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池模具以及混凝土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20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池模具以及混凝土池,属于混凝土池技术领域。一种混凝土池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底模、上侧模、上端模以及上芯模,上芯模位于上底模、上侧模和上端模之间,上芯模与上底模接触,并且上芯模分别与上侧模和上端模之间具有间隙;下模包括下底模、下侧模、下端模以及下芯模,下芯模位于下底模、下侧模和下端模之间,并且下芯模分别与下底模、下侧模和下端模之间具有间隙;下底模的顶部设有多个条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下底模的顶部设置多个条形槽,使形成的下池体具有多个支座,支座对混凝土池具有支撑作用,便于线缆的移动,避免线缆的移动而带来的倾覆以及施工人员和混凝土池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池模具以及混凝土池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池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池模具以及混凝土池。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池的建造过程中,为了改善混凝土池的受力,混凝土池的两侧设置成弧形,通过上模和下模分别制作上池体和下池体,最后将上、下池体进行拼装、密封等处理后形成完整的混凝土池。混凝土池在安装时,需要用起重机械将混凝土池悬吊至预安装位置,但是,由于起重机械的线缆绕混凝土池的周向环绕,混凝土池放置到地面后,线缆单边受力进行取卸,容易导致混凝土池的倾覆,同时由于线缆的拔出力量较大,在线缆完全脱离混凝土罐时,线缆的端部会甩动,混凝土池的倾覆以及线缆端部的甩动会造成现场施工人员的损伤或混凝土池的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池模具以及混凝土池,以解决现有混凝土池的安装会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池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底模、上侧模、上端模以及上芯模,上芯模位于上底模、上侧模和上端模之间,上芯模与上底模接触,并且上芯模分别与上侧模和上端模之间具有间隙;下模包括下底模、下侧模、下端模以及下芯模,下芯模位于下底模、下侧模和下端模之间,并且下芯模分别与下底模、下侧模和下端模之间具有间隙;下底模的顶部设有多个条形槽。本技术的上模通过上底模、上侧模、上端模以及上芯模形成混凝土池的上池体,上池体成型于上芯模与上侧模和上端模之间,下模通过下底模、下侧模、下端模以及下芯模形成混凝土池的下池体,下池体成型于下芯模与下侧模、下端模和下底模之间,通过在下底模的顶部设置多个条形槽,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会进入到条形槽中,使得最终成型的下池体具有多个支座,在吊装混凝土池时,支座对混凝土池具有支撑作用,便于线缆的移动,避免线缆的移动而带来的倾覆以及施工人员和混凝土池的损伤。进一步地,上述上芯模的两侧和顶部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呈弧形的第一凹槽,下芯模的两侧和底部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呈弧形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与第二凹槽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本技术的混凝土池模具在浇筑混凝土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使得混凝土池的内侧形成加强筋,增加混凝土池的强度。进一步地,上述条形槽的数量与第二凹槽的数量一致,并且条形槽的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凹槽相对应。本技术的条形槽形成的支座与第二凹槽形成的加强筋相对应,支座的位置能够避免混凝土池放置时,压强增大而导致的混凝土池损坏,同时由于支座与加强筋一体浇筑成型,也能作为加强筋增加混凝土池的强度。进一步地,上述上模还包括检修口成型筒,检修口成型筒竖直穿过上侧模的顶部并与上芯模接触。本技术的检修口成型筒用于在混凝土池的顶部形成检修口。进一步地,上述下模还包括挤压板,挤压板的底侧与下侧模、下端模和下芯模的顶部接触。本技术的挤压板用于对下池体的顶部成型,也能够对下模内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挤压。进一步地,上述下侧模和下端模之间的连接处的内侧设有第二过渡板,第二过渡板的两侧分别与下侧模和下端模连接,第二过渡板的底端与下底模连接。本技术的第二过渡板与下侧模和下端模之间的夹角均大于下侧模与下端模之间的夹角,第二过度板的存在不但可以对混凝土池的下部边缘进行倒角,还便于对混凝土池的下部进行脱模。进一步地,上述上底模分别通过螺栓与上侧模和上端模可拆卸连接,上侧模通过螺栓与上端模可拆卸连接;下底模分别通过螺栓与下侧模和下端模可拆卸连接,下侧模通过螺栓与下端模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上侧模与上端模之间的连接处的内侧设有第一过渡板,第一过渡板的两侧分别与上侧模和上端模连接,第一过渡板的底端与上底模连接。本技术的第一过渡板与上侧模和上端模之间的夹角均大于上侧模与上端模之间的夹角,第一过度板的存在不但可以对混凝土池的上部边缘进行倒角,还便于对混凝土池的上部进行脱模。一种混凝土池,通过上述混凝土池模具浇筑形成,包括:通过上模形成的上池体以及通过下模形成的下池体;下池体的外侧底部设有通过条形槽形成的支座。本技术的混凝土池模具制成的混凝土池,具有支座和加强筋,在吊装时,支座与地面之间具有距离,不会压住线缆,线缆便于取出,避免线缆将混凝土池倾覆或损伤施工人员或混凝土池。