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87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6
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涉及到到平衡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动力轮、第二动力轮、变形装置和辅助滑轮,第一动力轮上设有变形装置和辅助滑轮,变形装置上设有第二动力轮,第二动力轮上设有辅助滑轮,变形装置由第一固定块、限位板、弹簧卡块、第二滑轮和第一轴承构成,第一固定块上设有弹簧卡块,第一固定块内设有限位板和第二滑轮,第二滑轮上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分别与第一动力轮、第二动力轮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用,使用方便,不仅增加了平衡车的稳定性,而且使平衡车能够在狭窄的空间中行驶,增加了平衡车实用性。增加了平衡车实用性。增加了平衡车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平衡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平衡车是一种利用地心引力使其自身保持平衡,并使得重力本身成为运动动能的提供者的交通工具,其载重越大,行驶动能也就越大,具有良好环保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驾驶者不必担心掌握平衡,车体自身的平衡稳定性,使得原本由于平衡能力障碍而无法骑自行车的人群也同样可以驾驭,但是平衡车有一定的宽度,因此平衡车在拥挤和狭窄的空间通行时极其不便,使驾驶者无法驾驶,降低了驾驶者的驾驶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动力轮上设置变形装置,变形装置上设有第二动力轮,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上分别设有辅助滑轮,以此来达到辅助变形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包括第一动力轮、第二动力轮、变形装置和辅助滑轮,第一动力轮上设有变形装置和辅助滑轮,变形装置上设有第二动力轮,第二动力轮上设有辅助滑轮,变形装置由第一固定块、限位板、弹簧卡块、第二滑轮和第一轴承构成,第一固定块上设有弹簧卡块,第一固定块内设有限位板和第二滑轮,第二滑轮上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分别与第一动力轮、第二动力轮相连接。
[0005]所述第二动力轮由第一滑轮、壳体和第一固定轴构成,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滑轮,壳体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固定轴,壳体的下表面上设有辅助滑轮,第一固定轴上设有变形装置。
[0006]所述辅助滑轮由第三滑轮、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二固定轴和第三固定轴构成,第三滑轮上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上设有第二固定轴,第二固定轴上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上设有第三固定轴,第三固定轴与壳体相连接。
[0007]所述第三滑轮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壁与第三滑轮相连接,第二轴承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的一端第二轴承相连接,第二固定轴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圆孔,第二固定轴上的第二圆孔内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外壁与第二固定轴相连接,第三轴承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固定轴,第二固定轴与第三固定轴通过第三轴承活动连接,第三固定轴一端与第二固定轴相连接,第三固定轴的另一端与壳体相连接。
[0008]所述第一固定块分别与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四十五度角设置,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贯穿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一凹槽的内壁上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滑轮,第一固定块的表面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一圆孔,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一圆孔内设有弹簧卡块。
[0009]所述第二滑轮设在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二凹槽内,第二滑轮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一
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壁与第一固定轴相连接,第一固定轴与第二滑轮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
[0010]所述弹簧卡块由第三固定块、弹簧、连接柱和第二固定块构成,第三固定块的一侧为弧状结构,第三固定块的中间位置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三固定块相连接,连接柱上设有弹簧,连接柱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固定块,连接柱在设有第二固定块的一端上设有限位板。
