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翻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58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轮胎翻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判断轮胎是否符合翻新的标准,并将合格的轮胎清理干净;步骤二:通过打磨机对轮胎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后的轮胎表面粗糙度达到预定范围值;步骤三:对胎体进行充气;步骤四:将轮胎放置在挤出机内,挤出机带动胎面胶高压贴合在胎面;步骤五:通过辊压设备对轮胎胎面进行辊压成型;步骤六:成型后轮胎运送至烘干房进行烘干;步骤八:对处理后的轮胎进行校验和修整。通过新判断轮胎是否达到二次利用的标准,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通过烘干以及硫化处理进一步加强轮胎后期的成型,减小后期开裂的现象,最后通过校验以及修整进一步提高轮胎的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翻新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轮胎翻新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轮胎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在当今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的环境下,废旧轮胎如何再生利用成了社会的话题,对于轮胎胎体的再利用,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橡胶和金属资源,而且还能避免轮胎废弃造成的环境无法,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0003]目前旧轮胎翻新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将旧轮胎重新压花或者高温二次成型,但是这些操作方法导致的投入成本大,制造轮胎的耐磨性差,容易开裂,且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轮胎翻新工艺。
[0005]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翻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判断轮胎是否符合翻新的标准,并将合格的轮胎清理干净;
[0007]步骤二:通过打磨机对轮胎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后的轮胎表面粗糙度达到预定范围值;
[0008]步骤三:对胎体进行充气;
[0009]步骤四:将轮胎放置在挤出机内,挤出机带动胎面胶高压贴合在胎面;
[0010]步骤五:通过辊压设备对轮胎胎面进行辊压成型;
[0011]步骤六:成型后轮胎运送至烘干房进行烘干;
[0012]步骤七:将胎体与胎面胶结合处放入粘合剂,放入硫化设备并进行高温加压硫化处理;
[0013]步骤八:对处理后的轮胎进行校验和修整。
[0014]优选的,步骤一中轮胎标准包括:
[0015]胎内圈:断裂、钉眼;
[0016]胎外圈:脱层、形变、断裂;
[0017]胎冠:脱层、裂口、扎伤;
[0018]胎肩:裂痕、形变;
[0019]轮胎内部:断裂、起包、脱空。
[0020]优选的,步骤二中打磨后的胎面粗糙度在RA3.2

