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92390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及装配方法,包括龙骨机构,所述龙骨机构的外表面安装有双体船体,所述双体船体的上表面焊接有舰桥,所述舰桥的前表面焊接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的上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板;利用矢量驱动机构之间的相关机构形成机械联动配合,在连辊及第二连轴块将整体机构形成一个铰链四杆机构并施加虚约束的同时,实现两组螺旋桨可以在双体船体水线以下的尾部空间的任意角度进行旋转,以及在双体船体水线以下的尾部空间的任意间距进行调节,实现两组矢量驱动,从而在实际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的海况及巡查机动需求,进行快速的自适应变化与调节,并且不需要传统的船舵装置依然可以完成小角度转向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及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船舶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近海岸工程巡航作业的相关船舶而言,长期存在着适航能力差、能耗及经济性损失高,以及单(或双)舵机构难以适应湍急的水流或针对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大倾角穿插的需求,并且运用的船只越多且水上作业安全风险大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增加风险管控的成本投入就越多,由此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施工的经济负担。为此,提出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及装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及装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包括龙骨机构,所述龙骨机构的外表面安装有双体船体,所述双体船体的上表面焊接有舰桥,所述舰桥的前表面焊接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的上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板,所述双体船体的内侧均匀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板的电性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双体船体的内侧安装有液压泵,所述双体船体的内侧壁后部安装有矢量驱动机构;所述矢量驱动机构包括两个船舶电机、两个传动轴、两个连接法兰、两个密封套杆、两个螺旋桨、两个连接块、两个第一液压油缸、两个三角支撑块、两个第一连轴块和两个第二液压油缸,所述船舶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万向联轴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的后表面通过螺栓与所述双体船体的后部下侧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法兰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套杆的内侧壁与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与所述螺旋桨的内侧壁焊接,所述密封套杆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焊接,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通过另一个所述万向联轴器机构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与所述三角支撑块的外表面焊接,所述三角支撑块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连轴块的内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轴块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焊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驱动端均与所述液压泵的出水口连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龙骨机构包括若干个旁龙骨板、若干个龙筋骨板、若干个舭龙骨和若干个舰艏骨,所述旁龙骨板的外表面与所述龙筋骨板的外表面通过铆钉铆接,所述龙筋骨板的外表面与所述舭龙骨的外表面通过铆钉铆接,所述舭龙骨的外表面通与所述舰艏骨的外表面通过铆钉铆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双体船体的下表面焊接有稳定鳍。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矢量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橡胶套筒,所述密封套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橡胶套筒的外表面粘接,所述第一橡胶套筒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法兰的外表面粘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连轴块,两个所述第二连轴块的内侧壁通过轴承铰接有连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万向联轴器机构包括第一连轴筒、第二连轴筒、换向球和第二橡胶套筒,所述第一连轴筒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橡胶套筒的外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橡胶套筒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轴筒的外表面粘接,所述换向球的外表面均与所述第一连轴筒和所述第二连轴筒的内侧壁相适配,所述换向球的外表面通过两个轴承均与所述第一连轴筒和所述第二连轴筒的外表面转动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的装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龙骨机构内的旁龙骨板、龙筋骨板、舭龙骨和舰艏骨进行铆接,船体成型后按照放样线规划与焊接外部钢板,组成双体船体,并在双体船体的底部焊接一条稳定鳍;S2、随后将双体船体的船坞注水,双体船体开始吃水,进入船舶舾装作业,期间将舰桥及其置物架以及其所搭载的太阳能电板分别安装于双体船体之上,装配船舶必要电子装置后,在双体船体的内侧船舱安装多个蓄电池以及液压泵,并将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板之间的电路连通;S3、随后开始安装矢量驱动机构,其中两个船舶电机设置于双体船体的船舱尾部,而连接法兰则安置于船体尾部的外侧,并安装密封套杆,将两个万向联轴器机构接通船舶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另两个万向联轴器机构接通密封套杆的连接块及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同时将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轴块与三角支撑块互相连接,然后将两个连接块之间安装上连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S3中,将两个连接块之间通过两个第二连轴块安装上连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利用矢量驱动机构之间的相关机构形成机械联动配合,在连辊及第二连轴块将整体机构形成一个铰链四杆机构并施加虚约束的同时,实现两组螺旋桨可以在双体船体水线以下的尾部空间的任意角度进行旋转,以及在双体船体水线以下的尾部空间的任意间距进行调节,实现两组矢量驱动,从而在实际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的海况及巡查机动需求,进行快速的自适应变化与调节,并且不需要传统的船舵装置依然可以完成小角度转向需求;二、利用龙骨机构所配合的双体船体,可以使得整体装置的水上耐波性更优于传统船舶,并且保证了航行时具有较小的兴波阻力,并且相较于同吨位的单体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双体船体的总宽度更大,因而具有更大的甲板面积和舱室面积,尤其适合装载低密度货物或搭载更多成员,满足实际情况下的使用效果;三、结合现代新能源设计理念,本装置依靠太阳能电板进行光电转换并储存于船舶电机,由电力驱动矢量驱动机构进行运转,不仅节能环保且