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71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泵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端、出水管、增压腔、进水管,出水管嵌固于增压腔的右端位置,进水管安装于增压腔的左侧位置,增压腔与驱动端的底部相连接,通过转动机构的转动,能够使转动辊贴合着淤泥层沿着衔接板进行滚动,再通过转动辊滚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外伸块沿着转动辊向外伸出,从而使外伸块能够对淤泥层进行打散,有效的避免了淤泥在增压腔停止运行时会在外框内部出现沉淀黏附的情况,通过下滑杆下滑到极致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下滑杆沿着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外摆板能够沿着上接框向外摆动,从而使外摆板能够跟随下滑杆的转动对淤泥进行打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泵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水泵设备。
技术介绍
水泵主要是用于对户外水流进行抽取传输的设备,通过抽水管将水流抽入增压腔内部,再通过增压腔内部的转动叶片高速转动,能够将水流通过排水管快速向外排出,是生活中的常见设备,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水泵设备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由于水泵在户外大多抽取河流等自然水域内部的水,若河流内部的淤泥较多,则容易使水泵对水流进行抽取时将淤泥一同抽入,若水泵在抽入大块淤泥后刚好停止运行,则容易使淤泥在增强腔内部沉淀,直至紧密黏附在增压腔的内壁底部难以被水流带出,长时间累积则会使增强腔出现内部的水分容量逐渐缩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泵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泵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端、出水管、增压腔、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嵌固于增压腔的右端位置,所述进水管安装于增压腔的左侧位置,所述增压腔与驱动端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增压腔包括转轴、外框、转动机构,所述转轴贯穿于外框的中部位置,所述转动机构嵌固于转轴的底部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回扯条、中固轴、增压叶片、下伸块、固定板,所述回扯条安装于下伸块的顶部与增压叶片的内壁上端位置,所述增压叶片与中固轴活动卡合,所述下伸块与增压叶片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板与中固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伸块设有六个,且三个为一组,均匀在两边的增压叶片上呈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伸块包括衔接板、转动辊、外伸块,所述转动辊与衔接板活动卡合,所述外伸块与转动辊间隙配合,所述外伸块设有六个,且均匀在转动辊上呈圆形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辊包括集水腔、助推片、框体,所述集水腔与框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助推片与集水腔的内壁嵌固连接,所述集水腔呈内外通透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集水腔包括导杆、受力块、框架,所述导杆与框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受力块与导杆活动卡合,所述受力块呈倒梯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受力块包括连接杆、下滑杆、板体,所述连接杆与板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滑杆与连接杆活动卡合,所述下滑杆设有三个,且均匀在板体上呈平行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滑杆包括结合环、重力球、外摆板、上接框,所述重力球安装于外摆板的内部位置,所述外摆板通过结合环与上接框铰链连接,所述外摆板设有两个,且均匀在上接框的底部呈对称分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转动机构的转动,能够使转动辊贴合着淤泥层沿着衔接板进行滚动,再通过转动辊滚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外伸块沿着转动辊向外伸出,从而使外伸块能够对淤泥层进行打散,有效的避免了淤泥在增压腔停止运行时会在外框内部出现沉淀黏附的情况。2、通过下滑杆下滑到极致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下滑杆沿着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外摆板能够沿着上接框向外摆动,从而使外摆板能够跟随下滑杆的转动对淤泥进行打散,有效的避免了被外伸块打散的淤泥容易向上进入集水腔内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增压腔局部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机构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伸块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动辊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集水腔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受力块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