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2436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连接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连接层底料的组分包括15‑25%Ni、15‑25%Fe、0.5‑5%Mo、0‑2%Nb、1‑3%Cr,余量为Cu。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层底料的液相线温度在1100℃以上,熔点在1300℃左右,能够有效承受450km/h制动过程中的热载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层底料与铜基摩擦块具有基体结构一致性,相容性强,与大部分闸片中摩擦块的匹配性好。镍元素可以在铜基体中无限互溶,扩散性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定用量的镍,可以大幅度提高底料与摩擦材料的粘接强度。特定的铁‑镍比例稳定了底料的晶体结构,避免了因铁素体→奥氏体转变带来的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大幅度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制动负荷也越来越大,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位——制动闸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制动功率的增加,制动闸片在制动过程中将承受更高的热载荷,当制动初速度达到450km/h时,闸片的瞬时闪点温度高达1000℃以上。因此,不仅对闸片中摩擦材料的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摩擦材料与小钢背在高温下的粘接强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粉末冶金闸片中,在制动过程中,摩擦块主体与制动盘产生摩擦进行减速制动,摩擦块主体为摩擦材料,底部为钢制背板,通常通过钢制背板将摩擦块安装到闸片上,因此,需要通过焊接将摩擦材料与钢制背板进行连接。摩擦材料与钢制背板的连接层底料为铜合金焊料,利用烧结时产生的液相将摩擦材料与钢制背板连接,连接层底料起到焊接两种不同材料的作用,同时实现焊料中合金元素的扩均匀化。目前,对连接层底料的要求为粘接强度大于7MPa,连接层底料厚度不超过1mm,连接层底料中的合金元素扩散距离不超过1mm,对摩擦材料的影响小,不影响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在现有技术中,铜合金焊料的熔点均在500℃以下,铜自身熔点为1083℃,当制动过程中瞬时闪点温度在1000℃以上时,摩擦材料与钢制背板连接层底料易发生高温失效,导致摩擦材料与钢制背板脱落,损坏铁路沿线周围设施,危害高速列车的列车安全。因此,研制一种耐高温、满足450km/h高速列车的制动要求的连接层底料对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摩擦材料与钢制背板连接层底料不能满足450km/h高速列车的制动要求以及耐高温差缺陷,从而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连接层底料的组分包括15-25%Ni、15-25%Fe、0.5-5%Mo、0-2%Nb、1-3%Cr,余量为Cu。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连接层底料的组分包括18-22%Ni、18-22%Fe、1-3%Mo、0.5-1.5%Nb、1.5-2.5%Cr,余量为Cu。所述连接层底料的原料包括铜块、铁块、镍块、镍-钼中间合金、镍-铌中间合金、石墨、铬块;其中,以连接层底料原料总量质量分数100wt%计,所述连接层底料的原料包括15-25%Ni、15-25%Fe、0.5-5%Mo、0-2%Nb、1-3%Cr、0.3-0.5wt%石墨,在制备连接层底料时,铜的用量是过量的,要保证连接层底料各组分含量满足连接层底料组分包括15-25%Ni、15-25%Fe、0.5-5%Mo、0-2%Nb、1-3%Cr,余量为Cu。这是因为,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石墨的目的是脱氧,降低底料氧含量,连接层底料中不会含有石墨。因此,在制备连接层底料时,原料铜的用量是过量的。所述连接层底料的目数不超过300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连接层底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特定的顺序将镍源、钼源、铌源、铬源、铁源和铜源加入到冶炼炉中,采用感应熔炼工艺得到母合金自耗电极;其中,按照自下至上的顺序,依次为镍-钼、镍-铌、铬、镍、铁和铜;(2)母合金自耗电极经旋转电极雾化后,得到合金粉末,即连接层底料。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按照特定的顺序将镍源、钼源、铌源、铬源、铁源和铜源加入到冶炼炉,熔融,升温至1400-1600℃后加入石墨块,冶炼25-33min,降温至950-1050℃后充入氩气,浇筑得到母合金自耗电极。所述升温的速率为9-11℃/min;所述降温的速率为3-5℃/min。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连接层底料或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连接层底料在连接闸片中摩擦块和钢制背板的应用。