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434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炼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具体方法为采用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工艺流程,铁水脱硫预处理脱S后铁水中的[S]≤0.003%;转炉终点碳含量0.03~0.07%,氧活度0.05~0.08%,终点温度≥1650℃,出钢温降≤50℃,钢包内顶渣厚度≤80mm;LF出站温度控制在1650~1660℃,LF出站前进行顶渣改质;保证RH真空度≤100Pa;控制进站钢水氧活度≥0.05%,采用自然脱碳模式;脱碳结束后控制钢水氧活度≤0.035%;控制中包钢水过热度在20~45℃,中包采用无碳碱性覆盖剂保温;中包液位全程高位运行;采用全程保护浇注,控制连铸增氮量≤3ppm。本发明专利技术成功的改善了IF钢水口堵塞,增加了连浇炉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钢
,涉及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IF钢是无间隙原子钢,具有低屈服强度、低屈强比、高延伸率、高塑性应变比等特点,是优良的深冲钢材,而且无时效性,在汽车、家电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水口堵塞是IF钢连铸过程中非常普遍的问题,是一直困扰连铸的难题。水口堵塞后会引起钢流偏流,结晶器液位波动加剧,容易卷渣,增加夹杂物进入钢液的机会,严重影响铸坯表面质量;水口堵塞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浇铸中断。IF钢对钢液洁净度要求很高,钢中夹杂物主要是高熔点的Al2O3,在连铸浇注过程中容易附着在塞棒、水口等耐材上,造成水口堵塞。因此,如何控制并减少Al2O3夹杂物的含量是解决水口堵塞、增加连浇炉数的根本措施。另一方面,国内200t以下中小型转炉众多,采用精炼单联工艺(BOF→RH→CC)冶炼IF钢生产组织控制难度大,一般会采用精炼双联工艺(BOF→LF→RH→CC)进行冶炼。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通过控制冶炼过程中各个工序的工艺参数,减少Al2O3夹杂物的含量,改善水口结瘤堵塞问题,从而提高铸坯质量,并增加连浇炉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依次包括:铁水预处理工序、转炉冶炼工序、LF精炼工序、RH精炼工序和连铸工序,其中:(1)铁水脱硫预处理:采用KR法或喷吹法脱硫,脱S后进行扒渣操作,保证脱S后铁水中的[S]≤0.003%,扒渣率在95%以上;(2)转炉冶炼: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范围为0.03~0.07%,氧活度控制范围为0.05~0.08%,控制终点温度≥1650℃,出钢过程控制温降≤50℃;采用挡渣出钢操作,控制钢包内顶渣厚度≤80mm;不进行脱氧;(3)LF精炼:对钢水进行加热升温,LF出站温度控制在1650~1660℃;LF出站前进行顶渣改质,改质目标w(FeO+MnO)≤7%;(4)RH精炼:保证RH真空度≤100Pa;控制进站钢水温度在1640~1650℃,氧活度≥0.05%,采用自然脱碳模式对钢中的碳进行控制,将钢中碳含量控制在0.0020%以下;脱碳结束后控制钢水氧活度≤0.035%,并加入铝粒进行脱氧及合金化,之后高真空度下静循环6~10min,去除Al2O3夹杂;真空处理结束后对钢水进行镇静,镇静时间≥20min;(5)连铸:中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20~45℃;中包采用无碳碱性覆盖剂保温;中包液位全程高位运行;采用钢包下渣检测技术,防止换包时下渣;采用全程保护浇注,控制连铸增氮量≤3ppm。进一步的,上述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其中LF精炼采用微正压操作;进一步的,上述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其中脱碳结束后加入铝粒,控制[Als]在0.03~0.06%;进一步的,上述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其中RH精炼过程铝脱氧后,间隔3~5min后再加入钛铁、铌铁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合金化;进一步的,上述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其中中包内钢液重量控制在最大容量的90%以上;换包时中包内钢液重量不得小于最大容量的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适合200t以下中小型转炉的生产流程: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并通过各工序工艺参数的控制,减少钢中Al2O3夹杂数量,大大改善了水口堵塞,提高了IF钢的连浇炉