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80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步法制备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涉及聚合物膜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以含羧酸或羧酸酐类聚合物、含多元醇羟基类聚合物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60~90℃,搅拌反应,获得含酯基带羟基的聚合物溶液;随后向获得的含酯基带羟基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聚偏氟乙烯粉末以及有机溶剂,继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获得铸膜液;将铸膜液以0.5~2m/s的速度刮涂在非织造布表面后,浸入温度为10~60℃的水浴中凝固成膜,再经处理除去溶剂后,即得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与表面涂覆改性接枝方法相比,本方法一步法制备,减少了工艺流程,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生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膜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偏氟乙烯(PVDF)因化学结构稳定,热稳定性好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在膜分离
应用广泛。但由于PVDF膜的强疏水性,其表面易吸附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及其他有机污染物,使得膜因经常清洗而缩短了使用寿命。因此制备出亲水性好,通量高,膜表面孔小而多形貌的聚偏氟乙烯膜显得至关重要。
[0003]亲水改性方法通常有共混和表面接枝两种,表面接枝通常需要破坏膜的微结构,同时在使用及化学清洗过程中,膜容易出现涂层脱落及不耐酸碱等情况。在工业化生产中,共混是实现膜表面亲水化改性的有效手段。两亲型聚合物通常作为共混亲水剂,但两亲性聚合物通常都处于实验室合成阶段,无法商品化,而且两亲性共聚物通常荷正电或者荷负电,很容易与污染物之间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而加快膜污染,因此,开发膜表面不荷电的亲水膜对于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含羧酸或羧酸酐类聚合物、含多元醇羟基类聚合物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60~90℃,搅拌反应,获得含酯基带羟基的聚合物溶液;随后向获得的含酯基带羟基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聚偏氟乙烯粉末以及有机溶剂,继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获得铸膜液;再于温度为5~30℃,湿度为20~80%的条件下,将铸膜液以0.5~2m/s的速度刮涂在非织造布表面后,浸入温度为10~60℃的水浴中凝固成膜,再经处理除去溶剂后,即得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羧酸类聚合物为聚丙烯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羧酸酐类聚合物为聚苯乙烯

羧酸酐官能团共聚物、聚苯乙烯

N

苯基马来酰亚胺

羧酸酐官能团三元共聚物、聚丙烯腈

丁苯橡胶

羧酸酐官能团三元共聚物、聚丁二烯

丙烯腈

苯乙烯

羧酸酐官能团四元共聚物的其中一种;所述含羧酸或羧酸酐类聚合物的含量为0.5~3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多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园园秦舒浩武晓吴述璐秦青青雷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