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523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和方法,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包括漏斗机构、滑轨机构、检测机构、上料机构和控制机构,漏斗机构对应设置在振冲桩的桩孔的外侧,用于向桩孔内送入填料,滑轨机构与漏斗机构配合,用于调节漏斗机构的填料参数,检测机构用于采集漏斗机构内的填料的当前数据,上料机构用于对漏斗机构补充填料,控制机构分别与漏斗机构、滑轨机构、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通信连接。通过上述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从而实现了振冲施工的自动上料,实现了无人参与或少人值守,另外,检测机构可实时精准掌握填料的质量等施工参数,以及实现对填料品质的动态分析操作,进而提升了施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振冲法是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有效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可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建(构)筑物地基沉降量,提高土石坝(堤)体及地基的稳定性、消除地基液化的目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水电水利工程、海港岛礁工程等领域均有较广泛的应用。常规振冲桩施工桩体材料宜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卵石、砾石等硬质材料,根据设计要求,粒径约为20~150mm,碎石上料需采用装载机现场配合振冲施工情况倒入桩孔。现有技术中,上料操作通常为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并且上料参数无法保证,从而使得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人工上料自动化程度低,并且上料参数无法保证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所述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包括:漏斗机构,所述漏斗机构对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包括:/n漏斗机构,所述漏斗机构对应设置在振冲桩的桩孔的上侧,用于向所述桩孔内送入填料;/n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与所述漏斗机构配合,用于控制所述漏斗机构的填料参数;/n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采集所述漏斗机构内的所述填料的当前数据;/n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对所述漏斗机构补充所述填料;/n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漏斗机构、所述滑轨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和所述上料机构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包括:
漏斗机构,所述漏斗机构对应设置在振冲桩的桩孔的上侧,用于向所述桩孔内送入填料;
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与所述漏斗机构配合,用于控制所述漏斗机构的填料参数;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采集所述漏斗机构内的所述填料的当前数据;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对所述漏斗机构补充所述填料;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漏斗机构、所述滑轨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和所述上料机构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机构包括:
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与所述桩孔同轴设置,所述漏斗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直径,所述第一开口端位于所述漏斗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开口端位于所述漏斗本体的底部;
支架,所述漏斗本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漏斗本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漏斗本体绕其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机构包括:
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内,并且所述空心圆柱体套装在所述桩孔的引孔护筒的顶部外侧;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空心圆柱体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机构还包括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和所述引孔护筒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
多个信标,多个所述信标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的内表面上,并且多个所述信标沿所述漏斗本体的圆台母线方向间隔设置;
图像采集部件,所述图像采集部件位于所述漏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启祥林鹏丁鹏李果杜鹏侠陈涛王兆明陈道想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