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37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该散热风扇包括一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壳体,该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入风口,而该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出风口,该扇叶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中,并包含:一轮毂、数个连接肋条,及一扇叶组,该轮毂具有一环状围绕壁,并对向该入风口,该数个连接肋条环绕该轮毂间隔设置,且每一连接肋条的一端与该围绕壁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扇叶组与该数个连接肋条的另一端相连接,并具有一围绕在该轮毂的围绕壁底缘外围的外环圈、数个自该外环圈顶面间隔向上设置的第一叶片、一与该数个第一叶片的内侧缘连接的导流环圈,及数个自该导流环圈顶面向上设置且与该数个第一叶片内侧缘连接的第二叶片,该数个连接肋条的另一端是连接该导流环圈,且该导流环圈的顶面设置有一自该轮毂往该外环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扇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科技进步,目前的中央处理器、单芯片等半导体组件运行速度已不可同日而语,高速运行的结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然而,高热会导致半导体组件上的电子流加速激烈运动,不但使该半导体组件的稳定性降低,更直接影响该半导体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对于高发热量的半导体组件,为求其稳定使用,大多会外加一散热装置来带走该半导体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该散热装置依照使用媒介的不同可分为气冷式及水冷式两种。以一般大众而言,较常接触到的散热装置多为气冷式的散热装置,即常见的散热风扇。利用该散热风扇将主要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以加速空气流通的方式予以散热及降温,常见于一般个人计算机中。然而,由于各种发热组件的设计不同,为使该散热风扇能适用于各种发热组件的环境条件,即有业者研发出一种可由轴向进气侧面排气的散热风扇。如图1所示,为一般具有轴向进气侧面排气功能的直流无刷式轴流散热风扇,该轴流式散热风扇1主要包含有一基座11、一固设于该基座11上的扇轮12,及一与该基座11结合而罩盖于该扇轮12上的壳盖13。该壳盖13具有一设置于该扇轮12上方的入风口131,及一设置于该基座11一侧的出风口132。配合图2、3所示,该扇轮12具有一轮毂121、数个连接该轮毂121的连接肋122、数个与该数个连接肋122连接的叶片123,及一与该数个叶片123连接的外环圈124。当该轴流式散热风扇1进行运转而驱动该扇轮12旋转时,即可由该壳盖13顶面的入风口131吸引气流,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空气会由该轮毂121上方被吸引下来,再经由该数个叶片123将气流由该壳盖13的出风口132排出,进而达到使该轴流式散热风扇1由轴向引进气流并由侧向排出气流的目的。然而,该轴流式散热风扇1在运转时,由该壳盖13顶面的入风口131所吸引的气流,是直接以轴向流动而吹袭该基座11的表面,使气流垂直撞击该基座11表面后再经转折后由该出风口132排出。所以,在实际使用上仍有下列缺失值得改进。一、散热效果差当该轴流式散热风扇1运转时,由于气流的行进方向是直接往轴向流动而吹袭该基座11表面,也就是气流流向是由轴向猛然转变为径向,因此所吸入的气流会因为受到反压而折损,除了产生强烈不稳定的扰流外,更致使无法达到稳定、顺畅的排气效果,所以造成出风量及风压减少,无法提高散热效果。二、排气不顺畅除上述导致出风量变小的原因外,该扇轮12的外环圈124是环设于该数个叶片123的外侧缘上,当气流垂直撞击该基座11表面,再转折经由该数个叶片123间排出时,该外环圈124的设置位置会对气流的出风角度造成阻碍,进而影响出风效率。有鉴于此,为进一步改善上述缺点,提高该轴流式散热风扇1的出风量,以达到加强散热的目的,即为本技术欲积极改善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提高空气流量,并使排气较为顺畅的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该散热风扇包括一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壳体,该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入风口,而该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出风口,该扇叶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中,并包含一轮毂、数个连接肋条,及一扇叶组,该轮毂具有一环状围绕壁,并对向该入风口,该数个连接肋条环绕该轮毂间隔设置,且每一连接肋条的一端与该围绕壁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扇叶组与该数个连接肋条的另一端相连接,并具有一围绕在该轮毂的围绕壁底缘外围的外环圈、数个自该外环圈顶面间隔向上设置的第一叶片、一与该数个第一叶片的内侧缘连接的导流环圈,及数个自该导流环圈顶面向上设置且与该数个第一叶片内侧缘连接的第二叶片,该数个连接肋条的另一端是连接该导流环圈,且该导流环圈的顶面设置有一自该轮毂往该外环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第二叶片的截面呈弧形。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叶片的长度及弧长皆为其所对应的第一叶片的长度及弧长的三分之一。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肋条的顶面及侧面皆为圆弧形。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借由每一第一叶片与每一第二叶片相连接,可增加该扇叶组对气体流场的作功面积,以提高气体流量,而该导流环圈的倾斜面设计,可顺畅导引气体进入该数个第一、二叶片间,减少气体扰流形成,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轴流式散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该轴流式散热风扇中一扇轮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该扇轮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中一扇叶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5中该扇叶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5中该扇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与一般习知直流无刷式轴流散热风扇的扇轮的风压实验曲线图。图9是本技术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设置于另一种形态的壳体2中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如图4、5所示,本技术扇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是装设于一散热风扇的一壳体2中,该壳体2具有一围绕界定出一容置空间2 10的周壁21、一设置于该周壁21顶面并与该容置空间210相连通的入风口22,及一设置于该壳体2的一侧并与该容置空间210相连通的出风口23。该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包含一轮毂3、数个连接肋条4,及一扇叶组5。配合图6、7所示,该轮毂3具有一呈环状的围绕壁31,该数个连接肋条4是环设于该轮毂3四周,且每一连接肋条4的一端与该围绕壁31连接。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每一连接肋条4的顶面及侧面皆为圆弧形。该扇叶组5是与该数个连接肋条4的另一端相连接,并具有一围绕在该轮毂3的围绕壁31底缘外围的外环圈、数个自该外环圈51顶面向上延伸的第一叶片52、一与该数个第一叶片52内侧缘连接的导流环圈53,及数个自该导流环圈53顶面间隔向上延伸且与该数个第一叶片52内侧缘连接的第二叶片54。其中,该第一、二叶片52、54的横截面是呈弧形,也就是说该第二叶片54的弧状弯曲角度是延续该第一叶片52而弯曲,且该导流环圈53的顶面设置有一自该轮毂3往该外环圈51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面531,该倾斜面531可帮助导引气流转向,其详细说明容后再述。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导流环圈53是与每一第一叶片52的内侧缘,由上而下约在该第一叶片52内侧缘总高度的1/3处连接,该数个第二叶片54再自该导流环圈53的倾斜面531向上延伸而与该数个第一叶片52齐平。在此,应注意的是,每一第二叶片54的纵向长度及横向弧长皆为所相对应第一叶片52的1/3。但实际实施时,每一第二叶片54的长度及弧长应视该导流环圈53与该数个第一叶片52连接的高度,及该倾斜面531剖面的宽度而定,业者可依实际状况加以变动,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所揭露。当该轮毂3旋转时,借由该数个连接肋条4连接该扇叶组5转动,以将该壳体2外部气流如图4、6中箭头方向所示,外界空气由该壳体2的入风口22吸入该容置空间2 10中,形成轴向进气,此时再借由该扇叶组5的导流环圈53的导引,使得所吸入的气流能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生赵亚宇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