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60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拉延凸模、冲孔剪边凸模、翻边凸模;所述的拉延凸模、冲孔剪边凸模、翻边凸模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下模座上;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拉延凹模、冲孔剪边凹模、翻边凹模;所述的拉延凹模、冲孔剪边凹模、翻边凹模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上模座底部,分别对应于拉延凸模、冲孔剪边凸模、翻边凸模设置。该模具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冲孔、成型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
技术介绍
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用于对车辆后侧门进行保护,对于车辆后侧的碰撞防护性能以及行车结构稳固性具有较大影响,因此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的加工制造过程较为重要,现有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加工制造通常包括拉延、冲孔、剪边、翻边等工序,现有的模具在制造过程中通常存在冲孔剪边精度低以及材料利用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该模具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冲孔、成型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拉延凸模、冲孔剪边凸模、翻边凸模;所述的拉延凸模、冲孔剪边凸模、翻边凸模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下模座上;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拉延凹模、冲孔剪边凹模、翻边凹模;所述的拉延凹模、冲孔剪边凹模、翻边凹模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上模座底部,分别对应于拉延凸模、冲孔剪边凸模、翻边凸模设置;所述的拉延凸模、翻边凸模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呈竖直方向的矩形的导槽,所述的拉延凹模、翻边凹模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导槽对应的导块;所述的冲孔剪边凸模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导套,所述的冲孔剪边凹模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导套对应的导柱;当上模下压时,上模通过导柱嵌入导套且导块嵌入导槽的方式滑动;所述的拉延凸模包括拉延凸块、限位柱、缓冲柱Ⅰ,所述的拉延凸块延前后方向设于拉延凸模的中部,所述的限位柱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凸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缓冲柱Ⅰ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凸块的左右两侧,位于同侧的限位柱之间;所述的拉延凹模包括拉延凹槽、缓冲柱Ⅱ,所述的拉延凹槽延前后方向设于拉延凹模的中部,对应于拉延凸块设置,所述的缓冲柱Ⅱ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凹槽的左右两侧,对应于缓冲柱Ⅰ设置。优选地,所述的冲孔剪边凸模包括冲孔剪边凸块、圆孔、冲槽、缓冲柱Ⅲ;所述的冲孔剪边凸块延前后方向设于冲孔剪边凸模的中部,所述的缓冲柱Ⅲ设于冲孔剪边凸模外围的四个角上;所述的冲槽呈矩形,设有多个,延前后方向设于冲孔剪边凸块中部;所述的圆孔设有两个,延前后方向设于冲孔剪边凸块中部,位于冲槽的前后两侧;所述的冲孔剪边凹模包括冲孔剪边凹槽、冲头、冲块、缓冲柱Ⅳ;所述的冲孔剪边凹槽延前后方向设于冲孔剪边凹模的中部;所述的缓冲柱Ⅳ设于冲孔剪边凹模的四个角上,对应于缓冲柱Ⅲ设置;所述的冲块的数量与冲槽相同,延前后方向设于冲孔剪边凹槽中部,对应于冲槽设置;所述的冲头设有两个,延前后方向设于冲孔剪边凹槽中部,对应于圆孔设置。优选地,所述的冲孔剪边凸模还包括夹紧支撑块,所述的夹紧支撑块设有两块,分别设于冲孔剪边凸块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冲孔剪边凹模还包括夹紧块,所述的夹紧块设有两块,分别设于冲孔剪边凹槽中部的左右两侧,对应于夹紧支撑块设置。优选地,所述的翻边凸模包括翻边凸块、缓冲柱Ⅴ、定位柱,所述的翻边凸块延前后方向设于翻边凸模的中部,所述的缓冲柱Ⅴ设于翻边凸模外围的四个角上,所述的定位柱设有两个,延前后方向设于翻边凸块的中部;所述的翻边凹模包括翻边凹槽、缓冲柱Ⅵ、定位孔,所述的翻边凹槽延前后方向设于翻边凹模的中部,所述的缓冲柱Ⅵ设于翻边凹模的四个角上,对应于缓冲柱Ⅴ设置,所述的定位孔设有两个,延前后方向设于翻边凹槽的中部,对应于定位柱设置。本技术连续模具通过拉延、剪边、冲孔、翻边的工序组合,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避免相邻工序的影响导致加工精度的降低;各工序之间通过零件传送装置将零件依次放置于各工序设备上,减少推送不便导致的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导槽导块以及导套导柱的结构组合,保证上模下压时的稳定性,提供冲压精度;拉延机构采用限位柱结构,提高拉延冲压工序的稳定性及精度;通过冲孔剪边机构对冲孔及剪边进行同步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冲压过程中过多的应力形变;通过夹紧支撑块、夹紧块的配合,进一步冲孔剪边机构的工作精度;通过各缓冲柱结构降低模具间的冲击,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的冲孔剪边凸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的冲孔剪边凹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的翻边凸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的翻边凹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1为下模座,2为拉延凸模,3为冲孔剪边凸模,4为翻边凸模,5为上模座,6为拉延凹模,7为冲孔剪边凹模,8为翻边凹模,9为导槽,10为导块,11为导套,12为导柱;21为拉延凸块,22为限位柱,23为缓冲柱Ⅰ;31为冲孔剪边凸块,32为圆孔,33为冲槽,34为缓冲柱Ⅲ,35为夹紧支撑块;41为翻边凸块,42为缓冲柱Ⅲ;61为拉延凹槽,62为缓冲柱Ⅱ,71为冲孔剪边凹槽,72为冲头,73为冲块,74为缓冲柱Ⅳ,75为夹紧块,81为翻边凹槽,82为缓冲柱Ⅵ,83为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1、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所述的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下模座1上;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