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及混凝土路沿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20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及混凝土路沿石,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包括:底模、隔板以及顶模;底模的顶部开口,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前侧板、后侧板、左端板和右端板;隔板位于底模的内部,隔板的其中一个板面与前侧板相接触,并且隔板的两端边缘和底部边缘分别与左端板、右端板以及底板相接触;顶模包括顶板以及设置在顶板底部的三角块,三角块与前侧板相匹配。本申请的混凝土路沿石模具生产的混凝土路沿石,可以随意改变路沿石的表面颜色,并且不容易掉色,不容易在搬运、安装、摩擦等情况下脱落,颜色层持续时间久,减小换新频率,降低市政工程成本,同时,还可以生产仿石材表面的路沿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及混凝土路沿石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及混凝土路沿石。
技术介绍
路沿石是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常用在道路两侧、小区周边、花坛周围等位置。目前,为了提高路沿石的标识度,通常在路沿石的前侧设置彩色涂层,使得路沿石的前侧具有不同的颜色。目前,具有彩色涂层的混凝土路沿石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模具对混凝土路沿石进行生产,脱模后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涂抹在混凝土路沿石的前侧,但是涂抹的颜料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及混凝土路沿石,以解决现有通过模具生产的具有彩色涂层的混凝土路沿石颜料容易脱落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包括:底模、隔板以及顶模;底模的顶部开口,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前侧板、后侧板、左端板和右端板;隔板位于底模的内部,隔板的其中一个板面与前侧板相接触,并且隔板的两端边缘和底部边缘分别与左端板、右端板以及底板相接触;顶模包括顶板以及设置在顶板底部的三角块,三角块与前侧板相匹配。本技术的底模通过隔板隔开,靠近后侧板的腔体用于浇筑常规混凝土,形成路沿石本体,路沿石本体初凝后,取出隔板,在隔板形成的腔体中浇筑带颜色的混凝土,如采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以及粘接剂的混凝土,然后通过顶模压混凝土,三角块使得初凝混凝土的前侧形成倒角,从而使得底模内的混凝土初步形成路沿石形状,再然后取出顶模,在初凝混凝土的顶部以及倒角上浇筑带颜色的混凝土,最后通过顶模压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具有倒角并且前侧、顶侧以及倒角处具有颜色的路沿石。本技术的混凝土路沿石模具能够一次性制备得到具有倒角并且前侧、顶侧以及倒角处具有颜色的路沿石,同时可以随意改变路沿石的表面颜色,并且不容易掉色,不容易在搬运、安装、摩擦等情况下脱落,颜色层持续时间久,减小换新频率,降低市政工程成本。此外,此模具还可以生产仿石材表面的路沿石,将带有颜色的混凝土更换呈仿石材的材质即可。进一步地,上述隔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分别与前侧板的顶侧和底侧相接触。本技术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通过其支撑作用使得前侧板与隔板之间形成间隙,预留带有颜色的混凝土的浇筑空间。进一步地,上述隔板的中部设有多个支撑块,支撑块与前侧板接触。在向靠近后侧板的腔体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重量大,冲击力大,为了避免靠近前侧板的腔体变形以及塌陷,通过多个支撑块对隔板进行支撑,保证靠近前侧板的腔体不会变形和塌陷,确保混凝土路沿石的顺利生产。进一步地,上述隔板的顶部还设有与第一钩部连接的第三钩部,第三钩部与第一钩部之间形成卡槽,前侧板的顶部卡在卡槽内。本技术的隔板通过其顶部的卡槽卡在前侧板的顶部,用于对隔板的预固定,便于将隔板安放在底模内,同时也能避免隔板在底模中出现位移。进一步地,上述相邻侧板之间分别可拆卸连接,各侧板与底板之间分别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各侧板和底板均能进行拆卸,便于混凝土路沿石的脱模。进一步地,上述前侧板、后侧板、左端板以及右端板的外侧底部分别连接有加强板,加强板与相对应的侧板之间设有加强筋。本技术的加强板和加强筋用于提高前侧板、后侧板、左端板以及右端板的支撑稳定性,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变形或坍塌。一种上述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制备的混凝土路沿石,包括:与底模的内腔相匹配的路沿石本体,路沿石本体的前侧的顶部设有与三角块相匹配的倒角,倒角、路沿石本体的前侧和顶侧设有混凝土粘贴层。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粘贴层的材质为混合有胶粘剂的大理石砂浆材料。