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07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散热器装配配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其包括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深度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由于装配时支撑板和冷却管及散热带不在同一平面,所以不能进行自动装主片,从而导致严重影响了装配效率及工艺标准的问题,具有将手工装配变为半自动装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
本技术属于汽车散热器装配配套
,尤其涉及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特殊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
技术介绍
汽车散热器是用于汽车发动机工作温度的控制一个重要系统,其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发动机整体效果;散热器芯体的装配至关重要,芯体的质量,直接影响汽车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目前散热器上述芯体的装配采用手工装配机进行装配,操作复杂,装配效率低,成形芯体不符合工艺标准,因为装配时支撑板和冷却管及散热带不在同一平面,所以不能进行自动装主片,需把装好的散热带、冷却管及支撑板固定好之后进行人工装主片,严重影响了装配效率及工艺标准,现有技术存在由于装配时支撑板和冷却管及散热带不在同一平面,所以不能进行自动装主片,从而导致严重影响了装配效率及工艺标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特殊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现有技术存在由于装配时支撑板和冷却管及散热带不在同一平面,所以不能进行自动装主片,从而导致严重影响了装配效率及工艺标准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特殊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所述装配垫块包括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齿状可插入式结构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齿状可插入式结构包括上插垫块向下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下插齿和下插垫块向上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上插齿,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深度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装配垫块配合散热器支撑板共同置于装配机平面,所述装配垫块上配置散热带和冷却管,所述散热带和冷却管与散热器支撑板通过装配垫块的装配前、侧压紧配合共同形成芯体。进一步,所述下插齿和上插齿在插入配合中齿间缝隙为0.5mm。进一步,所述上插垫块设置两个强力磁铁槽,所述强力磁铁槽内设置强力磁铁,所述上插垫块通过强力磁铁的磁吸作用固定于装配机平面。进一步,所述下插垫块两侧分别设置三个球头柱塞孔,所述球头柱塞孔内设置球头柱塞,所述下插垫块通过球头柱塞的柔性适应作用插入上插垫块。进一步,所述球头柱塞一端通过螺纹径向连接于下插垫块,其另一端表面形成内六角扳手槽。进一步,所述下插齿和上插齿相应的齿尖表面倒圆角。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采用所述装配垫块包括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齿状可插入式结构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齿状可插入式结构包括上插垫块向下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下插齿和下插垫块向上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上插齿,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深度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装配垫块配合散热器支撑板共同置于装配机平面,所述装配垫块上配置散热带和冷却管,所述散热带和冷却管与散热器支撑板通过装配垫块的装配前、侧压紧配合共同形成芯体,由于在特殊管带式汽车散热器中,如支撑板与冷却管及散热带不在同一平面的半自动芯体装配垫块,其特殊管带式汽车散热器芯体半自动装配方法包括所述装配垫块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齿状结构,齿长大约小于所装配特殊芯体芯宽一半的长度,上半部分靠装配机平面的一侧留有两个槽,下半部分也为齿状结构,齿长与上半部分相同,所不同之处是下半部分左右两端的齿上装有球头柱塞,装配垫块的厚度为所装配芯体支撑板的宽度减去芯体厚度的二分之一,上下部分齿状结构相互配合,通过上下齿插入的深度来配合装配前和侧压紧的位置,装配时支撑板置在装配机平面固定位置,所述垫块置于装配机平面,散热带和冷却管摆放在所述垫块上,进行芯体的装配作业,由于本垫块采用齿状可插入式结构,装配时支撑板置在装配机平面固定位置,所述垫块置于装配机平面,散热带和冷却管摆放在所述垫块上,进行测压紧时,上半部分随压紧活塞移动,进行芯体的装配作业,从而将手工装配变为半自动装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2、本专利采用所述下插齿和上插齿在插入配合中齿间缝隙为0.5mm,由于上下部分齿相互配合两齿相互插入时,齿与齿中间的缝隙大约为0.5mm左右,留有一定的柔性空间,更便于适应装配。