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5578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面部定位:由信息采集机构的副摄像组件确定用户的眉心位置;S2、面部特征获取:主摄像组件对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面部特征图像并进行采集,生成面部特征信息;S3、提取面部数据:信息采集机构根据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用户的脸部数据a、眼部数据b、眉部数据c、鼻部数据d及嘴部数据e;S4、提取油脂数据:由油脂检测组件探测用户面部皮肤的油脂含量,得到用户面部皮肤的油脂数据f;S5、数据显示:由人机交互机构的显示屏将面部数据及油脂数据进行显示;该方法使用方便,操控性强,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对用户面部信息进行量化测评,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部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皮肤方面的保养。在对皮肤进行保养之前,需要对皮肤进行详细的检测以确定针对性的保养措施,这个皮肤检测过程就需要使用皮肤检测仪。目前使用的基于图像识别的面部皮肤分析方法是通过摄影然后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各种肤质参数、面部参数,对被测试者负担极少,但是现有基于图像数据分析处理法的检测系统的测试参数并不全面,测量精度也不够精准。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面部定位:由信息采集机构的副摄像组件对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定位检测,确定眉心位置;S2、面部特征获取:由信息采集机构的主摄像组件对定位后的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面部特征图像,并对面部特征图像进行采集,生成面部特征信息;S3、提取面部数据:信息采集机构根据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用户的脸部数据a、眼部数据b、眉部数据c、鼻部数据d及嘴部数据e;S4、提取油脂数据:由信息采集机构的油脂检测组件与用户的面部皮肤接触,探测用户面部皮肤的油脂含量信息并传入信息采集机构,信息采集机构根据油脂含量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用户面部皮肤的油脂数据f;S5、数据显示:由人机交互机构的显示屏将用户的面部数据及油脂数据进行显示。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在S1、面部定位中,通过移位机构将信息采集机构的副摄像组件移至正对用户面部的眉心位置。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S2、面部特征获取,具体如下:S21、一次特征获取,在信息采集机构的副摄像组件移至正对用户面部的眉心位置后,主摄像组件对用户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第一特征图像;S22、二次特征获取,由信息采集机构的主摄像组件再次对用户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第二特征图像;S23、三次特征获取,由信息采集机构的主摄像组件第三次对用户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第三特征图像;S24、特征比对,信息采集机构对获取的三次特征图像进行比对与筛选,以确定最终面部特征图像,并对最终面部特征图像进行采集,生成面部特征信息。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在S3、提取面部数据中,脸部数据a包括三庭数据aa、脸型数据ab和下巴数据ac;其中,三庭数据aa包括上庭长度、中庭长度、下庭长度及三庭比例;脸型数据ab包括脸部长度、颞部宽度、颧骨宽度及下颌角宽度;下巴数据ac包括下巴长度、下巴宽度、及下巴角度。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在S3、提取面部数据中,眼部数据b包括五眼数据ba;其中,五眼数据ba包括左眼外侧留白距离、左眼宽度、内眼角间距、右眼宽度、右眼外侧留白距离及五眼比例。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在S3、提取面部数据中,眉部数据c包括左眉数据ca和右眉数据cb;其中,左眉数据ca包括眉毛高度、眉毛宽度、眉毛粗细、眉毛挑度及眉毛弯度。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在S3、提取面部数据中,嘴部数据e包括嘴唇高度、嘴唇宽度、嘴唇厚度及嘴角弯曲度。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在S4、提取油脂数据中,油脂检测组件包括底座和壳体,在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安装位,在所述安装位安装油脂探头,所述壳体内设有处理器,所述油脂探头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底座的周边沿垂直于底座方向同向间隔设置多个凸柱,所述壳体的周边对应凸柱的位置,设置与凸柱相适配的凹口,所述底座和壳体通过凸柱与凹口的配合插拔式卡接。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在S1、面部定位中,信息采集机构包括机壳、主摄像组件、副摄像组件及信息处理组件,所述机壳与用户面部贴近的一面为照射面,所述机壳的照射面的中部设置副安装位,所述副摄像组件固定在所述副安装位上,在所述机壳的照射面于所述副安装位上部,内陷形成主安装位,所述主摄像组件固定在所述主安装位上;在所述机壳的照射面的左右两侧各设一补光组件。