线型推车机,矿车从罐笼到推车机之间仍不可避免需要人工推车,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风险性;而采用绳式推车机,绳的端头仍需要人工手动安装。矿用机械手由于安装于巷道内部,且自身具有较大自重,通常使用会造成较大冲击,由于巷道内安装均采用锚杆结构,长时间使用易造成松动,减少使用寿命,增加危险性,顾安装辅助稳定装置,使机械手在使用中减少冲击,有效增加使用寿命,同时辅助稳定装置可以作为缓冲装置,在发生事故时可通过架体对机械手本身进行紧急限位,确保人员安全。本装置在巷道内移动优势由此可见。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装置,作为优选方式,移动轮组由四组构成分别依次设置于机械手固定座的横向两侧的两端,移动轮工作面设置于工字钢下翼缘的外侧上表面;移动轮稳定器包括与移动轮组数量相对应的稳定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移动轮侧面;上述各移动轮稳定器包括移动轮水平稳定器、移动轮垂直稳定器,移动轮水平稳定器设置于移动轮侧部,移动轮垂直稳定器设置于各移动轮斜下方。使用工字钢作为滑轨,通过工字钢的外形与移动轮和相应的垂直稳定器和水平稳定器配合,使得机械手固定座在纵向抱死工字钢,减少工字钢纵向移动时产生的惯性冲击。同时移动轮、垂直稳定器和水平稳定器分别分布与工字钢下翼缘上下表面和腰部,使得机械手固定座在于工字钢连接位置更稳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装置,作为优选方式,各移动轮水平稳定器包括对应的移动轮水平稳定面、对应的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对应的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对应的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和对应的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各移动轮水平稳定架体设置于对应的移动轮一侧,各移动轮水平稳定面、各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和各移动轮后水平备用稳定面均设置于对应的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外周,各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和各移动轮后水平备用稳定面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移动轮水平稳定面两侧,各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水平且活动安装于对应的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各移动轮水平稳定面为平面且与各工字钢腰部接触且在对应的工字钢腰部垂直移动,各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和各移动轮后水平备用稳定面均为平滑曲面,各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和各移动轮后水平备用稳定面曲率相同;移动轮垂直稳定器结构与移动轮水平稳定器相似,区别在于移动轮垂直稳定器的移动轮垂直稳定面与工字钢下翼缘下表面接触且在工字钢下翼缘下表面垂直移动。各移动轮稳定器均由稳定面、前后备用稳定面组成,稳定面与工字钢表面接触,与工字钢表面滑动或滚动摩擦,前后备用稳定面设置在稳定面前后,当稳定面与工字钢表面发生摩擦形变或者滚动时,前后备用稳定面根据机械手固定座横向行进方向,向工字钢表面偏移或滚动,通过平滑曲线减少接触振动,使机械手固定座移动更稳定。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装置,作为优选方式,架体包括若干第一立柱、若干数量和第一立柱相对应的第二立柱、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设置于巷道两侧,第一导轨设置于第一立柱上端连接和第一立柱,第二导轨设置于第二立柱上端连接各第二立柱。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装置,作为优选方式,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第一纵向移动装置和第二纵向移动装置,第一纵向移动装置设置于第一导轨上,第二纵向移动装置设置于第二导轨上,第一工字钢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纵向移动装置和第二纵向移动装置,第二工字钢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纵向移动装置和第二纵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用于机械手在巷道内纵向移动,配合机械手的角度可将机械手功能部送至架体投影外的位置,由此实现在罐笼中对矿车直接进行抓取,工作人员可在远程操作,抓取过程不需要人员参与,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装置,作为优选方式,横向平面移动装置还包括传动带、第一带轮、第一带轮安装座、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安装座、机械手固定座,第一带轮安装座两端分别设置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纵向移动装置(2)、横向移动装置(3)、机械手(4)、辅助稳定装置(5)、矿车(6)、轨道(7)和阻车器(8),所述架体(1)设置于巷道内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纵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架体(1)上端,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横向活动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所述机械手(4)活动设置于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下表面,所述机械手(4)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下可横向移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可沿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纵向移动,所述辅助稳定装置(5)设置于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上,用于使所述机械手(4)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上稳定移动并提供导向,所述轨道(7)设置与所述巷道底面,一端连接罐笼出口,另一端连接所述阻车器(8),所述矿车(6)首尾均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销座、插销、三环链和碰头,所述碰头和所述插销座均与所述矿车(6)固定连接,所述插销座设置于所述碰头的上端;所述插销设置于所述插销座内,所述三环链通过所述插销设置于两个所述插销座之间;/n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包括第一工字钢(31)、第二工字钢(32)、机械手固定座(33)和移动轮组(34),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所述第二工字钢(32)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所述第一工字钢(31)和所述第二工字钢(32)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移动轮组(34)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两侧,所述移动轮组(34)工作面高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上表面,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通过所述移动轮组(34)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工字钢(31)和所述第二工字钢(32)之间;/n所述辅助稳定装置(5)包括移动轮组稳定器(51)和整体稳定器(52),所述移动轮组稳定器(51)设置于所述移动轮组(34)上且与所述第一工字钢(31)和所述第二工字钢(32)分别接触,所述整体稳定器(52)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两侧,用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与所述第一工字钢(31)、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与所述第二工字钢(32)之间的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纵向移动装置(2)、横向移动装置(3)、机械手(4)、辅助稳定装置(5)、矿车(6)、轨道(7)和阻车器(8),所述架体(1)设置于巷道内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纵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架体(1)上端,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横向活动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所述机械手(4)活动设置于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下表面,所述机械手(4)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下可横向移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可沿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纵向移动,所述辅助稳定装置(5)设置于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上,用于使所述机械手(4)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上稳定移动并提供导向,所述轨道(7)设置与所述巷道底面,一端连接罐笼出口,另一端连接所述阻车器(8),所述矿车(6)首尾均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销座、插销、三环链和碰头,所述碰头和所述插销座均与所述矿车(6)固定连接,所述插销座设置于所述碰头的上端;所述插销设置于所述插销座内,所述三环链通过所述插销设置于两个所述插销座之间;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包括第一工字钢(31)、第二工字钢(32)、机械手固定座(33)和移动轮组(34),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所述第二工字钢(32)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所述第一工字钢(31)和所述第二工字钢(32)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移动轮组(34)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两侧,所述移动轮组(34)工作面高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上表面,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通过所述移动轮组(34)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工字钢(31)和所述第二工字钢(32)之间;
所述辅助稳定装置(5)包括移动轮组稳定器(51)和整体稳定器(52),所述移动轮组稳定器(51)设置于所述移动轮组(34)上且与所述第一工字钢(31)和所述第二工字钢(32)分别接触,所述整体稳定器(52)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两侧,用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与所述第一工字钢(31)、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与所述第二工字钢(32)之间的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组(34)包括第一移动轮(341)、第二移动轮(342)、第三移动轮(343)和第四移动轮(344),所述第一移动轮(341)、所述第二移动轮(342)、所述第三移动轮(343)和所述第四移动轮(344)分别依次设置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的横向两侧的两端,所述第一移动轮(341)工作面和所述第二移动轮(342)工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下翼缘的外侧上表面,所述第三移动轮(343)工作面和所述第四移动轮(344)的工作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工字钢(32)下翼缘的外侧上表面;
所述移动轮组稳定器(51)包括第一移动轮稳定器(511)、第二移动轮稳定器(512)、第三移动轮稳定器(513)和第四移动轮稳定器(514),所述第一移动轮稳定器(511)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341)侧面,所述第二移动轮稳定器(512)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342)侧面,所述第三移动轮稳定器(513)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轮(343)侧面,所述第四移动轮稳定器(514)设置于所述第四移动轮(344)侧面;
所述第一移动轮稳定器(511)包括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11)和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12),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11)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341)侧部,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12)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341)斜下方;
所述第二移动轮稳定器(512)包括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21)和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22),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21)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342)侧部,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22)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342)斜下方;
