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60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药组合物为原料,辅以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矫味剂及助流剂的颗粒剂处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颗粒剂通过加入辅料改善颗粒剂吸湿性的组方及其成型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效解决该组合物颗粒剂生产过程中吸湿性强、黏度大、颗粒流动性差等问题。流动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CN 1742845A中公开了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成为:麻黄(蜜炙)、石膏、苦杏仁(炒)、桑白皮(蜜炙)、葶苈子(炒)、当归、丹参、地龙、僵蚕(炒)、甘草。本方是对麻杏石甘汤、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三个经方的化裁组方。麻杏石甘汤是治疗肺热炽盛、肺热喘咳的代表方剂,麻黄开宣肺气,石膏清泻肺火,苦杏仁肃降肺气,甘草润肺止咳。配合以桑白皮,具有肃清肺火、泻肺平喘的作用。葶苈子是泻肺行水的止咳平喘药物,针对痰引犯肺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当归具有活血、止咳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当归和丹参合用对于肺部炎症引起的炎性因子的增加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热结血瘀会导致肺的咳喘,采用当归和丹参两味血分药物合用可有效化瘀散结。地龙对因肺热引起的气管痉挛有很好的解痉作用,僵蚕亦有息风解痉的作用。综上,本方既能清泻肺火,清解肺部的热毒,又能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还能活血化瘀,对痰瘀后阻的气道阻塞有通畅气道的作用,加用地龙可解痉平喘,对于急性支气管肺炎既能清热、泻火、解毒,又可清化痰热,宣降肺气,解痉平喘。
[0003]中国专利CN 1742845A报道的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称取以上十味原料药,加水20~3倍,优选10~4倍;煎煮1~4次,优选2~3次;每次0.5~4小时,优选0.5~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
>‑
1.3(50~80℃)的清膏。根据制备剂型的要求加入相应的辅料,例如制备颗粒剂,将适量柠檬酸加入所得的清膏,溶解,混匀,再加入干膏量1~5倍的蔗糖粉或和其它辅料及乙醇适量,制粒,分装,即得颗粒剂。
[0004]中国专利CN 1742845A实施例1具体描述了该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处方和制备方法。药物组方为:麻黄(蜜炙)125g、石膏、1250g、苦杏仁(炒)、125g、桑白皮(蜜炙)125g、葶苈子(炒)75g、当归188g、丹参188g、地龙125g、僵蚕(炒)125g、甘草125g。制备方法为:以上十味,加6.5倍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

1.25(50℃)的清膏,加入柠檬酸2.5g,溶解,混匀,再加入蔗糖粉(为干膏量的2.99倍)及乙醇适量,制粒,制成1000g本专利技术颗粒剂,即得250袋或25瓶(每袋装4g/袋,或每瓶装40g)。
[0005]中药颗粒剂由于载药量大,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便于贮存,剂量准确,患者顺应生好,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商业化大生产,且符合中医临床用药习惯的特点,成为中药研究及生产的主要遴选剂型。
[0006]中药成分复杂,蛋白质,多糖等亲水性的成分较多,极易吸湿,吸湿后导致颗粒剂变软、外观颜色变深、结块、流动性降低、潮解、甚至霉变,不仅给制剂生产和贮存带来困难,更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疗效。中国专利CN 1742845A使用蔗糖作为辅料进行颗粒剂制备,蔗糖自身具有很强吸湿性,无法降低该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吸湿性,进而引起的一系列颗粒流
动性差、装量不稳定等的生产过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吸湿性强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商业化生产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思路为通过选取CRH高的辅料及其加入方式,改善原有中药浸膏的固有属性减少其对颗粒剂吸湿性的影响。
[0009]药物的吸湿性与其周围环境中水蒸气有关。临界相对湿度(CRH)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CRH值越大,越不易吸潮,并且药物的生产及储存的环境湿度控制在其之下,可以防止药物吸湿。休止角亦可从流动性角度,间接反映药物吸湿情况。所以选择CRH与休止角作为主要考察吸湿性指标。处方筛选过程中用卡尔指数对全处方的流动性进行验证。辅以溶化性对颗粒质量进行评估。
[0010]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各组分比例如下:
[0012][0013]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为:
[0014][0015]本专利技术最优方案为:
[0016][0017]所述中药浸膏,是麻黄(蜜炙)、石膏、苦杏仁(炒)、桑白皮(蜜炙)、葶苈子(炒)、当归、丹参、地龙、僵蚕(炒)、甘草药材采用水提取,浓缩的方法制备。
[0018]所述中药浸膏,原料药组成为(以制成1000g成品计):
[0019][0020]优选的原料组成为(以制成1000g成品计):
[0021][0022][0023]特别优选的原料药组成为(以制成1000g成品计):
[0024][0025]最优选的原料药组成为(以制成1000g成品计):
[0026][0027]中药浸膏的制备方法是:称取以上十味原料药,加水20~3倍,优选10~4倍;煎煮1~4次,优选2~3次;每次0.5~4小时,优选0.5~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清膏。
[0028]优选的中药浸膏制备方法是:称取以上十味原料药,加6.5倍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0(85℃)稠膏。
[0029]所述填充剂选自甘露醇和微晶纤维素;吸收剂选自微粉硅胶和β

环糊精;粘合剂选自聚维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明胶;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或海藻酸钠。
[0030]其中,甘露醇和微晶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2~2.5:1,优选1.5:2.0,更优选1.75:1。
[0031]其中,微粉硅胶和β

环糊精的重量比为1:0.5~2.0,优选1:0.75~1.5,更优选1:1。
[0032]其中,矫味剂选自有机酸,例如柠檬酸或酒石酸等。
[0033]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制备过程为:
[0034](1)将中药浸膏与吸收剂混合均匀,再加入粘合剂、矫味剂,与适量水充分溶解后的溶液,制成相对密度为≤1.3,粘度≤1500厘泊均匀的混悬液;
[0035](2)在高剪切湿法制粒锅中,将填充剂与崩解剂混合均匀后,加入混悬液,并按照中速搅拌,高速剪切制粒;
[0036](3)流化床干燥至物料水分≤6.0%;
[0037](4)干燥后物料整粒,并保留60目至14目之间颗粒;
[0038](5)总混后颗粒灌装。
[0039]本专利技术适合大规模生产,有效解决了该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生产过程中吸湿性强、黏度大、颗粒流动性差等问题,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吸湿性明显改善,流动性较好,在颗粒分装过程中装量稳定,装量差异较小。
[0040]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测定方法如下:
[0041](1)CRH的测定:制备不同浓度的硫酸水溶液或饱和盐溶液,将上述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组成:其中,填充剂选自甘露醇和微晶纤维素;吸收剂选自微粉硅胶和β

环糊精;粘合剂选自聚维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明胶;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或海藻酸钠;所述中药浸膏,是麻黄(蜜炙)、石膏、苦杏仁(炒)、桑白皮(蜜炙)、葶苈子(炒)、当归、丹参、地龙、僵蚕(炒)、甘草等十味药材采用水提取后浓缩制备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甘露醇和微晶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2~2.5:1,优选1.5:2.0,更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芮茂奚灏瀛张成海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