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加钢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484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自动加钢球装置,包括加球框,该加球框上具有一开口朝上的凹腔,在所述加球框的中部固定有加球环,该加球环的中心孔内沿竖直方向活动设有顶球座,保持架套在该顶球座上,所述加球环的中心孔包括直孔段和锥孔段,所述顶球座位于该锥孔段内,所述加球环的周向上分布有导向孔,该导向孔倾斜设置,且该导向孔的一端与所述凹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锥孔段连通,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凹腔连通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其与所述锥孔段连通的一端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实现了轴承保持架的半自动加球过程,整个过程不需操作者手指按压钢球,即可将钢球一次性装入保持架内,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自动加钢球装置
本技术涉及球轴承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加钢球装置。
技术介绍
在球轴承装配过程中,部分产品工艺要求保持架与钢球需先进行装配,然后再与内外圈进行装配。由于保持架与钢球是过盈配合,装配时需要人工用手将钢球一颗一颗压入保持架内,这种方式装配效率低且对操作者手指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半自动加钢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自动加钢球装置,包括加球框,该加球框上具有一开口朝上的凹腔,在所述加球框的中部固定有加球环,该加球环的中心孔内沿竖直方向活动设有顶球座,保持架套在该顶球座上,所述加球环的中心孔包括直孔段和锥孔段,所述顶球座位于该锥孔段内,所述加球环的周向上分布有导向孔,该导向孔倾斜设置,且该导向孔的一端与所述凹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锥孔段连通,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凹腔连通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其与所述锥孔段连通的一端的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钢球置于加球框的凹腔内,保持架位于导向孔的出口处,钢球通过凹腔进入导向孔,然后沿导向孔进入保持架,借助外力使顶球座沿加球环的中心孔向锥孔段的小直径方向移动,由于顶球座是在锥孔段从大直径端向小直径端移动的,移动过程中锥孔段的内壁将钢球压入保持架内,实现空了半自动加钢球过程。作为优选,所述凹腔的底部沿其径向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所述导向孔的倾斜角度相同。如此设置,方便钢球进入导向孔。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孔的入口处呈喇叭口状,且该导向孔的入口处与所述凹腔的底面的最低处相齐平,钢球从所述凹腔进入导向孔。作为优选,所述锥孔段位于所述直孔段的下方,且该锥孔段的下端直径大于其上端直径。作为优选,还包括下底板,该下底板上通过连接柱连接有上底板,所述加球框和加球环固定在该上底板上,所述下底板上连接有气缸,该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加球柱,该加球柱穿过所述上底板后与所述顶球座的下端连接。如此设置,钢球进入保持架上后气缸带动加球柱和顶球座上移,上移过程中锥孔段的内壁将钢球压入保持架内,压入之后气缸带动加球柱和顶球座退回,然后取出保持架。作为优选,所述顶球座的上端还连接有防变形板,所述保持架抵在该防变形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实现了轴承保持架的半自动加球过程,整个过程不需操作者手指按压钢球,即可将钢球一次性装入保持架内,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内部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加球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顶球座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为图1中的防变形板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附图1-附图6所示的半自动加钢球装置,包括下底板1,该下底板1上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四个连接柱2,该连接柱2的上端连接有上底板3,上底板3与下底板1平行,且均与水平面相平行,下底板1上连接有气缸6,该气缸6沿竖直方向设置,气缸6的活动端连接有加球柱7。在上底板3上固定有加球框4和加球环5,该加球框4上具有一开口朝上的凹腔40,该凹腔40的底面沿径向倾斜设置,使凹腔40的底面形成弧形凹面,在加球框4的中心孔内穿设有加球环5,该加球环5的上端和下端均与加球框4的上端和下端齐平。在加球环5的中心孔内沿竖直方向活动设有顶球座8,顶球座8的上端具有一环状凸台81,保持架10套在该环状凸台81上,为了方便拿取在环状凸台81上设有第一缺口82,该加球柱7的上端穿过上底板3后与顶球座8的下端连接。同时,在顶球座8的上端还连接有防变形板9,保持架10抵在该防变形板9上,为了方便拿取,在防变形板9上设有第二缺口91。加球环5的中心孔包括直孔段51和锥孔段52,锥孔段52位于直孔段51的下方,且该锥孔段52的下端直径大于其上端直径。顶球座8位于该锥孔段52内,加球环5的周向上分布有导向孔53,该导向孔53倾斜设置,导向孔53的倾斜角度与凹腔40的底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且该导向孔53的一端与凹腔40连通,其另一端与锥孔段52连通,且导向孔53与凹腔40连通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其与锥孔段52连通的一端的位置。同时,导向孔53的入口处呈喇叭口状,且该导向孔53的入口处与凹腔40的底面的最低处相齐平,方便钢球从凹腔40进入导向孔53。使用时将保持架10套在顶球座8上,钢球置于凹腔40内,由于凹腔40是倾斜设置的,因此钢球会通过导向孔53进入保持架10,然后启动气缸6,气缸6带动加球柱7和顶球座8上移,上移过程中顶球座8的锥孔段52的内壁将钢球压入保持架10内,然后气缸6带动加球柱7和顶球座8退回,取出压入钢球的保持架10。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自动加钢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球框(4),该加球框(4)上具有一开口朝上的凹腔(40),在所述加球框(4)的中部固定有加球环(5),该加球环(5)的中心孔内沿竖直方向活动设有顶球座(8),保持架(10)套在该顶球座(8)上,所述加球环(5)的中心孔包括直孔段(51)和锥孔段(52),所述顶球座(8)位于该锥孔段(52)内,所述加球环(5)的周向上分布有导向孔(53),该导向孔(53)倾斜设置,且该导向孔(53)的一端与所述凹腔(40)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锥孔段(52)连通,且所述导向孔(53)与所述凹腔(40)连通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其与所述锥孔段(52)连通的一端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加钢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球框(4),该加球框(4)上具有一开口朝上的凹腔(40),在所述加球框(4)的中部固定有加球环(5),该加球环(5)的中心孔内沿竖直方向活动设有顶球座(8),保持架(10)套在该顶球座(8)上,所述加球环(5)的中心孔包括直孔段(51)和锥孔段(52),所述顶球座(8)位于该锥孔段(52)内,所述加球环(5)的周向上分布有导向孔(53),该导向孔(53)倾斜设置,且该导向孔(53)的一端与所述凹腔(40)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锥孔段(52)连通,且所述导向孔(53)与所述凹腔(40)连通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其与所述锥孔段(52)连通的一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加钢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40)的底部沿其径向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所述导向孔(53)的倾斜角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加钢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谋许东俞泳廖应吉谭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