5、拉延凹模6、冲孔剪边凹模7、翻边凹模8;所述的拉延凹模6、冲孔剪边凹模7、翻边凹模8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上模座5底部,分别对应于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设置;所述的拉延凸模2、翻边凸模4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呈竖直方向的矩形的导槽9,所述的拉延凹模6、翻边凹模8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导槽9对应的导块10;所述的冲孔剪边凸模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导套11,所述的冲孔剪边凹模7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导套11对应的导柱12;当上模下压时,上模通过导柱12嵌入导套11且导块10嵌入导槽9的方式滑动;所述的拉延凸模2包括拉延凸块21、限位柱22、缓冲柱Ⅰ23,所述的拉延凸块21延前后方向设于拉延凸模2的中部,所述的限位柱22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凸块2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缓冲柱Ⅰ23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凸块21的左右两侧,位于同侧的限位柱22之间;所述的拉延凹模6包括拉延凹槽61、缓冲柱Ⅱ62,所述的拉延凹槽61延前后方向设于拉延凹模6的中部,对应于拉延凸块21设置,所述的缓冲柱Ⅱ62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凹槽61的左右两侧,对应于缓冲柱Ⅰ23设置;所述的冲孔剪边凸模3包括冲孔剪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1)、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所述的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下模座(1)上;/n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5)、拉延凹模(6)、冲孔剪边凹模(7)、翻边凹模(8);所述的拉延凹模(6)、冲孔剪边凹模(7)、翻边凹模(8)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上模座(5)底部,分别对应于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设置;/n所述的拉延凸模(2)、翻边凸模(4)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呈竖直方向的矩形的导槽(9),所述的拉延凹模(6)、翻边凹模(8)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导槽(9)对应的导块(10);所述的冲孔剪边凸模(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导套(11),所述的冲孔剪边凹模(7)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导套(11)对应的导柱(12);当上模下压时,上模通过导柱(12)嵌入导套(11)且导块(10)嵌入导槽(9)的方式滑动;/n所述的拉延凸模(2)包括拉延凸块(21)、限位柱(22)、缓冲柱Ⅰ(23),所述的拉延凸块(21)延前后方向设于拉延凸模(2)的中部,所述的限位柱(22)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凸块(2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缓冲柱Ⅰ(23)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凸块(21)的左右两侧,位于同侧的限位柱(22)之间;/n所述的拉延凹模(6)包括拉延凹槽(61)、缓冲柱Ⅱ(62),所述的拉延凹槽(61)延前后方向设于拉延凹模(6)的中部,对应于拉延凸块(21)设置,所述的缓冲柱Ⅱ(62)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凹槽(61)的左右两侧,对应于缓冲柱Ⅰ(23)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1)、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所述的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下模座(1)上;
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5)、拉延凹模(6)、冲孔剪边凹模(7)、翻边凹模(8);所述的拉延凹模(6)、冲孔剪边凹模(7)、翻边凹模(8)延左右方向依次安装于上模座(5)底部,分别对应于拉延凸模(2)、冲孔剪边凸模(3)、翻边凸模(4)设置;
所述的拉延凸模(2)、翻边凸模(4)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呈竖直方向的矩形的导槽(9),所述的拉延凹模(6)、翻边凹模(8)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导槽(9)对应的导块(10);所述的冲孔剪边凸模(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导套(11),所述的冲孔剪边凹模(7)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导套(11)对应的导柱(12);当上模下压时,上模通过导柱(12)嵌入导套(11)且导块(10)嵌入导槽(9)的方式滑动;
所述的拉延凸模(2)包括拉延凸块(21)、限位柱(22)、缓冲柱Ⅰ(23),所述的拉延凸块(21)延前后方向设于拉延凸模(2)的中部,所述的限位柱(22)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凸块(2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缓冲柱Ⅰ(23)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凸块(21)的左右两侧,位于同侧的限位柱(22)之间;
所述的拉延凹模(6)包括拉延凹槽(61)、缓冲柱Ⅱ(62),所述的拉延凹槽(61)延前后方向设于拉延凹模(6)的中部,对应于拉延凸块(21)设置,所述的缓冲柱Ⅱ(62)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凹槽(61)的左右两侧,对应于缓冲柱Ⅰ(23)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侧门外板加强板连续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冲孔剪边凸模(3)包括冲孔剪边凸块(31)、圆孔(32)、冲槽(33)、缓冲柱Ⅲ(34);所述的冲孔剪边凸块(31)延前后方向设于冲孔剪边凸模(3)的中部,所述的缓冲柱Ⅲ(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华赖萃琴张家发傅尧韦创兴黄连娜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博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