6.3之间。
[0021]优选的,步骤三中充气的压力控制在3.5

6kg/cm2之间。
[0022]优选的,步骤四中挤出机的温度控制在80

130之间,挤出机的压力控制在5

13Mpa之间。
[0023]优选的,步骤六中烘干温度控制在100

180度之间。
[0024]优选的,步骤七中硫化的时间控制在2

3小时,硫化温度控制在80

120度,硫化罐的压力控制在4

7KG/cm2,同时轮胎内部压力控制在3.5

6kg/cm2。
[0025]优选的,步骤八中的修整包括:切削轮胎成型过程中多处的材料;校验包括:通过激光检查机检测轮胎是否有漏洞或者鼓包以及通过对轮胎内部充压检测轮胎的内部压力。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通过新判断轮胎是否达到二次利用的标准,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控制轮胎表面粗糙度在范围内便于后期胎面胶粘附在轮胎表面,加强胎面胶的粘附效果,同时通过辊压设备对胎面进行辊压加强二次成型后台面的摩擦力,通过烘干以及硫化处理进一步加强轮胎后期的成型,减小后期开裂的现象,最后通过校验以及修整进一步提高轮胎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轮胎翻新工艺运行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一种轮胎翻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3]SI:判断轮胎是否符合翻新的标准,并将合格的轮胎清理干净;
[0034]其中,轮胎标准包括:
[0035]胎内圈:断裂、钉眼,通过肉眼判断胎内圈是否出现断裂或者钉眼的现象。
[0036]胎外圈:脱层、形变、断裂,通过肉眼判断胎外圈是否出现脱层、形变、断裂的现象。
[0037]胎冠:脱层、裂口、扎伤,通过肉眼判断胎冠是否出现脱层、裂口、扎伤的现象。
[0038]轮胎内部:断裂、起包、脱空,通过激光检测器检测轮胎内部是否有断裂、起包、脱空的现象。
[0039]S2:通过打磨机对轮胎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后的轮胎表面粗糙度达到预定范围值。
[0040]其中,打磨后的胎面粗糙度在RA3.2。
[0041]S3:对胎体进行充气。
[0042]其中,充气的压力控制在3.5kg/cm2之间。
[0043]S4:将轮胎放置在挤出机内,挤出机带动胎面胶高压贴合在胎面。
[0044]其中,挤出机的温度控制在80之间,挤出机的压力控制在5Mpa之间。
[0045]S5:通过辊压设备对轮胎胎面进行辊压成型。
[0046]其中辊压设备与轮胎的接触面的压力控制在15Mpa。
[0047]S6:成型后轮胎运送至烘干房进行烘干.
[0048]其中,烘干温度控制在100度之间。
[0049]S7:将胎体与胎面胶结合处放入粘合剂,放入硫化设备并进行高温加压硫化处理。
[0050]其中,粘合剂采用橡胶塑胶专用瞬间胶水。
[0051]其中,硫化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硫化温度控制在80度,硫化罐的压力控制在4KG/cm2,同时轮胎内部压力控制在3.5kg/cm2。
[0052]S8:对处理后的轮胎进行校验和修整。
[0053]其中,修整包括:切削轮胎成型过程中多处的材料;校验包括:通过激光检查机检测轮胎是否有漏洞或者鼓包以及通过对轮胎内部充压检测轮胎的内部压力。
[0054]实施例2:
[0055]如图1所示,一种轮胎翻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56]SI:判断轮胎是否符合翻新的标准,并将合格的轮胎清理干净;
[0057]其中,轮胎标准包括:
[0058]胎内圈:断裂、钉眼,通过肉眼判断胎内圈是否出现断裂或者钉眼的现象。
[0059]胎外圈:脱层、形变、断裂,通过肉眼判断胎外圈是否出现脱层、形变、断裂的现象。
[0060]胎冠:脱层、裂口、扎伤,通过肉眼判断胎冠是否出现脱层、裂口、扎伤的现象。
[0061]轮胎内部:断裂、起包、脱空,通过激光检测器检测轮胎内部是否有断裂、起包、脱空的现象。
[0062]S2:通过打磨机对轮胎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后的轮胎表面粗糙度达到预定范围值。
[0063]其中,打磨后的胎面粗糙度在RA6.3之间。
[0064]S3:对胎体进行充气。
[0065]其中,充气的压力控制在6kg/cm2之间。
[0066]S4:将轮胎放置在挤出机内,挤出机带动胎面胶高压贴合在胎面。
[00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翻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判断轮胎是否符合翻新的标准,并将合格的轮胎清理干净;步骤二:通过打磨机对轮胎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后的轮胎表面粗糙度达到预定范围值;步骤三:对胎体进行充气;步骤四:将轮胎放置在挤出机内,挤出机带动胎面胶高压贴合在胎面;步骤五:通过辊压设备对轮胎胎面进行辊压成型;步骤六:成型后轮胎运送至烘干房进行烘干;步骤七:将胎体与胎面胶结合处放入粘合剂,放入硫化设备并进行高温加压硫化处理;步骤八:对处理后的轮胎进行校验和修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翻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轮胎标准包括:胎内圈:断裂、钉眼;胎外圈:脱层、形变、断裂;胎冠:脱层、裂口、扎伤;胎肩:裂痕、形变;轮胎内部:断裂、起包、脱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翻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打磨后的胎面粗糙度在RA3.2

6.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翻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充气的压力控制在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文刘骅罗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策橡胶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