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553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滚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其自身配有若干个绑绳钩,便于固定货箱上的货物,整体造型美观新颖且结构强度高,安装拆卸方便。这样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包括前防滚架、侧防滚架和连接部,所述前防滚架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滚架,所述侧防滚架均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防滚架连接起来。连接块两端均开设有插入侧防滚架内和上横梁一侧内相互配合的凹槽,从而使得上横梁两侧分被通过相应的连接块与相应的侧防滚架预安装,这样的预安装方式和结构可以使得整个防滚架的安装变得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滚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皮卡防滚架安装在货箱的前段,一般采用一种圆管弯曲或经冲压工艺成型的薄板进行焊接而成的装置,提高皮卡整体效果,起到对乘客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现有方案不便于货箱上的货物进行固定,若要固定货物需借助外置挂钩或增加其他配件才能实现。同时,整体造型单一,整体结构强度较弱,安装拆卸不便,不利于对驾驶室的保护作用。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结构强度高和安装拆卸方便的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这种防滚架装置自身配有若干个绑绳钩,便于固定货箱上的货物,整体造型美观新颖且结构强度高,安装拆卸方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前防滚架、侧防滚架和连接部,所述前防滚架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滚架,所述侧防滚架均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防滚架连接起来,所述前防滚架包括两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侧防滚架连接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下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侧设置有下横梁,所述前防滚架整体成工字形,所述上横梁两侧内均预设有第一螺母;所述侧防滚架均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均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均形成中空,所述外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均均匀间隔设置有绑绳钩,所述绑绳钩均通过第一螺栓与相应的所述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侧防滚架内靠近所述连接部位置处均预设有第二螺母,所述侧防滚架内靠近所述绑绳钩位置处均预设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侧分别深入所述上横梁一侧内与一侧的所述侧防滚架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侧开设有与一侧的所述侧防滚架内和所述上横梁一侧内相互配合的凹槽,所述上横梁两侧分被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块与相应的所述侧防滚架预安装,所述连接块两侧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横梁一侧与一侧的所述侧防滚架之间,靠近所述上横梁一侧的所述第二螺栓均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配合,靠近所述侧防滚架一侧的所述第二螺栓均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配合,所述上横梁下端供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的通孔被第一堵盖堵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防滚架与所述侧防滚架内均预设有第四螺母,还包括上部伸入所述前防滚架与所述侧防滚架内第四螺母位置处的安装支架,所述前防滚架与所述侧防滚架均通过第三螺栓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栓均与所述第四螺母螺纹配合,所述前防滚架与所述侧防滚架上供所述第三螺栓穿过的通孔被第二堵盖堵住,所述安装支架通过第四螺栓与货箱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绑绳钩总共有六个,所述绑绳钩均分的位于所述前防滚架两侧的所述侧防滚架的所述外板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防滚架和所述侧防滚架均为内外板组成而成的腔体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防滚架以及所述侧防滚架与货箱的接触面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与安装面形状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连接块两端均开设有插入侧防滚架内和上横梁一侧内相互配合的凹槽,从而使得上横梁两侧分被通过相应的连接块与相应的侧防滚架预安装,这样的预安装方式和结构可以使得整个防滚架的安装变得更加便捷。2、分别在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的端口处安装相应的堵盖,以此来防止雨水进入到中空的前防滚架和侧防滚架内,从而防止防滚架内部螺栓和螺母生锈。3、通过侧防滚架上自带的绑绳钩来固定货物,就不必借助外置挂钩或增加其他配件才能实现,这样就更加方便固定货箱上的货物。