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龙骨机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龙骨机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体船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双体船体仰视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矢量驱动机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矢量驱动机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图8的A区放大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万向联轴器机构剖视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龙骨机构;101、旁龙骨板;102、龙筋骨板;103、舭龙骨;104、舰艏骨;2、双体船体;201、稳定鳍;3、舰桥;301、置物架;4、太阳能电板;5、蓄电池;6、液压泵;7、矢量驱动机构;701、船舶电机;702、传动轴;703、连接法兰;704、密封套杆;7041、第一橡胶套筒;705、螺旋桨;706、连接块;707、第一液压油缸;708、三角支撑块;709、第一连轴块;710、第二液压油缸;711、第二连轴块;712、连辊;8、万向联轴器机构;801、第一连轴筒;802、第二连轴筒;803、换向球;804、第二橡胶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包括龙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机构(1)的外表面安装有双体船体(2),所述双体船体(2)的上表面焊接有舰桥(3),所述舰桥(3)的前表面焊接有置物架(301),所述置物架(301)的上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板(4),所述双体船体(2)的内侧均匀安装有蓄电池(5),所述太阳能电板(4)的电性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5)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双体船体(2)的内侧安装有液压泵(6),所述双体船体(2)的内侧壁后部安装有矢量驱动机构(7);/n所述矢量驱动机构(7)包括两个船舶电机(701)、两个传动轴(702)、两个连接法兰(703)、两个密封套杆(704)、两个螺旋桨(705)、两个连接块(706)、两个第一液压油缸(707)、两个三角支撑块(708)、两个第一连轴块(709)和两个第二液压油缸(710),所述船舶电机(701)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万向联轴器机构(8)与所述传动轴(7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703)的后表面通过螺栓与所述双体船体(2)的后部下侧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轴(702)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法兰(703)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套杆(704)的内侧壁与所述传动轴(702)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702)的外表面与所述螺旋桨(705)的内侧壁焊接,所述密封套杆(704)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块(706)的外表面焊接,所述连接块(706)的外表面通过另一个所述万向联轴器机构(8)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707)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706)的外表面与所述三角支撑块(708)的外表面焊接,所述三角支撑块(708)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连轴块(709)的内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轴块(709)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710)的活塞杆焊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710)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707)的驱动端均与所述液压泵(6)的出水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包括龙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机构(1)的外表面安装有双体船体(2),所述双体船体(2)的上表面焊接有舰桥(3),所述舰桥(3)的前表面焊接有置物架(301),所述置物架(301)的上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板(4),所述双体船体(2)的内侧均匀安装有蓄电池(5),所述太阳能电板(4)的电性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5)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双体船体(2)的内侧安装有液压泵(6),所述双体船体(2)的内侧壁后部安装有矢量驱动机构(7);
所述矢量驱动机构(7)包括两个船舶电机(701)、两个传动轴(702)、两个连接法兰(703)、两个密封套杆(704)、两个螺旋桨(705)、两个连接块(706)、两个第一液压油缸(707)、两个三角支撑块(708)、两个第一连轴块(709)和两个第二液压油缸(710),所述船舶电机(701)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万向联轴器机构(8)与所述传动轴(7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703)的后表面通过螺栓与所述双体船体(2)的后部下侧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轴(702)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法兰(703)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套杆(704)的内侧壁与所述传动轴(702)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702)的外表面与所述螺旋桨(705)的内侧壁焊接,所述密封套杆(704)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块(706)的外表面焊接,所述连接块(706)的外表面通过另一个所述万向联轴器机构(8)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707)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706)的外表面与所述三角支撑块(708)的外表面焊接,所述三角支撑块(708)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连轴块(709)的内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轴块(709)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710)的活塞杆焊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710)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707)的驱动端均与所述液压泵(6)的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机构(1)包括若干个旁龙骨板(101)、若干个龙筋骨板(102)、若干个舭龙骨(103)和若干个舰艏骨(104),所述旁龙骨板(101)的外表面与所述龙筋骨板(102)的外表面通过铆钉铆接,所述龙筋骨板(102)的外表面与所述舭龙骨(103)的外表面通过铆钉铆接,所述舭龙骨(103)的外表面通与所述舰艏骨(104)的外表面通过铆钉铆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体船体(2)的下表面焊接有稳定鳍(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新能源电动水上作业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玉生陈天翼厉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贸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