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混凝土路沿石模具生产的混凝土路沿石,可以随意改变路沿石的表面颜色,并且不容易掉色,不容易在搬运、安装、摩擦等情况下脱落,颜色层持续时间久,减小换新频率,降低市政工程成本,同时,还可以生产仿石材表面的路沿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混凝土路沿石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顶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路沿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底模;11-底板;12-前侧板;13-后侧板;14-左端板;15-右端板;17-加强板;18-加强筋;20-隔板;21-第一钩部;22-第二钩部;23-支撑块;24-第三钩部;25-卡槽;30-顶模;31-顶板;32-三角块;40-路沿石本体;41-倒角;42-混凝土粘贴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请参照图1,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包括:底模10、隔板20以及顶模30。隔板20位于底模10的内部并靠近底模10的前侧,从而将底模10的内部进行隔断,靠近底模10后侧的腔体用于浇筑普通混凝土,向隔板20形成的腔体浇筑带有颜色的混凝土,通过顶模30的挤压作用,最终形成带有颜色层的混凝土路沿石。请参照图1至图4,底模10的顶部开口,其包括底板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端板14以及右端板15,前侧板12与后侧板13相对设置,左端板14与右端板15相对设置。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端板14以及右端板15通过螺栓与底板11可拆卸连接,相邻侧板之间也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卡接等。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端板14以及右端板15的外侧底部分别连接有加强板17,加强板17与相对应的侧板之间设有加强筋18。加强筋18呈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分别通过焊接与相对应的侧板和加强板17固定连接。请参照图5,隔板20与前侧板12平行设置,隔板20的底侧边缘、左侧边缘以及右侧边缘边缘分别与底板11、左端板14和右端板15接触,使得靠近后侧板13腔体中的混凝土不会与前侧板12接触。隔板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钩部21和第二钩部22,第一钩部21和第二钩部22均位于隔板20靠近前侧板12的一侧,并且第一钩部21和第二钩部22均与前侧板12的内侧壁接触,用于对隔板20进行支撑,使隔板20与前侧板12之间形成间隙,隔板20、第一钩部21以及第二钩部22共同形成用于浇筑带颜色的混凝土的腔体。隔板20靠近前侧板12的一侧还设有多个支撑块23,支撑块23与前侧板12的内侧壁接触,用于加强对隔板20的支撑。隔板20靠近前侧板12的一侧还设有第三钩部24,第三钩部24连接在第一钩部21上,使得第三钩部24与第一钩部21之间形成卡槽25,前侧板12的顶部卡在卡槽25中,用于对隔板20的限位和固定,避免隔板20在底模10中的倾斜。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0)、隔板(20)以及顶模(30);所述底模(10)的顶部开口,其包括底板(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端板(14)和右端板(15);所述隔板(20)位于所述底模(10)的内部,所述隔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与所述前侧板(12)相接触,并且所述隔板(20)的两端边缘和底部边缘分别与所述左端板(14)、右端板(15)以及底板(11)相接触;所述顶模(30)包括顶板(31)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31)底部的三角块(32),所述三角块(32)与所述前侧板(12)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0)、隔板(20)以及顶模(30);所述底模(10)的顶部开口,其包括底板(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端板(14)和右端板(15);所述隔板(20)位于所述底模(10)的内部,所述隔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与所述前侧板(12)相接触,并且所述隔板(20)的两端边缘和底部边缘分别与所述左端板(14)、右端板(15)以及底板(11)相接触;所述顶模(30)包括顶板(31)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31)底部的三角块(32),所述三角块(32)与所述前侧板(12)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钩部(21)和第二钩部(22),所述第一钩部(21)和所述第二钩部分别与所述前侧板(12)的顶侧和底侧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的中部设有多个支撑块(23),所述支撑块(23)与所述前侧板(12)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路沿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宇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康兴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