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454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单元、脱水单元、平铺单元、吸水单元和混合单元;吸水单元为一尾渣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流体状污泥经脱水单元进行第一次脱水后,经平铺单元作用均匀平铺在吸水单元上,之后经吸水单元吸附后在其上自然晾干,最后混合单元将流体状污泥和尾渣层充分混合后,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该系统通过脱水单元、平铺单元和吸水单元可有效控制干化程度;由于脱水费用、吸水单元的价格远低于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费用,因此该系统可降低处理能耗;该系统中的混合单元将干化后的污泥和尾渣层混合后再回收利用,因此可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钢渣球磨机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泥经自然沉淀后露天堆放,8年间共堆积球磨污泥以十万吨级计算,污泥虽属一般固体废弃物,但传统的污泥处理工艺中,污泥的干化程度难以控制,且污泥处理费用平均50元/t,处置费用将高达千万元级别。随着人们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污泥处理工艺已不再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需求。随着污泥干化设备的大型化方向发展,其干化性能将不断完善,处理能耗将进一步降低,污泥的能源利用将是污泥处置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可有效控制干化程度、降低处理能耗且节约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单元、脱水单元、平铺单元、吸水单元和混合单元;其中,所述吸水单元为一尾渣层。优选地,所述平铺单元的铺设厚度小于50cm。优选地,所述采集单元为一装载机。优选地,所述脱水单元为一搅拌机。优选地,所述平铺单元为一平铺机。优选地,所述脱水单元与一含水量检测单元相连;所述含水量检测单元与一PLC连接;所述PLC连接一警示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流体状污泥经脱水单元进行第一次脱水后,经平铺单元作用均匀平铺在吸水单元上,之后经吸水单元吸附后在其上自然晾干,最后混合单元将流体状污泥和尾渣层充分混合后,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该系统通过脱水单元、平铺单元和吸水单元可有效控制干化程度;由于脱水费用、吸水单元的价格远低于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费用,因此该系统可降低处理能耗;该系统中的混合单元将干化后的污泥和尾渣层混合后再回收利用,因此可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的框架图。其中,1-采集单元,2-脱水单元,3-平铺单元,4-吸水单元,5-混合单元,6-含水量检测单元,7-警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单元1、脱水单元2、平铺单元3、吸水单元4和混合单元5。即在本实施例中,采集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脱水单元2的输入端,脱水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平铺单元3的输入端,平铺单元3的输出端连接吸水单元4,混合单元5的输入端连接吸水单元4并将吸水单元4上的污泥混合搅拌并输出。具体的,吸水单元4为一尾渣层,该尾渣层由细尾渣组成,具有高渗透性,铺设在钢渣堆场上。采集单元1为一装载机,装载机将流体状污泥转移至脱水单元2内。脱水单元2为一搅拌机,流体状污泥在搅拌机内充分搅拌以进行第一次脱水,流体状污泥从搅拌机的输出端输出并散落在尾渣层。平铺单元3为一平铺机,铺设厚度小于50cm。平铺机将流体状污泥均匀铺设在尾渣层上,尾渣层吸附流体状污泥内的水分以实现流体状污泥自然晾干。混合单元5为一挖掘机,将自然晾干的流体状污泥和其下的泥渣层一起挖掘以进行有效混匀后装车外销。进一步地,脱水单元2与一含水量检测单元6相连;含水量检测单元6与一PLC连接;PLC连接一警示单元7。含水量检测单元6对流体状污泥的含水量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所得检测结果发送至PLC处,由PLC执行运算及控制操作。PLC接收到来自含水量检测单元6的信号后,其内的CPU模块将根据预存的数据模型对所得检测数据进行处理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发送至PLC处,若含水量超出设定值,PLC连通警示单元7,以提醒工作人员增加脱水单元2的运行时间。本实施例中,考虑存量污泥全部外销不仅耗资大,运输及转场存在一定的环保风险,且内层污泥呈流体状,装车极为困难,处理节点上也难以保证等问题,过污泥成分化验分析,CaO、MgO、SiO2、Al2O3等成分接近加工后的细尾渣,S、P等略高于加工后的细尾渣,在此情况下提出了首次尝试污泥脱湿搅拌细尾渣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将尾渣层预先铺设在钢渣堆场上,在钢渣堆场上设置装载机、搅拌机、平铺机和挖掘机;(2)装载机将流体状污泥转移至搅拌机内;(3)流体状污泥在搅拌机内充分搅拌以进行第一次脱水,流体状污泥从搅拌机的输出端输出并散落在尾渣层;含水量检测单元6对流体状污泥的含水量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所得检测结果发送至PLC处,由PLC执行运算及控制操作。PLC接收到来自含水量检测单元6的信号后,其内的CPU模块将根据预存的数据模型对所得检测数据进行处理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发送至PLC处,若含水量超出设定值,PLC连通警示单元7,以提醒工作人员增加脱水单元2的运行时间;(4)平铺机将流体状污泥均匀铺设在尾渣层上,尾渣层吸附流体状污泥内的水分以实现流体状污泥自然晾干;(5)挖掘机将自然晾干的流体状污泥和其下的泥渣层一起挖掘以进行有效混匀后装车。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单元、脱水单元、平铺单元、吸水单元和混合单元;其中,所述吸水单元为一尾渣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单元、脱水单元、平铺单元、吸水单元和混合单元;其中,所述吸水单元为一尾渣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铺单元的铺设厚度小于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状污泥脱湿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为一装载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方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