优选的,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中,所述信息采集机构的机壳包括基座和端盖,所述信息处理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中部,所述主摄像组件和副摄像组件分别与所述信息处理组件连接;所述端盖的四角各设一贯穿自身并延伸至所述基座的卡孔,所述卡孔内设有卡钉,通过卡钉卡入卡孔内将端盖固定在基座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控性强,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对用户面部信息进行量化测评,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面部分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的信息采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的信息采集机构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的油脂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的人机交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的面部分析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的面部特征获取步骤的流程图;图中,1、信息采集机构;11、机壳;111、基座;112、端盖;12、光照传感器;13、主摄像组件;14、副摄像组件;15、补光组件;16、漫反射灯;17、油脂检测组件;171、壳体;172、油脂探头;2、移位机构;3、人机交互机构;31、交互底座;32、交互机箱;33、触控显示屏;34、麦克风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安装”、“固定”、“左侧”、“右侧”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该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涉及的面部分析设备,包括信息采集机构1、移位机构2及人机交互机构3,所述移位机构2安装在所述人机交互机构3的后部,所述信息采集机构1安装在所述移位机构2的工作端。本设备用于完成对用户面部的分析,并对面部信息进行数字化数据显示,以及与标准参数形成对比,以便用户更加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面部信息。优选的,移位机构2为四自由度机械臂,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面部定位:由信息采集机构的副摄像组件对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定位检测,确定眉心位置;/nS2、面部特征获取:由信息采集机构的主摄像组件对定位后的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面部特征图像,并对面部特征图像进行采集,生成面部特征信息;/nS3、提取面部数据:信息采集机构根据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用户的脸部数据a、眼部数据b、眉部数据c、鼻部数据d及嘴部数据e;/nS4、提取油脂数据:由信息采集机构的油脂检测组件与用户的面部皮肤接触,探测用户面部皮肤的油脂含量信息并传入信息采集机构,信息采集机构根据油脂含量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用户面部皮肤的油脂数据f;/nS5、数据显示:由人机交互机构的显示屏将用户的面部数据及油脂数据进行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面部定位:由信息采集机构的副摄像组件对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定位检测,确定眉心位置;
S2、面部特征获取:由信息采集机构的主摄像组件对定位后的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面部特征图像,并对面部特征图像进行采集,生成面部特征信息;
S3、提取面部数据:信息采集机构根据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用户的脸部数据a、眼部数据b、眉部数据c、鼻部数据d及嘴部数据e;
S4、提取油脂数据:由信息采集机构的油脂检测组件与用户的面部皮肤接触,探测用户面部皮肤的油脂含量信息并传入信息采集机构,信息采集机构根据油脂含量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用户面部皮肤的油脂数据f;
S5、数据显示:由人机交互机构的显示屏将用户的面部数据及油脂数据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面部定位中,通过移位机构将信息采集机构的副摄像组件移至正对用户面部的眉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S2、面部特征获取,具体如下:S21、一次特征获取,在信息采集机构的副摄像组件移至正对用户面部的眉心位置后,主摄像组件对用户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第一特征图像;
S22、二次特征获取,由信息采集机构的主摄像组件再次对用户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第二特征图像;
S23、三次特征获取,由信息采集机构的主摄像组件第三次对用户面部图像进行识别,得到第三特征图像;
S24、特征比对,信息采集机构对获取的三次特征图像进行比对与筛选,以确定最终面部特征图像,并对最终面部特征图像进行采集,生成面部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数字化面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提取面部数据中,脸部数据a包括三庭数据aa、脸型数据ab和下巴数据ac;其中,三庭数据aa包括上庭长度、中庭长度、下庭长度及三庭比例;脸型数据ab包括脸部长度、颞部宽度、颧骨宽度及下颌角宽度;下巴数据ac包括下巴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全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科智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