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16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的相对面上的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线路层和第二导电线路层,第一导电线路层和第二导电线路层上分别覆盖有第一绝缘线路层和第二绝缘线路层,第一绝缘线路层和第二绝缘线路层通过粘胶层粘合,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透明绝缘点,该透明绝缘点固定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的一者上,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隔离层。该触控面板能增强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的应用可以取代传统的滑鼠以及键盘,节省产品的空间,提高 了可携性,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提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摄录机等各种电子产1=1叩o典型的电阻式触控面板一般包括两层镀有透明氧化铟锡层(ITO)的阻 性导电基材、位于两层导电基材间的多个透明绝缘颗粒和导电性能良好的银 电极,电极分布在两层导电基材的边缘。两层导电基材相当于电阻网络,当 其中一层上的电极加上电压时,会在该电阻网络上形成电压梯度。如果有外 力使两层导电基材在某一点接触,则在未加压的另一层可以测得接触点的电 压,将测得的电压传送到触控面板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的电压确定接 触点的坐标(接触位置)。如图1所示,传统的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材11和第二基材12,在第一 基材11和第二基材1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 14,在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14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线路层15 和第二导电线路层16,第一导电线路层15和第二导电线路层16上分别覆盖 有第一绝缘线路层17和第二绝缘线路层18,第一绝缘线路层17和第二绝缘 线路层18通过粘胶层19粘接,第一导电线路层15和第二导电线路层16的 导电线路通过柔性线路板10与控制器相连接,在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 层14之间设置有多个透明绝缘颗粒20,用于隔离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 层14,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14不接触。使用者频繁地在传统的触控面板的第一基材11上操作,如敲击、划线等,会使第一导电层13受到损耗,从而使触控面板的使用使命縮减,虽然 可以在第一基材11上涂有加硬涂层,来增加触控面板的机械使用寿命,但 是在操作触控面板时,加硬涂层也随着使用者的操作而被磨损;此外,受涂 布工艺的影响,在形成涂层时控制均匀涂布的难度较大,因此触控面板会出 现牛顿环现象,虽然可以在第一基材11上添加一些光学涂层来防止牛顿环, 但这些涂层也会随着使用者的操作而被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在于解决现有的触控面板由于使用者的频繁操作而导 致第一导电层被磨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使用寿命的触控面 板。被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材层、第 二基材层、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的相对面上的第一导电层与 第二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线路层 和第二导电线路层,第一导电线路层和第二导电线路层上分别覆盖有第一绝 缘线路层和第二绝缘线路层,第一绝缘线路层和第二绝缘线路层通过粘胶层 粘合,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透明绝缘点,该透明绝缘 点固定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的一者上,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与第 一导电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隔离层。本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由于在第一基材层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 了第一绝缘层,当使用者在第一基材层上操作,例如点击、敲击、划线等时, 第一基材层会发生形变,将第一导电层压向第二导电层使第一导电层与第二 导电层接触,由于第一基材层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还隔有第一绝缘隔离层,该 隔离层能够对通过第一基材层施加到第一导电层的压力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从而能够保护第一导电层不易磨损,以增强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材层21、第二 基材层22、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材层21与第二基材层22的相对面上的第一导 电层23与第二导电层24,在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的边缘分别设 置有第一导电线路层25和第二导电线路层26,第一导电线路层25和第二导 电线路层26上分别覆盖有第一绝缘线路层27和第二绝缘线路层28,第一绝 缘线路层27和第二绝缘线路层28通过粘胶层29粘合,第一导电层23和第 二导电层24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透明绝缘点30,该透明绝缘点30固定在第一 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中的一者上,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与第一 导电层2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隔离层31。第一基材层21可以为透明的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基材等,优选为PET基材,第一基材层21的表面可以涂有加硬涂 层,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添加防眩光处理、防光线反射处理、增加光线透 过率处理等不同的处理效果。第一基材层21可以通过丝印、移印或转移不 同的图案和效果、也可以通过电镀在该层形成不同的金属装饰效果。第一基 材层21的厚度可以为小于等于0.3 mm,透光率为40—99% 。第二基材层22可以为玻璃或塑料材质,塑料材质可以为聚碳酸酯(P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加工制成。第二基材层22的厚度为0.2—2mm,透光率为60_99%,表面硬度为0—3H。第二基材 层22对触控面板起支撑和抗冲击的作用。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可以为通过低温电镀有氧化铟锡或氧化 铝锌的PET基材,优选为氧化铟锡,其中氧化铟锡或氧化铝锌的厚度可以根 据不同的电性能和光学性能要求而做出不同调整。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 电层24的厚度可以为0.05 mm—0.3 mm,优选为0.125—0.2mm,透光率可 以为60%—99%,优选为80%—90%,方块电阻可以为0—1000Q/口。第一导电线路层25和第二导电线路层26可以为金属导线层,例如可以 是印刷的银浆、碳浆或者两者的混合物,通过印刷布线在第一导电层23和 第二导电层24的边缘形成导电环路,银浆的组分可以为聚酯树脂和银粉; 碳浆的组分可以为聚酯树脂和碳粉。第一导电线路层25和第二导电线路层 26的厚度可以为3—20^im。第一绝缘线路层27和第二绝缘线路层28可以为绝缘性能良好的光固化 或者热固化金属盐混合树脂,例如丙烯酸盐树脂。第一绝缘线路层27和第 二绝缘线路层28可以分别通过印刷布线于第一导电线路层25和第二导电线 路层26上,第一绝缘线路层27和第二绝缘线路层28的厚度可以是3—40 pm。粘胶层29可以是水性压敏粘结剂或者油性粘结剂,可以通过丝印布线 在绝缘线路上,厚度可以为10—50pm。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31通过钢板印刷在所述第一基材层21和第一导电 层23中的一者上,并通过紫外光固化,第一基材层21和第一导电层23中 的另一者通过第一光学双面胶层与第一绝缘层粘接。所述第二基材层22与第二导电层24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隔离层32。 第二绝缘隔离层32通过钢板印刷在所述第二基材层22和第二导电层24中 的一者上,并通过紫外光固化,第二基材层22和第二导电层24中的另一者7通过第二光学双面胶层与第二绝缘隔离层粘接。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31和第二绝缘隔离层32可以为多个透明绝缘颗 粒,多个透明绝缘颗粒被设置在第二基材层22和第二导电层24中的一者上, 多个透明绝缘颗粒可以以三个透明绝缘颗粒构成的三角形为基本单元进行 排列;也可以以六个透明绝缘颗粒构成的六边形为基本单元进行蜂窝状排 列;还可以以四个透明绝缘颗粒构成的矩形为基本单元进行排列,优选情况 下,以0.5 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材层(21)和第二基材层(22)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材层(21)与第二基材层(22)的相对面上的第一导电层(23)与第二导电层(24),在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线路层(25)和第二导电线路层(26),第一导电线路层(25)和第二导电线路层(26)上分别覆盖有第一绝缘线路层(27)和第二绝缘线路层(28),第一绝缘线路层(27)和第二绝缘线路层(28)通过粘胶层(29)粘合,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透明绝缘点(30),该透明绝缘点(30)固定在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中的一者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21)与第一导电层(2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隔离层(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丹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