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钢种DC05,180t钢包,采用的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80t转炉→LF精炼→RH精炼→双流板坯连铸,其具体步骤为:(1)铁水脱硫预处理:采用KR法脱硫,脱S后铁水中的[S]为0.0027%,扒渣率>95%;(2)转炉冶炼:转炉终点碳含量为0.0564%,氧活度为0.0507%,终点温度为1652℃,出钢过程控制温降为46℃;采用挡渣塞挡渣出钢,钢包内顶渣厚度为80mm;(3)LF精炼:LF出站温度为1656℃;LF出站前进行顶渣改质,改质后w(FeO+MnO)=5.3%;(4)RH精炼:RH真空度达到100Pa以下;进站温度为1641℃,氧活度为0.0518%,采用自然脱碳模式;脱碳结束后钢中碳为0.0018%,氧活度为0.0256%;脱碳结束3min后加入140kg铝粒进行脱氧和合金化,之后静循环6min;真空处理结束后对钢水镇静20min;(5)连铸:中包钢水过热度29℃;中包采用无碳碱性覆盖剂保温;中包容量70t,正常浇铸时,中包内钢液重量稳定在60t;换包时中包内钢液重量为50t;采用剩钢操作;全程保护浇注,增氮量3ppm。经过以上步骤所得单水口连续浇注由3炉次提高到6炉次,水口轻微结瘤,未引起钢流偏流、结晶器液位异常波动、卷渣等。实施例2钢种DC06,180t钢包,采用的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80t转炉→LF精炼→RH精炼→双流板坯连铸,具体步骤为:(1)铁水脱硫预处理:采用KR法脱硫,脱S后铁水中的[S]为0.0018%,扒渣率>95%;(2)转炉冶炼:转炉终点碳含量为0.0473%,氧活度为0.0587%,终点温度为1663℃,出钢过程控制温降为49℃;采用挡渣塞挡渣出钢,钢包内顶渣厚度为60mm;(3)LF精炼:LF出站温度为1656℃;LF出站前进行顶渣改质,改质后w(FeO+MnO)=4.7%;(4)RH精炼:RH真空度达到100Pa以下;进站温度为1646℃,氧活度为0.0593%,采用自然脱碳模式;脱碳结束后钢中碳为0.0013%,氧活度为0.0324%;脱碳结束5min后加入160kg铝粒进行脱氧和合金化,之后静循环8min;真空处理结束后对钢水镇静30min;(5)连铸:中包钢水过热度42℃;中包采用无碳碱性覆盖剂保温;中包容量70t,正常浇铸时,中包内钢液重量稳定在60t;换包时中包内钢液重量为52t。;采用剩钢操作;全程保护浇注,增氮量2ppm。经过以上步骤所得单水口连续浇注由3炉次提高到6炉次,水口轻微结瘤,未引起钢流偏流、结晶器液位异常波动、卷渣等。实施例3钢种DC06,180t钢包,采用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依次包括:铁水预处理工序、转炉冶炼工序、LF精炼工序、RH精炼工序和连铸工序,其中:/n(1)铁水脱硫预处理工序:采用KR法或喷吹法脱硫,脱S后进行扒渣操作,保证脱S后铁水中的[S]≤0.003%,扒渣率在95%以上;/n(2)转炉冶炼工序: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范围为0.03~0.07%,氧活度控制范围为0.05~0.08%,控制终点温度≥1650℃,出钢过程控制温降≤50℃;采用挡渣出钢操作,控制钢包内顶渣厚度≤80mm;不进行脱氧;/n(3)LF精炼工序:钢水进行加热升温,LF出站温度为1650~1660℃;LF出站前进行顶渣改质,改质目标w(FeO+MnO)≤7%;/n(4)RH精炼工序:保证RH真空度≤100Pa;控制进站钢水温度为1640~1650℃,氧活度≥0.05%,采用自然脱碳模式对钢中的碳进行控制,钢中碳含量为≤0.0020%;脱碳结束后控制钢水氧活度≤0.035%,并加入铝粒进行脱氧及合金化,之后高真空度下静循环6~10min,去除A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IF钢水口堵塞的精炼双联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依次包括:铁水预处理工序、转炉冶炼工序、LF精炼工序、RH精炼工序和连铸工序,其中:
(1)铁水脱硫预处理工序:采用KR法或喷吹法脱硫,脱S后进行扒渣操作,保证脱S后铁水中的[S]≤0.003%,扒渣率在95%以上;
(2)转炉冶炼工序: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范围为0.03~0.07%,氧活度控制范围为0.05~0.08%,控制终点温度≥1650℃,出钢过程控制温降≤50℃;采用挡渣出钢操作,控制钢包内顶渣厚度≤80mm;不进行脱氧;
(3)LF精炼工序:钢水进行加热升温,LF出站温度为1650~1660℃;LF出站前进行顶渣改质,改质目标w(FeO+MnO)≤7%;
(4)RH精炼工序:保证RH真空度≤100Pa;控制进站钢水温度为1640~1650℃,氧活度≥0.05%,采用自然脱碳模式对钢中的碳进行控制,钢中碳含量为≤0.0020%;脱碳结束后控制钢水氧活度≤0.035%,并加入铝粒进行脱氧及合金化,之后高真空度下静循环6~10min,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建董廷亮周彦召陈明毅岳重祥刘利香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