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和相关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9784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和相关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初始脸型信息和预期脸型信息;当检测到启动指令时,进行脸型扫描,得到术前脸型信息;根据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计算所述术前脸型信息对应的初始偏差;当所述初始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初始偏差阈值时,则基于预设的扫描指令,间歇性进行脸型扫描,得到若干个术中脸型信息;针对每一个所述术中脸型信息,根据所述预期脸型信息,计算调整偏差;当所述调整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术中偏差阈值时,显示预设的提示窗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的进展进行监测,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和相关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和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整形手术是一项高精度、高风险的临床治疗技术,手术失败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观念的进步和开放,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容貌畸形的患者越来越多地寻求通过医疗手段治疗和纠正。目前,在整形项目中,有大量的鼻部整形求美者,其中不乏整形失败再次求医修复的患者。由于缺乏术前规划和对轮廓变化的可靠预测,可能导致手术效果不佳,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二次手术风险。因此,完善的术前规划和轮廓变化的可靠预测对于完成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效果评价至关重要。
[0003]三维扫描是一种凭借光学立体视觉方法,通过非接触式地捕捉投射在被测量目标表面上的光线,构建目标的表面轮廓三维数字信息的技术。目前常用的人体面部三维扫描方法有双目扫描和结构光扫描两种方式。三维扫描后,通过三维重建方法,由计算机运行算法计算三维数据,可以得到一个与被扫描人脸1:1还原的三维模型数据。此三维模型一般由一个三角形网格模型和彩色纹理贴图组成。在专业的三维可视化软件中,可以逼真地查看此三维模型,可以进行三维数据的测量和分析,以及整形修复方案的模拟。
[0004]目前三维扫描技术在整形修复中主要应用于手术方案实施前的模拟整形环节中。虽然医生可以利用三维技术提供一些参考,但是模拟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手术方案的实施是一个专业性极强、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工程,其中会有很多细节和因素对最终效果产生影响。因此,目前对于整形手术之前的规划仍然存在较大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整形手术术前规划和预测无法应对手术中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和相关设备。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术中整形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获取初始脸型信息和预期脸型信息;
[0009]当检测到启动指令时,进行脸型扫描,得到术前脸型信息;
[0010]根据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计算所述术前脸型信息对应的初始偏差;
[0011]当所述初始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初始偏差阈值时,则基于预设的扫描指令,间歇性进行脸型扫描,得到若干个术中脸型信息;
[0012]针对每一个所述术中脸型信息,根据所述预期脸型信息,计算调整偏差;
[0013]当所述调整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术中偏差阈值时,显示预设的提示窗口。
[0014]可选地,获取初始脸型信息和预期脸型信息之前,还包括:
[0015]对环境进行扫描,得到初始脸型信息;
[0016]当检测到针对所述初始脸型信息对应的修改指令,对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进行修
改,得到预期脸型信息。
[0017]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计算所述术前脸型信息对应的初始偏差包括:
[0018]将所述初始脸型信息和所述术前脸型信息进行拟合,得到拟合信息;
[0019]根据所述拟合信息,计算初始偏差。
[0020]可选地,所述初始偏差包括鼻梁偏差,所述鼻梁偏差包括鼻根点偏差、鼻背上点偏差、鼻背下点偏差、鼻最高点偏差、鼻尖点偏差、鼻小柱点偏差、鼻基底点偏差。
[002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计算所述术前脸型信息对应的初始偏差之后还包括:
[0022]当所述初始偏差大于所述初始偏差阈值,且检测到针对所述术前脸型信息的调整指令时,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所述预期脸型信息进行更新。
[0023]可选地,所述当所述调整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术中偏差阈值时,显示预设的提示窗口之后,还包括:
[0024]根据预设的评价规则,计算所述调整偏差对应的术后偏差;
[0025]根据所述术后偏差,生成术后评价。
[0026]可选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术中整形监测方法中的步骤。
[0027]一种术中整形监测设备,包括:活动底座、与所述活动底座固定连接的操作模块、与所述活动底座转动连接的扫描模块,其中,所述操作模块实现如上所述的术中整形监测方法中的步骤,所述扫描模块与所述操作模块通讯连接。
[0028]可选地,所述扫描模块包括括扫描机、与所述扫描机铰接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的第二支架,以及第一端部与所述活动底座固定连接且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架活动连接的转动杆。
[0029]可选地,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连接且第二端部设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二转盘,其中,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套接;
[0030]当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相对转动,所述扫描机相对于活动底座转动。
[0031]有益效果:本文介绍了一种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和相关设备。术中整形监测方法通过术中整形监测设备获取手术对象的脸型信息,可以更加精确地完成手术。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初始脸型信息,并可通过可视化调整得到预期脸型信息。根据预期脸型信息,设计并实施术中调整,计算手术中实际脸型和预期脸型之间偏差。当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偏差阈值时,显示预设的提示窗口。术中整形监测设备包括活动底座、操作面板和扫描模块。扫描模块包括扫描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转动杆。连接杆和支架的设计可以限制扫描机的左右摆动活动性,并提高使用效率。术中整形监测设备能够实现对扫描机的方便快速地调整,从而大大提高整形手术的精确度和效率。因此,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和术中整形监测设备能够提高手术精确度和效率,方便快速地调整扫描方向和扫描角度。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整形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整形监测方法中特征点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整形监测方法中术中根据脸型信息和预期脸型信息计算调整偏差的结果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整形监测设备的第一个侧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整形监测设备的中扫描模块的立体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整形监测设备中扫描模块的第一个剖视图。
[0038]图7为图6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整形监测设备中扫描模块的第二个剖视图。
[0040]图9为图8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操作模块的结构原理图。
[0042]图中标识的含义如下:
[0043]110,底盘;120,滚轮;130,支撑主体;140,手把部;200,操作模块;310,扫描机;311,第六转盘;320,第一支架;321,第一活动盘;322,第二活动盘;323,第四转盘;324,第五转盘;330,第二支架;3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初始脸型信息和预期脸型信息;当检测到启动指令时,进行脸型扫描,得到术前脸型信息;根据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计算所述术前脸型信息对应的初始偏差;当所述初始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初始偏差阈值时,则基于预设的扫描指令,间歇性进行脸型扫描,得到若干个术中脸型信息;针对每一个所述术中脸型信息,根据所述预期脸型信息,计算调整偏差;当所述调整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术中偏差阈值时,显示预设的提示窗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初始脸型信息和预期脸型信息之前,还包括:对环境进行扫描,得到初始脸型信息;当检测到针对所述初始脸型信息对应的修改指令,对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进行修改,得到预期脸型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计算所述术前脸型信息对应的初始偏差包括:将所述初始脸型信息和所述术前脸型信息进行拟合,得到拟合信息;根据所述拟合信息,计算初始偏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偏差包括鼻梁偏差,所述鼻梁偏差包括鼻根点偏差、鼻背上点偏差、鼻背下点偏差、鼻最高点偏差、鼻尖点偏差、鼻小柱点偏差、鼻基底点偏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术中整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脸型信息,计算所述术前脸型信息对应的初始偏差之后还包括:当所述初始偏差大于所述初始偏差阈值,且检测到针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全新谢双云尹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科智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