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01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其包括轿厢、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上固定梁、安装于上固定梁上的曳引机以及绕过曳引机上的曳引轮的曳引绳,曳引机安装于上固定梁的侧面上,曳引轮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电梯还包括用于使绕过曳引轮的曳引绳换向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组件。有利于顶层高度的降低500MM左右,降低无机房电梯井道的造价,通过调整导向安装板的数量,调节导向座的长度,进而调整导向轮的位置,可同时适用在轿底轮或轿顶轮的结构,增强结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无机房电梯省去了电梯机房的布置空间,因此其具有结构紧凑、节省空间,而且节能高效的优点。现有的无机房电梯曳引的布置方式包括纵向或横向布置,即曳引机的曳引轮的轴线与井道高度方向相垂直,上述两种布置方式,曳引机都必须安装在上固定梁的上方或者下方,导致曳引机占用掉井道的部分高度,因此上述两种布置方式已无法满足井道所需高度进一步降低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一步降低对井道高度要求的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其包括轿厢、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上固定梁、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梁上的曳引机以及绕过所述曳引机上的曳引轮的曳引绳,所述轿厢在所述井道内移动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绕过所述曳引轮的曳引绳的两端部分别为对重侧端部和轿厢侧端部,所述对重侧端部和所述轿厢侧端部分别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件和对重侧绳头组件上,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梁的侧面上,所述曳引轮的转动轴线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电梯还包括用于使绕过所述曳引轮的曳引绳换向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组件。优化的,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曳引机分别位于所述上固定梁的两侧,其包括多组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梁上的导向座,转动连接于各所述导向座上的导向轮,所述导向座有多个,所述导向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曳引轮的转动轴线相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电梯包括对重轮和对重块,所述曳引绳的对重侧端部绕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轮后再从上至下再至上地绕过对重轮后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本体、轿顶轮或轿底轮,当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和轿顶轮时,所述曳引绳轿厢侧端部绕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轮后再从上至下再至上地绕过轿顶轮后与轿厢侧绳头组件相固定;当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和轿底轮时,所述曳引绳轿厢侧端部绕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轮后再从上至下再至上地绕过轿底轮后与轿厢侧绳头组件相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座包括多块收尾依次拼接的导向安装板。进一步的,所述曳引机为永磁同步扁平状曳引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有利于顶层高度的降低500MM左右,降低无机房电梯井道的造价;2.编码器位置在曳引轮背面,当曳引机背躺排时,编码器朝向上方,有利于主机旋转编码器的维修更换;3.通常门机在固定梁投影下方,运行到顶层时容易和固定梁干涉,但由于曳引机采用背躺排式时,轿厢开门时开门机不会受到固定梁干涉;4.通过调整导向安装板的数量,调节导向座的长度,进而调整导向轮的位置,可在调整到适合轿底轮或适合轿顶轮的结构;5.方便大批量定制,亦可在现场进行更换;6.含对重轮的对重系统不再受到井道限制可采用有机房的对重系统;7.导向轮远离轿厢,运行时轿厢内部噪音更低。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一中电梯的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二中电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包括对重轮1、对重块2、轿厢3、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上固定梁4、安装于上固定梁4上的曳引机5、绕过曳引机5上的曳引轮6的曳引绳7以及用于使绕过曳引轮6的曳引绳7换向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组件8。轿厢3在井道内移动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绕过曳引轮6的曳引绳7的两端部分别为对重侧端部和轿厢侧端部,对重侧端部和轿厢侧端部分别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件9和对重侧绳头组件10上。曳引机5为永磁同步扁平状曳引机5。曳引机5安装于上固定梁4的侧面上,曳引轮6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有利于顶层高度的降低,进而能降低无机房电梯井道的造价;同时编码器位置在曳引轮6背面,当曳引机5背躺排时,编码器朝向上方,有利于编码器的维修更换。曳引绳7的对重侧端部绕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轮12后再从上至下再至上地绕过对重轮1后与对重侧绳头组件10固定。轿厢3包括轿厢本体30和轿底轮31,曳引绳7轿厢侧端部绕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轮12后再从上至下再至上地绕过轿底轮31后与轿厢侧绳头组件9相固定。导向组件8与曳引机5分别位于上固定梁4的两侧,其包括多组固定于上固定梁4上的导向座11,转动连接于各导向座11上的导向轮12,导向座11有多个,导向轮12的转动轴线与曳引轮6的转动轴线相垂直。导向座11包括多块收尾依次拼接的导向安装板111,通过调整导向安装板111的数量,调节导向座11的长度,进而调整导向轮12的位置,可在安装现场调整到适合轿底轮31的长度。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包括对重轮1、对重块2、轿厢3、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上固定梁4、安装于上固定梁4上的曳引机5、绕过曳引机5上的曳引轮6的曳引绳7以及用于使绕过曳引轮6的曳引绳7换向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组件8。轿厢3在井道内移动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绕过曳引轮6的曳引绳7的两端部分别为对重侧端部和轿厢侧端部,对重侧端部和轿厢侧端部分别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件9和对重侧绳头组件10上。曳引机5为永磁同步扁平状曳引机5。曳引机5安装于上固定梁4的侧面上,曳引轮6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有利于顶层高度的降低,进而能降低无机房电梯井道的造价;同时编码器位置在曳引轮6背面,当曳引机5背躺排时,编码器朝向上方,有利于主机旋转编码器的维修更换。曳引绳7的对重侧端部绕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轮12后再从上至下再至上地绕过对重轮1后与对重侧绳头组件10固定。轿厢3包括轿厢本体30和轿顶轮32,曳引绳7轿厢侧端部绕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轮12后再从上至下再至上地绕过轿顶轮32后与轿厢侧绳头组件9相固定。导向组件8与曳引机5分别位于上固定梁4的两侧,其包括多组固定于上固定梁4上的导向座11,转动连接于各导向座11上的导向轮12,导向座11有多个,导向轮12的转动轴线与曳引轮6的转动轴线相垂直。导向座11包括多块收尾依次拼接的导向安装板111,通过调整导向安装板111的数量,调节导向座11的长度,进而调整导向轮12的位置,可在安装现场调整到适合轿顶轮32的长度。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其包括轿厢、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上固定梁、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梁上的曳引机以及绕过所述曳引机上的曳引轮的曳引绳,所述轿厢在所述井道内移动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绕过所述曳引轮的曳引绳的两端部分别为对重侧端部和轿厢侧端部,所述对重侧端部和所述轿厢侧端部分别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件和对重侧绳头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梁的侧面上,所述曳引轮的转动轴线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电梯还包括用于使绕过所述曳引轮的曳引绳换向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其包括轿厢、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上固定梁、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梁上的曳引机以及绕过所述曳引机上的曳引轮的曳引绳,所述轿厢在所述井道内移动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绕过所述曳引轮的曳引绳的两端部分别为对重侧端部和轿厢侧端部,所述对重侧端部和所述轿厢侧端部分别固定在轿厢侧绳头组件和对重侧绳头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梁的侧面上,所述曳引轮的转动轴线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电梯还包括用于使绕过所述曳引轮的曳引绳换向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躺排驱动的低顶层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曳引机分别位于所述上固定梁的两侧,其包括多组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梁上的导向座,转动连接于各所述导向座上的导向轮,所述导向座有多个,所述导向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曳引轮的转动轴线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利强张光勤俞杰吴新火金计全
申请(专利权)人:赛奥智能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