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下底模的顶部设置多个条形槽,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会进入到条形槽中,使得最终成型的下池体具有多个支座,在吊装混凝土池时,支座对混凝土池具有支撑作用,便于线缆的移动,避免线缆的移动而带来的倾覆以及施工人员和混凝土池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侧模与上侧模之间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下底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下侧模与下侧模之间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混凝土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上模;11-上底模;12-上侧模;13-上端模;14-上芯模;15-第一凹槽;16-检修口成型筒;20-下模;21-下底模;22-下侧模;23-下端模;24-下芯模;25-条形槽;26-第二凹槽;27-挤压板;30-上池体;31-下池体;32-支座;33-第一加强筋;34-第二加强筋;40-第一过渡板;50-第二过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种混凝土池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上模10用于形成混凝土池的上池体30,下模20用于形成混凝土池的下池体31,分成上、下两段式的模具,便于形成侧面呈弧形的的混凝土池。请参照图1和图2,上模10包括上底模11、上侧模12、上端模13以及上芯模14。上侧模12和上端模13的数量为2,2个上侧模12和2个上端模13设置在上底模11的顶部,形成顶部开口的腔体,上芯模14位于形成的腔体中。2个上侧模12和2个上端模13分别通过螺栓与上底模11可拆卸连接,相邻的上侧模12和上端模13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上芯模14的底部与上底模11接触,并且上芯模14与上侧模12和上端模13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用于灌注混凝土,形成上池体30。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卡接等。上芯模14的两侧和顶部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呈弧形的第一凹槽15,第一凹槽15灌注混凝土时,上池体30的内侧形成多个第一加强筋33。为了在混凝土池的顶部形成检修口,在本实施例中,上模10还包括检修口成型筒16,检修口成型筒16竖直设置,并穿过上侧模12的顶部后与上芯模14接触。显然,检修口成型筒16也可以是实心结构。请参照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10)和下模(20);/n所述上模(10)包括上底模(11)、上侧模(12)、上端模(13)以及上芯模(14),所述上芯模(14)位于所述上底模(11)、上侧模(12)和上端模(13)之间,所述上芯模(14)与所述上底模(11)接触,并且所述上芯模(14)分别与所述上侧模(12)和上端模(13)之间具有间隙;/n所述下模(20)包括下底模(21)、下侧模(22)、下端模(23)以及下芯模(24),所述下芯模(24)位于所述下底模(21)、下侧模(22)和下端模(23)之间,并且所述下芯模(24)分别与所述下底模(21)、下侧模(22)和下端模(2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底模(21)的顶部设有多个条形槽(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10)和下模(20);
所述上模(10)包括上底模(11)、上侧模(12)、上端模(13)以及上芯模(14),所述上芯模(14)位于所述上底模(11)、上侧模(12)和上端模(13)之间,所述上芯模(14)与所述上底模(11)接触,并且所述上芯模(14)分别与所述上侧模(12)和上端模(13)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下模(20)包括下底模(21)、下侧模(22)、下端模(23)以及下芯模(24),所述下芯模(24)位于所述下底模(21)、下侧模(22)和下端模(23)之间,并且所述下芯模(24)分别与所述下底模(21)、下侧模(22)和下端模(2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底模(21)的顶部设有多个条形槽(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模(14)的两侧和顶部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呈弧形的第一凹槽(15),所述下芯模(24)的两侧和底部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呈弧形的第二凹槽(26),所述第一凹槽(15)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26)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25)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凹槽(26)的数量一致,并且所述条形槽(25)的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凹槽(26)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0)还包括检修口成型筒(16),所述检修口成型筒(16)竖直穿过所述上侧模(12)的顶部并与所述上芯模(14)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宇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康兴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