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83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筛选获得了特异性针对肝癌的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具有较好的同时抑制肝癌细胞Hu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中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领域,更具体的,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骨髓中含有一种非造血干细胞,随后这些细胞被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最初从骨髓中分离出来,而后在外周血、脐血、脐带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组织中皆可分离到,但骨髓仍然是其主要来源。
[000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其具有较强的端粒酶活性,可通过不对称分裂方式增殖,维持自身干细胞的数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的体内外环境下可以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和软骨细胞等。
[0004]随着近几年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快速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他组织与器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烧伤鼠模型皮肤上,结果发现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新生血管的数量和密度也明显增加,体质量和活动也恢复较快,并且没有发现肿瘤生长,这些结果表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烧伤鼠模型的伤口愈合,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有助于未来烧伤患者的治疗。
[0005]基于癌症的治疗难度,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癌症的治疗也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BMSCs与肝癌细胞的增殖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它不仅会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亦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实验也表明hMSCs条件培养液对H7402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有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如肝癌细胞中核转录调控因子P8、CDC42EP1、NF

KB2的表达发生了下调,另有9个MTs成员同时发生上调,这些基因的表达改变可能参与了对上述肿瘤细胞的抑制。Sun等的研究显示,通过直接与间接共培养的方法,BMSCs上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均能够激活HepG2的DR5,从而促进HepG2细胞的凋亡。Liu等即构建了以强力霉素为控制开关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

Tet

TRE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感染BMSCs,在体外与人肝癌细胞系SMMC

7402共培养结果显示:改造后的BMSCs上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可以诱导肝癌细胞系SMMC

7402的凋亡。
[0006]BMSCs除了可抑制肿瘤组织增殖生长外,还可以诱导肝癌组织的坏死。研究显示取12只8周龄BALB/c小鼠,肝脏原位注射法建立小鼠H22原位肝癌移植模型,建模1周后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开腹直视下分别注射入肝癌组织和戚同一肝叶的正常组织内。观察到荷瘤小鼠MSCs移植组平均生存期为25d(95%可信区间:22~28d,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21d(95%可信区间:20~23d),但组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在肿瘤边缘和瘤体内可见CFSE标记细胞有白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SCs移植组肝癌组织内出现大片状坏死。
[0007]肝癌易于转移,最早在肝内转移,易侵犯门静脉及其分支并形成癌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也可通过血行转移到肺、肾、骨等部位,通过淋巴转移至淋巴结。因此,
如何降低肝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对于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的作用。hMSCs可进一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可能引起肿瘤细胞的转移潜力下降。虽然目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肝癌的治疗已有研究,但是将干细胞与治疗抗体联用的技术还比较少,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推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治疗肝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治疗组合物。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肝癌的抗体包含以下(1)

(8)任一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序列:(1)与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区,和与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轻链可变结构区;(2)与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区,和与SEQ ID NO: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轻链可变结构区;(3)与SEQ ID NO:5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区,和与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轻链可变结构区;(4)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区,和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轻链可变结构区;(5)与SEQ ID NO:9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区,和与SEQ ID NO:10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轻链可变结构区;(6)与SEQ ID NO:1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区,和与SEQ ID NO:1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轻链可变结构区;(7)与SEQ ID NO:1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区,和与SEQ ID NO:1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轻链可变结构区;(8)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重链可变结构区,和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轻链可变结构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公开的抗体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轻链或轻链可变区可以在上述所列举的各自对应的具体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取代、缺失或添加至少一个氨基酸,且得到的变体仍保持结合CD40的活性。
[00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抗体可以含有取代、缺失或添加并且保持活性不变。上述氨基酸取代、缺失或添加的数目为1

30个或1

30之间的任一数值,优选为1

20个,更优
选为1

10个。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序列变体与原氨基酸序列相差约1、2、3、4、5、6、7、8、9、或10个氨基酸的取代、缺失和/或添加。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序列变体与原氨基酸序列相差约1、2、3、4或5个氨基酸的取代、缺失或添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4D6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分别为:SEQ ID NO:7的重链可变区序列以及SEQ ID NO:8的轻链可变区序列。2.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朱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广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