4、前防滚架和侧防滚架均为内外板组成而成的腔体结构,从而使得整个防滚架是中空的,使得防滚架既轻便结构强度又高,并且侧防滚架的外板和内板均为一体成型,造型美观新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前防滚架,101、上横梁,102、支撑柱,103、下横梁,104、第一螺母,2、侧防滚架,21、外板,22、内板,23、绑绳钩,24、第一螺栓,25、第二螺母,26、第三螺母,27、第四螺母,3、连接部,31、连接块,32、第二螺栓,33、第一堵盖,4、第三螺栓,5、第二堵盖,6、货箱,61、第四螺栓,7、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包括有前防滚架1、侧防滚架2和连接部3,前防滚架1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滚架2,侧防滚架2均通过相应的连接部3与前防滚架1连接起来,前防滚架1包括两侧分别通过连接部3与侧防滚架2连接的上横梁101,上横梁101下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102,支撑柱102下侧设置有下横梁103,前防滚架1整体成工字形,上横梁101两侧内均预设有第一螺母104;侧防滚架2均包括外板21和内板22,外板21和内板22均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外板21和内板22之间均形成中空,外板21远离连接部3的外侧均均匀间隔设置有绑绳钩23,绑绳钩23均通过第一螺栓24与相应的外板21固定连接,侧防滚架2内靠近连接部3位置处均预设有第二螺母25,侧防滚架2内靠近绑绳钩23位置处均预设有第三螺母26,第一螺栓24与第三螺母26螺纹配合;连接部3包括两侧分别深入上横梁101一侧内与一侧的侧防滚架2内的连接块31,连接块31上下两面开设有与一侧的侧防滚架2内和上横梁101一侧内相互配合的凹槽,上横梁101两侧分被通过相应的连接块31与相应的侧防滚架2预安装,连接块31两侧通过第二螺栓32固定连接在上横梁101一侧与一侧的侧防滚架2之间,靠近上横梁101一侧的第二螺栓32均与第一螺母104螺纹配合,靠近侧防滚架2一侧的第二螺栓32均与第二螺母25螺纹配合,上横梁101下端供第二螺栓32穿过的通孔被第一堵盖33堵住。前防滚架1与侧防滚架2内均预设有第四螺母27,还包括上部伸入前防滚架1与侧防滚架2内第四螺母27位置处的安装支架7,前防滚架1与侧防滚架2均通过第三螺栓4与安装支架7固定连接,第三螺栓4均与第四螺母27螺纹配合,前防滚架1与侧防滚架2上供第三螺栓4穿过的通孔被第二堵盖5堵住,安装支架7通过第四螺栓61与货箱6固定连接,前防滚架1和侧防滚架2均为内外板21组成而成的腔体结构。在安装防滚架时,连接块31两端均开设有插入侧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包括前防滚架、侧防滚架和连接部,所述前防滚架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滚架,所述侧防滚架均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防滚架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n所述前防滚架包括两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侧防滚架连接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下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侧设置有下横梁,所述前防滚架整体成工字形,所述上横梁两侧内均预设有第一螺母;/n所述侧防滚架均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均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均形成中空,所述外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均均匀间隔设置有绑绳钩,所述绑绳钩均通过第一螺栓与相应的所述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侧防滚架内靠近所述连接部位置处均预设有第二螺母,所述侧防滚架内靠近所述绑绳钩位置处均预设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配合;/n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侧分别深入所述上横梁一侧内所述侧防滚架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头均开设有插入所述侧防滚架内和所述上横梁一侧内相互配合的凹槽,所述上横梁两侧分被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块与相应的所述侧防滚架预安装,所述连接块两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横梁一侧与一侧的所述侧防滚架之间,靠近所述上横梁一侧的所述第二螺栓均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配合,靠近所述侧防滚架一侧的所述第二螺栓均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配合,所述上横梁下端供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的通孔被第一堵盖堵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配有绑绳沟皮卡防滚架装置,包括前防滚架、侧防滚架和连接部,所述前防滚架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滚架,所述侧防滚架均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防滚架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防滚架包括两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侧防滚架连接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下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侧设置有下横梁,所述前防滚架整体成工字形,所述上横梁两侧内均预设有第一螺母;
所述侧防滚架均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均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均形成中空,所述外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均均匀间隔设置有绑绳钩,所述绑绳钩均通过第一螺栓与相应的所述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侧防滚架内靠近所述连接部位置处均预设有第二螺母,所述侧防滚架内靠近所述绑绳钩位置处均预设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配合;
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侧分别深入所述上横梁一侧内所述侧防滚架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头均开设有插入所述侧防滚架内和所述上横梁一侧内相互配合的凹槽,所述上横梁两侧分被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块与相应的所述侧防滚架预安装,所述连接块两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横梁一侧与一侧的所述侧防滚架之间,靠近所述上横梁一侧的所述第二螺栓均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勇峰刘军李信丽邓辉辉滕淑红贺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