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10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座、罩设于所述容纳腔开口一侧的顶框及设于所述顶框内的杀虫模块,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诱捕口,所述顶框相对于所述底座具有压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杀虫状态及凸伸于所述容纳腔上方的诱捕状态。如此,该害虫诱捕装置可以将害虫先通过诱捕口引入容纳腔内进行收集,再通过按压顶框以封闭容纳腔而进入杀虫状态,使得杀虫模块开启而将收集起来的害虫杀灭,杀灭完成之后再回复至诱捕状态,在杀虫模块启动杀灭害虫期间,容纳腔处于被封闭状态,避免危害人体或其它害虫天敌,实现更加安全、有效地杀灭害虫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害虫诱捕装置
本技术害虫防治
,特别是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害虫是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生活的昆虫的总称,蚊子、蟑螂、蛀虫、蚜虫等属于间接地危害人类的具有代表性的害虫。这种害虫会成为通过在身上附着病菌或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并将其传播给人类的媒介,或者危害林木的生长。人类的生活范围因耕种、工业化或城市化等而变得越来越宽,尤其伴随着交通设施的发达,与昆虫或害虫的生活范围相接触的地点也逐渐增多。并且,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容易引起害虫尤其变多的现象。因此,在山林间、景区、住宅、公司或区域社会中防治害虫的工作都尤为需要。目前,已知的防治害虫的方法中,不仅有利用超短波、超声波等的物理防治法,也有利用杀虫剂、熏蒸剂、驱避剂等的化学方法等。然而,采用化学方法时,杀虫剂、熏蒸剂、驱避剂等要起到直接杀灭害虫的作用,同时也必然会危害人体或伴随着一同杀灭害虫天敌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更有效、且安全的杀灭害虫的害虫诱捕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座、罩设于所述容纳腔开口一侧的顶框及设于所述顶框内的杀虫模块,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诱捕口,所述顶框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顶框相对于所述底座具有压入所述容纳腔内以封闭所述容纳腔的杀虫状态及凸伸于所述容纳腔的诱捕状态。其中,所述顶框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孔和限位块,所述杀虫模块包括设于所述限位孔内的按压开关,所述限位块卡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时,所述按压开关被按压而开启,所述杀虫模块启动杀虫工作,所述顶框和所述底座之间保持在所述杀虫状态;所述限位块退出所述限位孔内时,所述按压开关被释放而关闭,所述杀虫模块停止杀虫工作,所述顶框和所述底座切换至所述诱捕状态。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导向槽、位于所述导向槽内的弹簧以及可顺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且与所述限位块连接的按钮部,所述导向槽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按钮部收容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限位块可从所述导向槽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钮部在所述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使得所述限位块紧抵于所述顶框外表面,当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孔对齐时所述限位块可卡入所述限位孔内;拨动所述按钮部在所述导向槽内沿第一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限位块退出所述限位孔,并释放所述按钮部时,所述按钮部在所述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在所述导向槽内沿第二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限位块再次紧抵于所述顶框外表面。其中,所述顶框和所述底座之间还设有复位结构,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顶框的侧壁上,所述顶框压入所述容纳腔内而处于杀虫状态时,所述限位块卡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复位结构处于压缩状态;拨动所述按钮部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使得所述限位块退出所述限位孔内时,所述复位结构推动所述顶框相对于所述底座运动,直至切换至所述诱捕状态。其中,所述复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顶框的角部处的容置孔及收容于所述容置孔内的弹性件。其中,所述顶框内还设有用于放置诱捕诱饵的诱捕箱和/或用于盛装水的水箱,所述诱捕箱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透气孔。其中,所述顶框内中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正对所述第一透气孔的通孔,所述杀虫模块装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供所述杀虫模块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透气孔;和/或所述顶框包括设于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的窗口及铰接于所述窗口一侧的顶盖,所述水箱和/或所述诱捕箱的添加口均与所述窗口连通,所述顶盖可绕铰接轴转动而关闭所述窗口或打开所述窗口。其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盖设于所述诱捕口位置处的单向挡片,所述单向挡片包括与所述诱捕口连接的顶端及与所述顶端相对的底端,所述单向挡片的底端相对于顶端朝所述容纳腔的内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单向挡片绕其顶端转动,而使得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面之间形成供害虫从外向内进入所述容纳腔的倾斜的进入通道。其中,所述底座的四侧分别设有所述诱捕口;和/或所述底座于所述诱捕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一导引板和第二导引板,所述第一导引板和第二导引板之间的间距向靠近所述诱捕口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诱捕口呈宽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增的锥形;和/或所述单向挡片的顶端与所述诱捕口的顶侧可转动地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杀虫模块为臭氧发生器;和/或所述底座于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倾倒口及可封闭或打开所述倾倒口的门盖,或所述底座底部设有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回收仓。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害虫诱捕装置,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座、罩设于所述容纳腔开口一侧的顶框及设于所述顶框内的杀虫模块,所述顶框相对于所述底座具有压入所述容纳腔内以封闭所述容纳腔的杀虫状态及凸伸于所述容纳腔的诱捕状态,如此,该害虫诱捕装置可以将害虫先通过诱捕口引入容纳腔内进行收集,再通过按压顶框以封闭容纳腔而进入杀虫状态,使得杀虫模块开启而将收集起来的害虫杀灭,杀灭完成之后再回复至诱捕状态,在杀虫模块启动杀灭害虫期间,容纳腔处于被封闭状态,避免危害人体或其它害虫天敌,实现更加安全、有效地杀灭害虫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害虫诱捕装置的分解图;图2为图1中害虫诱捕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害虫诱捕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害虫诱捕装置的在诱捕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害虫诱捕装置的在杀虫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害虫诱捕装置的另一分解图;图7为图6中害虫诱捕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害虫诱捕装置的在顶框处的截面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害虫诱捕装置的在底座处的另一截面图;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害虫诱捕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设有容纳腔15的底座10、罩设于所述容纳腔15开口一侧的顶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座、罩设于所述容纳腔开口一侧的顶框及设于所述顶框内的杀虫模块,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诱捕口,所述顶框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顶框相对于所述底座具有压入所述容纳腔内以封闭所述容纳腔的杀虫状态及凸伸于所述容纳腔的诱捕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座、罩设于所述容纳腔开口一侧的顶框及设于所述顶框内的杀虫模块,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诱捕口,所述顶框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顶框相对于所述底座具有压入所述容纳腔内以封闭所述容纳腔的杀虫状态及凸伸于所述容纳腔的诱捕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孔和限位块,所述杀虫模块包括设于所述限位孔内的按压开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导向槽、位于所述导向槽内的弹簧以及可顺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且与所述限位块连接的按钮部,所述导向槽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按钮部收容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限位块可从所述导向槽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钮部在所述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使得所述限位块紧抵于所述顶框外表面,当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孔对齐时所述限位块可卡入所述限位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和所述底座之间还设有复位结构,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顶框的侧壁上,所述顶框压入所述容纳腔内而处于杀虫状态时,所述限位块卡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复位结构处于压缩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顶框的角部处的容置孔及收容于所述容置孔内的弹性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内还设有用于放置诱捕诱饵的诱捕箱,所述诱捕箱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透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勇刚杨广赖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