[0011]所述限位板设在设在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一凹槽内,限位板与连接柱活动相连接,限位板设在第二滑轮上,限位板用于限制第二滑轮在第一固定块上第二凹槽内移动。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动力轮上设置变形装置,变形装置上设有第二动力轮,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上分别设有辅助滑轮,以此来达到辅助变形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用,使用方便,不仅增加了平衡车的稳定性,而且使平衡车能够在狭窄的空间中行驶,增加了平衡车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动力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滑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弹簧卡块结构示意图;1、第一动力轮;2、第二动力轮;3、变形装置;4、第一凹槽;5、第一固定块;6、第二凹槽;7、第一圆孔;8、限位板;9、弹簧卡块;10、弹簧;11、第一滑轮;12、壳体;13、辅助滑轮;14、第一固定轴;15、第二滑轮;16、第一轴承;17、第三滑轮;18、第二轴承;19、第二固定轴;20、第二圆孔;21、第三固定轴;22、第三固定块;23、连接柱;24、第二固定块;25、第三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15]结合附图1~6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包括第一动力轮1、第二动力轮2、变形装置3和辅助滑轮13,第一动力轮1上设有变形装置3和辅助滑轮13,变形装置3上设有第二动力轮2,第二动力轮2上设有辅助滑轮13,变形装置3由第一固定块5、限位板8、弹簧卡块9、第二滑轮15和第一轴承16构成,第一固定块5上设有弹簧卡块9,第一固定块5内设有限位板8和第二滑轮15,第二滑轮15上设有第一轴承16,第一轴承16分别与第一动力轮1、第二动力轮2相连接。
[0016]所述第二动力轮2由第一滑轮11、壳体12和第一固定轴14构成,壳体12的一端设有第一滑轮11,壳体12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固定轴14,壳体12的下表面上设有辅助滑轮13,第一固定轴14上设有变形装置3。
[0017]所述第一动力轮1与第二动力轮2结构形状相同,第一动力轮1与变形装置3相连
接。
[0018]所述辅助滑轮13由第三滑轮17、第二轴承18、第三轴承25、第二固定轴19和第三固定轴21构成,第三滑轮17上设有第二轴承18,第二轴承18上设有第二固定轴19,第二固定轴19上设有第三轴承25,第三轴承25上设有第三固定轴21,第三固定轴21与壳体12相连接。
[0019]所述第三滑轮17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二轴承18,第二轴承18的外壁与第三滑轮17相连接,第二轴承18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轴19,第二固定轴19的一端第二轴承18相连接,第二固定轴19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圆孔20,第二固定轴19上的第二圆孔20内设有第三轴承25,第三轴承25的外壁与第二固定轴19相连接,第三轴承25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固定轴21,第二固定轴19与第三固定轴21通过第三轴承25活动连接,第三固定轴21一端与第二固定轴19相连接,第三固定轴21的另一端与壳体12相连接。
[0020]所述第一固定块5分别与第一动力轮1和第二动力轮2四十五度角设置,第一固定块5上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贯穿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5上的第一凹槽4的内壁上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6,第一固定块5上的第二凹槽6内设有第二滑轮15,第一固定块5的表面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一圆孔7,第一固定块5上的第一圆孔7内设有弹簧卡块9。
[0021]所述第二滑轮15设在第一固定块5上的第二凹槽6内,第二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包括第一动力轮(1)、第二动力轮(2)、变形装置(3)和辅助滑轮(13),其特征是:第一动力轮(1)上设有变形装置(3)和辅助滑轮(13),变形装置(3)上设有第二动力轮(2),第二动力轮(2)上设有辅助滑轮(13),变形装置(3)由第一固定块(5)、限位板(8)、弹簧卡块(9)、第二滑轮(15)和第一轴承(16)构成,第一固定块(5)上设有弹簧卡块(9),第一固定块(5)内设有限位板(8)和第二滑轮(15),第二滑轮(15)上设有第一轴承(16),第一轴承(16)分别与第一动力轮(1)、第二动力轮(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动力轮(2)由第一滑轮(11)、壳体(12)和第一固定轴(14)构成,壳体(12)的一端设有第一滑轮(11),壳体(12)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固定轴(14),壳体(12)的下表面上设有辅助滑轮(13),第一固定轴(14)上设有变形装置(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动力轮(1)与第二动力轮(2)结构形状相同,第一动力轮(1)与变形装置(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辅助滑轮(13)由第三滑轮(17)、第二轴承(18)、第三轴承(25)、第二固定轴(19)和第三固定轴(21)构成,第三滑轮(17)上设有第二轴承(18),第二轴承(18)上设有第二固定轴(19),第二固定轴(19)上设有第三轴承(25),第三轴承(25)上设有第三固定轴(21),第三固定轴(21)与壳体(12)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一种便于通行的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滑轮(17)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二轴承(18),第二轴承(18)的外壁与第三滑轮(17)相连接,第二轴承(18)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轴(19),第二固定轴(19)的一端第二轴承(18)相连接,第二固定轴(19)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圆孔(20),第二固定轴(19)上的第二圆孔(20)内设有第三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波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海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