下滑杆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驱动端-1、出水管-2、增压腔-3、进水管-4、转轴-31、外框-32、转动机构-33、回扯条-a1、中固轴-a2、增压叶片-a3、下伸块-a4、固定板-a5、衔接板-a41、转动辊-a42、外伸块-a43、集水腔-b1、助推片-b2、框体-b3、导杆-b11、受力块-b12、框架-b13、连接杆-c1、下滑杆-c2、板体-c3、结合环-c21、重力球-c22、外摆板-c23、上接框-c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泵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端1、出水管2、增压腔3、进水管4,所述出水管2嵌固于增压腔3的右端位置,所述进水管4安装于增压腔3的左侧位置,所述增压腔3与驱动端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增压腔3包括转轴31、外框32、转动机构33,所述转轴31贯穿于外框32的中部位置,所述转动机构33嵌固于转轴31的底部位置。其中,所述转动机构33包括回扯条a1、中固轴a2、增压叶片a3、下伸块a4、固定板a5,所述回扯条a1安装于下伸块a4的顶部与增压叶片a3的内壁上端位置,所述增压叶片a3与中固轴a2活动卡合,所述下伸块a4与增压叶片a3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板a5与中固轴a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伸块a4设有六个,且三个为一组,均匀在两边的增压叶片a3上呈对称分布,通过机构向下滑动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下伸块a4沿着增压叶片a3向下伸出。其中,所述下伸块a4包括衔接板a41、转动辊a42、外伸块a43,所述转动辊a42与衔接板a41活动卡合,所述外伸块a43与转动辊a42间隙配合,所述外伸块a43设有六个,且均匀在转动辊a42上呈圆形分布,通过机构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外伸块a43沿着转动辊a42向外伸出。其中,所述转动辊a42包括集水腔b1、助推片b2、框体b3,所述集水腔b1与框体b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助推片b2与集水腔b1的内壁嵌固连接,所述集水腔b1呈内外通透结构,通过集水腔b1能够将水流导入其内部。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驱动端1带动转轴31进行转动,能够使转轴31带动转动机构33进行转动,且通过转动机构33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增压叶片a3沿着中固轴a2向下伸出,从而能够与外框32的底部更加接近,再通过增压叶片a3向下伸出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下伸块a4沿着增压叶片a3向下滑动伸出,从而使下伸块a4的底部能够与外框32底部的淤泥层相接触,再通过转动机构33的转动,能够使转动辊a42贴合着淤泥层沿着衔接板a41进行滚动,再通过转动辊a42滚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外伸块a43沿着转动辊a42向外伸出,从而使外伸块a43能够对淤泥层进行打散,并且通过集水腔b1能够事先将水分导入其内部,再通过转动辊a42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将集水腔b1内部的水流向外排出,从而能够对残留的淤泥层进行冲除,有效的避免了淤泥在增压腔3停止运行时会在外框32内部出现沉淀黏附的情况。实施例2如例图6-例图8所展示:其中,所述集水腔b1包括导杆b11、受力块b12、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泵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端(1)、出水管(2)、增压腔(3)、进水管(4),所述出水管(2)嵌固于增压腔(3)的右端位置,所述进水管(4)安装于增压腔(3)的左侧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腔(3)与驱动端(1)的底部相连接;/n所述增压腔(3)包括转轴(31)、外框(32)、转动机构(33),所述转轴(31)贯穿于外框(32)的中部位置,所述转动机构(33)嵌固于转轴(31)的底部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泵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端(1)、出水管(2)、增压腔(3)、进水管(4),所述出水管(2)嵌固于增压腔(3)的右端位置,所述进水管(4)安装于增压腔(3)的左侧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腔(3)与驱动端(1)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增压腔(3)包括转轴(31)、外框(32)、转动机构(33),所述转轴(31)贯穿于外框(32)的中部位置,所述转动机构(33)嵌固于转轴(31)的底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3)包括回扯条(a1)、中固轴(a2)、增压叶片(a3)、下伸块(a4)、固定板(a5),所述回扯条(a1)安装于下伸块(a4)的顶部与增压叶片(a3)的内壁上端位置,所述增压叶片(a3)与中固轴(a2)活动卡合,所述下伸块(a4)与增压叶片(a3)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板(a5)与中固轴(a2)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伸块(a4)包括衔接板(a41)、转动辊(a42)、外伸块(a43),所述转动辊(a42)与衔接板(a41)活动卡合,所述外伸块(a43)与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保健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勒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