3、本专利采用所述上插垫块设置两个强力磁铁槽,所述强力磁铁槽内设置强力磁铁,所述上插垫块通过强力磁铁的磁吸作用固定于装配机平面,由于半自动芯体装配垫块包括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球头柱塞、强力磁铁,上半部分靠装配机一侧有两个置强力磁铁的槽,通过强力磁铁,保证上半部分在侧压紧之前不在装配机平面内自由滑动。4、本专利采用所述下插垫块两侧分别设置三个球头柱塞孔,所述球头柱塞孔内设置球头柱塞,所述下插垫块通过球头柱塞的柔性适应作用插入上插垫块,由于下半部分左右两侧的齿上装有球头柱塞,一侧三个,为保证上半部分齿插入时不会出现卡滞现象。5、本专利采用所述球头柱塞一端通过螺纹径向连接于下插垫块,其另一端表面形成内六角扳手槽,由于球头柱塞一端拧紧,一端通过内六角扳紧固,保证了固定的强度。6、本专利采用所述下插齿和上插齿相应的齿尖表面倒圆角,由于上下部分垫块靠芯体表面的齿尖部分需倒圆角,为保证在侧压紧上半部分下滑时不伤及冷却管及散热带。7、本专利采用半自动芯体装配垫块,在芯体进行装配时,先将支撑板置在装配机平面固定位置,所述垫块置于装配机平面,散热带和冷却管摆放在所述垫块上,进行测压紧时,上半部分随压紧活塞移动。装配时支撑板置在装配机平面固定位置,所述垫块置于装配机平面,散热带和冷却管摆放在所述垫块上,进行芯体的装配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特殊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图中:1-上插垫块,2-下插垫块,3-齿状可插入式结构,4-下插齿,5-上插齿,6-强力磁铁槽,7-强力磁铁,8-球头柱塞孔,9-球头柱塞;实施例: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特殊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所述装配垫块包括上插垫块1和下插垫块2,所述上插垫块1和下插垫块2通过齿状可插入式结构3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齿状可插入式结构3包括上插垫块1向下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下插齿4和下插垫块2向上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上插齿5,所述上插垫块1和下插垫块2通过下插齿4和上插齿5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通过下插齿4和上插齿5插入深度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装配垫块配合散热器支撑板共同置于装配机平面,所述装配垫块上配置散热带和冷却管,所述散热带和冷却管与散热器支撑板通过装配垫块的装配前、侧压紧配合共同形成芯体。所述下插齿4和上插齿5在插入配合中齿间缝隙为0.5mm。所述上插垫块1设置两个强力磁铁槽6,所述强力磁铁槽6内设置强力磁铁7,所述上插垫块1通过强力磁铁7的磁吸作用固定于装配机平面。所述下插垫块2两侧分别设置三个球头柱塞孔8,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垫块包括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齿状可插入式结构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齿状可插入式结构包括上插垫块向下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下插齿和下插垫块向上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上插齿,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深度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装配垫块配合散热器支撑板共同置于装配机平面,所述装配垫块上配置散热带和冷却管,所述散热带和冷却管与散热器支撑板通过装配垫块的装配前、侧压紧配合共同形成芯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垫块包括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齿状可插入式结构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齿状可插入式结构包括上插垫块向下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下插齿和下插垫块向上形成的具有间隔的条状上插齿,所述上插垫块和下插垫块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配合相连接并通过下插齿和上插齿插入深度配合装配前、侧压紧的芯体位置,所述装配垫块配合散热器支撑板共同置于装配机平面,所述装配垫块上配置散热带和冷却管,所述散热带和冷却管与散热器支撑板通过装配垫块的装配前、侧压紧配合共同形成芯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芯体半自动装配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插齿和上插齿在插入配合中齿间缝隙为0.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发
申请(专利权)人:法拉达汽车散热器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