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581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所述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通过一铰链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表面,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以及支撑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和/或,突出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的端部支撑所述铰链的底部,所述铰链的顶部支撑所述柔性屏的底部,所述柔性屏的折痕拉伸至展平状态,保证了所述柔性屏的平整性,提高所述柔性屏的使用寿命及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OLED柔性面板技术的不断发展,折叠OLED屏幕在终端智能产品已搭载应用并实现量产,但无论是内折还是外弯折产品,其不可避免的都出现了屏幕中央产生折痕的问题,对用户体验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如何避免或缓解折叠屏折痕的产生,成为当前折叠式电子产品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个棘手问题,三星尝试在第二代折叠式电子产品上使用超薄玻璃盖板(Ultra-ThinGlass,UTG),可部分缓解折痕问题,但无法完全避免,同时超薄玻璃盖板的工艺未成熟,量产良率低,导致现阶段针对折叠式电子产品的折痕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折叠式电子产品的显示屏中央易产生折痕,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较低及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通过一铰链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表面,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以及支撑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和/或,突出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的端部支撑所述铰链的底部,所述铰链的顶部支撑所述柔性屏的底部。进一步地,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屏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部分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75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当所述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部分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度。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包括:多个铰链单体,每一铰链单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底面和一顶面,所述铰链顶面的宽度小于所述铰链底面的宽度。进一步地,每一支撑件的末端为一支撑面;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支撑面用以支撑部分所述铰链的底面。进一步地,当所述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多个所述铰链单体构成一圆弧结构以折叠所述柔性屏,所述支撑件突出于所述圆弧结构的外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连接组件,连接于相邻的两个铰链单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铰链条,其一端可拆卸式安装至一铰链单体的底部;以及第二铰链条,其一端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铰链条的另一端,其另一端可拆卸式安装至另一铰链单体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一向上延伸的弯折结构;或者,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部。进一步地,当所述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一支撑件的部分外侧壁与另一支撑件的部分外侧壁相互抵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文所述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的两个壳体之间设置有铰链,显示装置的柔性屏从一壳体一侧的表面延伸至另一壳体的表面。两个壳体的衔接处设有两个支撑件,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的端部支撑所述铰链的底部,所述铰链的顶部支撑所述柔性屏的底部,所述柔性屏的折痕拉伸至展平状态,保证了所述柔性屏的平整性,提高所述柔性屏的使用寿命及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在两个铰链单体之间设置连接组件,为铰链提供延伸性。因此,所述柔性屏被支撑的高度可以根据该铰链的延伸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得多个铰链单体支撑所述柔性屏的底部,使得所述柔性屏的折痕得到进一步的缓解,进一步解决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寿命短、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铰链单体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壳体的放大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显示装置;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柔性屏;40、支撑件;50、铰链;60、连接组件;41、第一支撑件;42、第二支撑件;400、支撑面;40a、第一支撑部;40b、第二支撑部;51、铰链单体;51a、底面;51b、顶面;51c、侧面;61、第一铰链条;62、第二铰链条;501、第一铰链单体;502、第二铰链单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实施例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1000,其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柔性屏30以及支撑件40。所述第二壳体20通过一铰链50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为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背框结构。所述柔性屏3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一侧的表面,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20的表面。所述柔性屏30可以为OLED显示屏。图2为图1中铰链单体的放大图。如图1-图2所示,所述铰链50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铰链单体51,每一铰链单体51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底面51a和一顶面51b,所述铰链顶面51b的宽度小于所述铰链底面51a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铰链单体51为等腰梯形,且相邻两个铰链单体51之间的夹角角度相同,当相邻两个铰链单体51的侧面51c相互接触时,所述铰链50的弯曲就达到最大程度,无法继续弯曲,从而提高所述柔性屏30弯折部的稳定性及抗外力冲击性,保障了可折叠的显示装置1000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请继续参照图1,所述支撑件40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n第二壳体,通过一铰链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n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表面,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以及/n支撑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和/或,突出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n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的端部支撑所述铰链的底部,所述铰链的顶部支撑所述柔性屏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通过一铰链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
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表面,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以及
支撑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和/或,突出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的端部支撑所述铰链的底部,所述铰链的顶部支撑所述柔性屏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
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部分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75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
当所述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
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部分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
多个铰链单体,每一铰链单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底面和一顶面,所述铰链顶面的宽度小于所述铰链底面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件的末端为一支撑面;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