所述应用的步骤包括,将连接层底料置于钢制背板上,将摩擦块置于连接层底料上方压制成型;再在900-1000℃、30-50MPa的氢气气氛下烧结0.3-0.6h。所述连接层底料置于钢制背板的厚度为0.5-1mm。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该连接层底料的组分包括15-25%Ni、15-25%Fe、0.5-5%Mo、0-2%Nb、1-3%Cr,余量为Cu。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层底料的液相线温度在1100℃以上,熔点在1300℃左右,能够有效承受450km/h制动过程中的热载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层底料为FCC结构,与铜基摩擦块具有基体结构一致性,相容性强,与大部分闸片中的摩擦块的匹配性好。镍元素可以在铜基体中无限互溶,扩散性良好,本专利技术采用特定用量的镍,可以大幅度提高底料与摩擦材料的粘接强度。特定的铁-镍比例稳定了底料的晶体结构,避免了因铁素体→奥氏体转变带来的失效风险。特定的钼、铌含量有效提高了底料合金的液相线温度和熔点,同时作为固溶强化元素提高了底料层的高温强度,使底料能够承受高速下紧急制动产生的热载荷。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层底料中加入铬,能够提高底料的抗氧化性和耐蚀性,避免底料层长时间服役后的腐蚀失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层底料可以用于连接粉末冶金闸片中的摩擦块和钢制背板,粘接强度好,能够承受高速(最高450km/h)下紧急制动产生的热载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层底料的使用方法简单、便捷,无需增加额外的工装或设备,且烧结后无需额外热处理。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层底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按照特定顺序将镍源、钼源、铌源、铁源、铬源和铜源加入到冶炼炉,采用感应熔炼工艺得到母合金自耗电极,经旋转电极雾化后得到连接层底料。本专利技术在得到母合金自耗电极时,对原料的装炉顺序进行限定,将高熔点原料置于熔炼炉下方,低熔点原料置于熔炼炉上方,可以缩短母合金自耗电极制备时间,并且在熔炼过程中,低熔点原料先熔化,流动至下方的过程中与下方原料发生溶解和扩散,同时杂质与炉渣上浮,降低了母合金自耗电极中元素偏析与氧含量,减少了成品粉末中的氧含量与夹杂物含量,进而提高连接层底料的抗热蠕变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层底料的制备方法,在得到母合金自耗电极前,控制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可以有效减少母合金自耗电极中的孔隙与元素偏析,降温速率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电极在凝固过程中出现孔洞等缺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或是将本专利技术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者条件,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其组分包括15wt%Ni、15w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连接层底料的组分包括15-25%Ni、15-25%Fe、0.5-5%Mo、0-2%Nb、1-3%Cr,余量为Cu。/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连接层底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连接层底料的组分包括15-25%Ni、15-25%Fe、0.5-5%Mo、0-2%Nb、1-3%Cr,余量为C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层底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连接层底料的组分包括18-22%Ni、18-22%Fe、1-3%Mo、0.5-1.5%Nb、1.5-2.5%Cr,余量为Cu。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层底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底料的原料包括铜块、铁块、镍块、镍-钼中间合金、镍-铌中间合金、石墨、铬块;
其中,以连接层底料原料的总质量计,石墨的质量分数为0.3-0.5wt%。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层底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底料的目数不超过300目。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层底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特定的顺序将镍源、钼源、铌源、铬源、铁源和铜源加入到冶炼炉中,采用感应熔炼工艺得到母合金自耗电极;其中,按照自下至上的顺序,依次为镍-钼、镍-铌、铬、镍、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玮龙波程景琳丁向莹魏东彬余程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