所述第三移动轮稳定器(513)包括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31)和第三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32),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31)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轮(343)侧部,所述第三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32)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轮(343)斜下方;
所述第四移动轮稳定器(514)包括第四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41)和第四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42),所述第四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41)设置于所述第四移动轮(344)侧部,所述第四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42)设置于所述第四移动轮(344)斜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11)包括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111)、第一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112)、第一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113)、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114)和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51115),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51115)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341)一侧,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111)、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112)和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113)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114)外周,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112)和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1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111)两侧,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114)水平且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51115),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111)为平面且与所述第一工字钢(31)腰部接触且在所述第一工字钢(31)腰部垂直移动,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112)和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113)均为平滑曲面,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112)和所述第一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113)曲率相同;
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12)包括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面(51121)、第一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122)、第一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123)、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面搭载装置(51124)和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器架体(51125),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器架体(51125)设置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位于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下端的横向面一侧,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面(51121)、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122)和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123)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面搭载装置(51124)外周,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122)和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12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面(51121)两侧,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面搭载装置(51124)垂直且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器架体(51125),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稳定面(51121)为平面且与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下翼缘下表面接触且在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下翼缘下表面垂直移动,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122)和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123)均为平滑曲面,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122)和所述第一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123)曲率相同;
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21)包括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211)、第二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212)、第二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213)、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214)和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51215),所述第二移动轮(342)水平稳定架体(1)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342)一侧,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211)、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212)和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213)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214)外周,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212)和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2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211)两侧,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214)水平且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51215),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211)为平面且与所述第一工字钢(31)腰部接触且在所述第一工字钢(31)腰部垂直移动,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212)和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213)均为平滑曲面,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212)和所述第二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213)曲率相同;
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器(5122)包括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面(51221)、第二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222)、第二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223)、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面搭载装置(51224)和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器架体(51225),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器架体(51225)设置于所述机械手固定座(33)位于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下端的横向面一侧,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面(51221)、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222)和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223)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面搭载装置(51224)外周,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222)和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22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面(51221)两侧,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面搭载装置(51224)垂直且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器架体(51225),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稳定面(51221)为平面且与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下翼缘下表面接触且在所述第一工字钢(31)下翼缘下表面垂直移动,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222)和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223)均为平滑曲面,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前备用稳定面(51222)和所述第二移动轮垂直后备用稳定面(51223)曲率相同;
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器(5131)包括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311)、第三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312)、第三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313)、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314)和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51315),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51315)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轮(343)一侧,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311)、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312)和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313)均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314)外周,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前备用稳定面(51312)和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后备用稳定面(513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311)两侧,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面搭载装置(51314)水平且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器架体(51315),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稳定面(51311)为平面且与所述第二工字钢(32)腰部接触且在所述第二工字钢(32)腰部垂直移动,所述第三移动轮水平前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加柱刘献超高亚飞党铁栓张阳杜辉吉志强胡文富陈宏伟韦玉亭王改超吴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黄金集团建设有限公司中金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